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香甜小餈粑,又香又糯~” 聽到這聲悠長而又自帶節奏的吆喝聲,口裡發饞的小孩子便會扯著身邊媽媽的衣襟,出門買上一兩斤。不止孩子,對於這種食物,大人也是沒有抵抗力的。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沿街叫賣的小販通常以三輪車代步,配以大個兒不鏽鋼桶,有人喚買,小販便會嫻熟地將雪白有彈性的餈粑從桶裡小出口壓出,隨即它們便被擠成大小均勻的餈粑團,放在黃豆紅糖粉裡“打個滾兒”,看得旁人直咽口水。

南方人就喜這一口吃食。

1

“打”

說到底,餈粑屬於一種糯米類食物,盛產糯米的長江流域都有吃餈粑的習慣,只是各式吃法不盡相同,特色鮮明。

“二十八,打粑粑”“殺年豬,做米酒,打餈粑,醃臘肉”。

餈粑原屬於過年過節慶祝時的專屬食物,煎炸好的餈粑外表金黃,內裡酥嫩,再裹滿紅糖汁和黃豆粉,甜而不膩,寓意黃金滿地賀新年,來年更是豐收年。

樸素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停止對生活的嚮往,一如沒有停止對美食的追尋。

作為地方特色小吃——餈粑憑藉自身的原料優勢俘獲了1/4中國人的刁蠻食胃,牢牢鎖住了自身位置的不可替代性。

美食雖好,但從糯米變成餈粑,可是不簡單。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第一步靠“打”。村口一個大石鍋,被歲月打磨的平整光滑,女子們需提前一天清洗乾淨新鮮的糯米,蒸熟煮糯,這是保證餈粑清甜的重要一步。

集聚村裡的青壯男子們,在他們一聲一聲號子聲中把糯米粒兒變得黏稠軟糯,這時候要趁著“熱乎勁兒”將其扯成小圓坨,壓扁,捏出好看的形狀,或者用一個精緻木雕的磨具,壓出花紋,別是另一番景象。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當然這是最原始最樸素的做法,隨著現代機械化的發展,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村口的大石鍋或許已經結了層厚綠苔。

2

開吃

“打”出來的餈粑,你怎麼吃?

百度百科對紅糖餈粑這樣介紹道:用紅糖、糯米制作的一道福建省傳統的小吃。

紅糖營養豐富,釋放熱量快,營養吸率高,除含蔗糖以外,還含有少量的鐵、鈣、胡蘿蔔素等物質。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我們知道餈粑不是獨屬於福建的小吃,各地大眾依據自身口味特點,煎、炸、蒸、煮是各顯神通。

A

柴火烤餈粑

寒冷冬夜大家圍坐烤火拉家常,侃大山,隨手拿上五六個餈粑放在支起來的柴火架上,熱鬧的氣息淹過糯米高溫下的膨脹,咬上一口焦黃的表面,酥脆嬌嫩,發燙的餈粑愈發將糯米的香氣全塞進了嘴裡,寒冷的冬日瞬間多了很多溫情。

蘸紅糖或是捲上烤肉和香腸,甚至就上一口鹹菜,你都能記住它的獨特。

B

臘肉煎餈粑

這是湖南的一道特色小吃。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而南方臘肉以湖南臘肉最為出名。

湖南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溼,經煙燻後的臘肉防腐耐貯。而湖南人常吃餈粑則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兩者的結合,不失為一次美食的奇遇邂逅。

C

煮餈粑

可甜可鹽。煮軟後的餈粑,再加入白菜共煮,至菜蔫,再入鹽,佐剁辣椒,喜鹹食的人極愛這口。倘若不可,亦可甜吃,加甜酒、糖或雞蛋與其同煮,味道同樣讓人留戀。

D

紅糖餈粑

剛炸出來的餈粑,渾身都冒著糯米炸熟後的香氣,還有被熱油包裹著的糯米的油香,裹滿紅糖汁和黃豆粉,撒上了白芝麻,幾絲紅糖的清甜混雜著熟黃豆粉的香氣,“流連忘返”。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3

“火鍋有點辣,來份兒紅糖餈粑”

在四川,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做熱氣騰騰的紅糖餈粑,餈粑黏糯,寓意“黏黏”紅紅火火。

在火鍋流行的當下,紅糖餈粑這樣一地道小吃,而如今卻火遍了大江南北,躋身火鍋標配,狂受追捧。

四川人喜吃辣,一年四季。可如今暮春已至,被高溫強迫換上的短袖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夏天就要來了”。

燥熱難以吃飯是夏天時大多數人的通病,但是四川人在夏天卻是吃火鍋的“好季節”:盆地地形導致溼氣重,且難散掉。以“毒”攻“毒”,用“辣”驅“寒”。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但是久吃難避上火,況且外地人對川味火鍋的辣度是不敢恭維的,而這時一盤紅糖餈粑恰到好處的中和了這種尷尬。

火鍋店的餈粑一般是“油炸款”,打好的餈粑被切成條狀,放進油鍋裡過一道,外酥裡嫩,咬開透著一股米香,一點也不黏牙。

香甜濃郁的紅糖和糯米焦脆的外衣,細膩的包裹著綿密柔糯的糯米香,慢慢咀嚼滿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很多正宗的川味火鍋店都會有紅糖餈粑這款地道小吃,它是火鍋店點單率最高、名列小吃排行榜第1名的開胃甜點。

飯前,趁鍋底還沒端上,三五好友拿起一塊當做飯前開胃小甜點,等待的時間也不必顯得無聊而尷尬。

不得不提的是,紅糖餈粑還有解辣之功效。麻辣涮料飽以裹腹,辣味未散,嚼上幾口紅糖餈粑下肚,殘留的辣味被驅散,黏糯的餈粑混雜著紅糖漿,滿口香甜。

4

從火鍋標配躋身國民小吃,憑啥?

弄堂小吃上海生煎、天津的煎餅餜子、西安的肉夾饃、貴州的米線還有紅糖餈粑……地方特色小吃正在跨越區域,以強勁的勢頭進軍中國餐飲市場,力爭分得“一杯羹”。

火鍋有點辣?何不來份兒紅糖餈粑

《2018中餐川菜發展大數據報告》多項數據表明紅糖餈粑正成為全國人民受歡迎的大眾川菜小吃,逐漸征服全國人民的味蕾。

稱不上主菜,也並非大餐的它卻收穫到一眾擁躉,那它的“魅力”從何而來?

A

從原料優勢上來看

軟糯、香甜,裹上紅糖的餈粑老少皆宜,開胃解辣,實屬“火鍋伴侶”之稱。

而紅糖稀性味甘甜,溫潤。所謂“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紅糖還具有活血、補血之功效,便於化掉淤血,方便新血循環產生。

B

從餐飲市場大環境來看

據相關調查顯示,中國餐飲業市場規模中火鍋約佔三分之一,近幾年全國火鍋店數量持續增長,火鍋市場態勢日益激烈,火鍋自帶的“包容性”讓它在一眾餐飲行業中脫穎而出。

而紅糖餈粑這款火鍋標配小吃也隨著四川火鍋在全國範圍的擴張而漸為熟知,並收穫一大波“死忠粉”,華麗轉身登上國民小吃行列。

C

速凍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餐飲行業的旺盛需求,越來越多的半成品食材開始大踏步進駐B端市場,尤其是地方區域特色餐飲對地方小吃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這些都是基於速凍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D

工業化標準化的技術支持

小作坊生產的食品一方面食材品質缺乏保證,另一方面,產品的品質穩定性比較差。而工業化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可以大概率保證食品的品質與質量,這樣才有進軍全國市場的內力。

又到週末,洗去一週疲乏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飽餐一頓美食,喊上身邊好友,尋摸一家火鍋好店,在熱氣的蒸騰中消散所有不快。

不過最後別忘了,“老闆,火鍋有點辣,再來份兒紅糖餈粑。”

統籌|巖巖

視覺丨李青超 馬亞丹

法律顧問丨李欣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