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筑品质融杭高地

2019-04-27 17:1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沈虹

“道路通,百业兴”。两地相交相融,交通从来都是“先行官”。

今年以来,许村镇按照“先外后内、先高后低、先主后次”的总要求,全面梳理许村与余杭之间、许村与下沙之间、许村与长安之间、以及许村内部的路网情况,制定完善道路交通规划,按时序排出了一批需要实施的交通项目。

许村镇副镇长朱浩章介绍,今年,许村镇将以省、市级重大项目推进为契机,加密与余杭道路的衔接。其中,在全市重点工程G60高速抬升项目的实施中,许村将进一步打通区块阻隔,提高区块的承载力。省重点工程——京杭运河二通道项目的实施则与两地相融相通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据了解,京杭运河二通道主要作用在于疏解京杭运河的货运功能,其部分河段将流经许村与余杭的交界处,“我们计划在京杭运河二通道上建造11座桥梁,其中10座是道路桥梁、1座是人行桥梁,以此打通更多与余杭对接的要道。”朱浩章说。对于这两个重点项目,许村将积极配合做好政策处理,做到按时交地,做好工程施工的保障工作。

互联互通,筑品质融杭高地

去年,我市通过了杭海新区规划,将许村和长安进行了一体化规划。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许村与长安在交通上的通达性,从而真正实现杭海新区的一体化发展?目前,打通许村镇人民大道与长安镇长安路这一计划已经摆上议事日程。

从地图上看,人民大道西头就是余杭,而长安路则是长安镇的一条重要干道。两条道路打通之后,将成为杭海新区的一条交通大“动脉”。目前,许村段正在进行交通道路节点设计和方案可行性研究,该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互联互通,筑品质融杭高地

外部道路通达高效,内部道路组织有序。这是杭海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

长久以来,许村镇南北向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凸显,特别是天顺路道路狭窄、表面坑洼、堵车情况较为严重,群众和企业对此抱怨不断。这与杭海新区定位明显不符。对此,今年起,许村镇启动实施村镇交通道路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提升许村镇全域道路通达水平,新增规划南北向的新城大道、锦绣路、新塘洲线等,启动320国道和人民大道路面破损修复和改造,启动新区新月路和新城大道北延道路拓宽工程,以及实施5个农村道路白改黑项目。

其中,今年将重点启动的新塘洲线就是为了缓解天顺路交通压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道路交通环境。据了解,新塘洲线全长10公里,位于海宁高铁西站西侧,北至320国道南至许村南部边界,规划双向六车道。“它既是许村镇将来南北向的重要主干道,也是以海宁高铁西站为核心区发展杭海新区的重要连接道路。”许村镇交通规划相关负责人介绍,远期新塘洲线还将与下沙对接,实现与钱塘新区的互联互通。

道路交通是杭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提升新区环境,以新面貌拥抱杭海新区,则是其中另一项重要任务。朱浩章介绍,许村将围绕龙渡湖做好“品质建设”的文章,按照

“不是工地就是绿地”的要求,加快推进龙渡湖绿道系统的续建,加快龙渡湖现代滨水街区建设,着力引进高端酒店等项目,打造高端商务休闲活动区,加速许村从“上塘河时代”走向“龙渡湖时代”

互联互通,筑品质融杭高地

条条大路皆连杭。过去,许村以老01省道、320国道、01省道、杭浦高速、沪杭高速的交通“红利”,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如今,杭海新区建设大幕拉开,打破区域范围限制,实现与杭州的无缝衔接,是“新区”的应有之意。

杭海新区规划既定,许村正步稳蹄疾推进新区建设。记者了解到,一季度,许村完成政府性投资3.3亿元,同比翻了一倍。接下来,许村将继续加快项目前期进度,以杭海新区的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破除要素瓶颈,加强保障能力,控增量、挖存量、盘流量,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使项目早日落地、早出形象。

(图片由许村镇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