中醫止血安胎的常用藥:艾葉

中醫止血安胎的常用藥:艾葉

中藥艾葉: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肝、脾、腎經。

功能:散寒溫,理氣血,暖子宮,止血。

主治:腹中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帶下。

臨床應用:常用於婦產科止血安胎。

中醫止血安胎的常用藥:艾葉

1、治胎動不安,右下腹痛和陰道流血(先兆流產),常配阿膠止血,四物湯(去川芎)調和血脈,再加桑寄生、黃芩、續斷等加強安胎作用,方入膠艾四物湯加減。

2、治虛寒出血,尤其婦科崩漏、月經過多。艾葉炭作為輔助藥,與血餘炭、陳棕炭、側柏葉等同用,再隨證配補益藥和收澀藥。

3、治寒證腹痛,例如婦女經痛而見證屬寒者,可用艾葉、香附輔助四物湯溫經止痛(寒甚可加乾薑、肉桂)。

4、治溼疹癬癩等皮膚病,內癰艾葉祛寒溼,常配蟬蛻、蒺藜、防風、黃芪等水煎服;外用則以艾葉30g、雄黃0.6g,硫磺0.6g,製成艾卷炙患部,或煎水燻洗,效果較好。

5、艾絨可作為溫炙的材料用。

中醫止血安胎的常用藥:艾葉

附:共葉和肉桂比較:1、兩者都能治寒證腹痛(有時同用),但艾葉以祛寒逐溼見長,主治寒溼腹痛,陰虛而有伏熱者也用,而肉桂溫中助陽,主治虛寒腹痛,四肢冰涼,表現陽虛者則適宜,陰虛陽亦不足者亦用;2、艾葉能止血、調經、安胎,而肉桂能行血不能止血,能動胎不能安胎。

中醫止血安胎的常用藥:艾葉

用量:3~15g,外用適量。

處方舉例:膠艾四物湯加減:阿膠12g(溶化)、艾葉6g、當歸9g、白芍4.5g、熟地12g、桑寄生18g、川斷9g、菟絲子12g、白朮12g、黃芪12g,水煎服。

注:家艾的原植物主要為艾,特點:葉片大而肥厚,清香味濃、艾絨多,質量好。野艾的原植物則有阿及艾,野艾,錫業艾等。特點是葉片小,瘦長而薄,清香味淡、艾絨少,質量較次。

中醫止血安胎的常用藥:艾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