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交談時的含蓄與得體,比口若懸河更可貴。”做人固然要正直、直率,但並不意味著說話可以直言不諱。太過於唐突的直言,有時是一種消極、否定的暗語指示,不僅使人牴觸反感,還會讓人顧慮重重,甚至增加心理壓力。

比如,醫生給人看病,遇到病情較嚴重而又診治不及時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麼這麼瘦哇!臉色也很難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嗎?”“哎呀!你是怎麼搞?你這個病為什麼不早點來看呢!”這些說法裡所包含的消極暗示會使病人怎麼想呢?作為醫生這是治病呢還是致病呢?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相反,若醫生說:“幸好你及時來看病,只要你按時吃藥,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袱,相信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這將是給病人很大的鼓舞。

所以,再言談中,有駕馭語言能力的人,就會自如地運用多種委婉的表達方式。他們知道。生活中並非處處都能“直”,有時還得非常含蓄、委婉些。才能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巴西的貝利素稱“世界球王”,他在綠茵場上的超凡演技不僅令萬千觀眾心醉,而且常使場上對手叫絕。他不知踢過多少好球,當他創造進球數滿一千的記錄後,有人問他:“你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笑笑說:“下一個”。

委婉的修辭手法,即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似乎含義越深越多,因而也就是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妻子買了一塊布料徵求丈夫的意見,丈夫覺得妻子用這塊布料做成衣服穿著不太合適,如果丈夫不尊重體貼妻子的心情,就會直漏的批評說:“你看你的審美觀真成問題,一把年紀了還穿這麼光鮮亮麗的衣服,豈不是成老妖婆了?”這樣生硬、貶損的話必定會傷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體諒妻子的心情,就會把否定的意見說得委婉得體,給予暗示:“不錯,顏色真鮮豔,給女兒做衣服,那是很漂亮的。”

在社會交際中,人們往往會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隱約之詞暗示。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華訪華,周恩來在一次酒會上說:“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兩國隔絕了二十多年。”真是妙絕!既讓人體會到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是美國侵略和干涉的結果,又不傷美國客人的面子,聽著皆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委婉法師辦事說話時的一種“緩衝”方法。委婉語言能使本來也許是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在比較舒坦的氛圍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稱“委婉”是辦事語言中的“軟化”藝術。但是,使用委婉語,必須注意避免晦澀艱深。談話的目的是要讓人聽懂,如一味追求奇巧,會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甚至造成誤解,必然影響表達效果。

你可以選擇諱飾委婉法,它是用委婉的詞語表達不便直說或者使人感到難堪的話語。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有一位外籍旅遊者在華旅遊期間自殺了,為了減少話語的刺激性,經再三推敲,有關部門最後,在死亡報告書上回避了“自殺”兩字,而用了“從高空自行墜落”這一委婉語。

有時,即使動機是對的,如果語言不加諱飾,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員說:“請哪位同志給這位“大肚皮”讓個座位。”儘管有人讓出座位,但孕婦卻沒有坐,“大肚皮”這一稱呼是她難堪。如果這句話換成:“為了祖國的下一代,請哪位熱心人,給這位有喜的大姐讓個座位。”當有人讓出座位時,這位孕婦就會對售票員表示感謝,並愉快地坐下。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或者運用借用式委婉法,即借用一事物或者他事物的特徵來代替對事物實質直接回答的方法。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代表陸文夫:“陸先生,你對性怎麼看?”陸文夫說:“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面就打開來看。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到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陸文夫用一個生動的借喻,對一個敏感棘手的難題,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中西不同的文化差異也體現在文學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兩例,實際上都是對問者的一種委婉的拒絕,其效果是使問話者不至於尷尬難堪,是交往繼續進行。

委婉說話不僅是一種策略,也是一門藝術。含蓄委婉的說話,這是待人圓滑的表現。作為一個現代人,應當有這種文明意識,掌握這一有利於人際交往語言表達方式。

第一篇 說話心計學——直言有分寸,委婉效果好,教你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