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4月28日,吉利位于宁波慈溪市的杭州湾第二制造基地,即吉利首个CAM工厂迎来了第一批媒体。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胡峥楠院长用近40分钟时间,详细解读了CMA架构,这位身材高大的本土技术领军人甚至一度激动到嗓音沙哑。作为可以实现横跨A、B级别车型开发需求的基础模块架构,CMA架构将同时支持吉利、领克、沃尔沃三大品牌的产品,

它与SPA、BMA和PMA形成吉利集团的四大基础模块架构,将吉利集团带入全面模块化造车的时代。CMA架构将成为继大众MQB、丰田TNGA之后,又一个有能力面向全球市场的整车开发体系。“CMA架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了全球工业4.0以及‘新四化’变革的最前沿。CMA是‘ABC格局’中最年轻的架构,也是新一代世界级C位架构,在智能制造具有代际领先优势。”胡峥楠院长的一席话让在场所有汽车人为之震撼。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 胡峥楠院长

一个架构就能达成中国人几十年的汽车强国梦么?

当中国汽车人在完成对入门市场的攻城掠地之后,曾多次向更高级别或细分市场中更高端领域发起冲击,但这个梦想却屡屡因后劲乏力而止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不少自主品牌试图用多品牌的营销方式,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吉利也参与其中,但如今还被保留的品牌寥寥无几,部分曾经领跑的企业,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落入二流。吉利则快速调整了方向、集结了资源,在沃尔沃的主导下,吉利与其联合了25个国家的2000多名顶级汽车工程师,历时3年多,终于开发出CMA架构,使得吉利成为自主品牌中,第一个有能力将体系化的技术能力升级到国际一线大厂级别的企业。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首个CMA工厂外景

CMA架构让吉利成为全新安全标准制定者

华为5G在全球遭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蛮横地封堵,让普通民众在经济的冬天深切感受到国际竞争的残酷与无情,主导技术标准、从而成为行业的定价者是任何一家有志于从一流迈向顶级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路径。为此,只有自我锤炼,在技术标准上领先一步。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CMA架构

CMA架构在设计之初,就遵循了比全球最高标准更严的安全验证。CMA的高速40%偏置配碰撞速度比美国IIHS和欧洲E-NCAP规定的64km/h更高12.5%,正面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规定的56 km/h更高14.3%,后部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规定的80km/h更高5%。高刚性吸能车身结构,基于沃尔沃SPA架构上,进一步创新了安全结构技术,在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角度的碰撞中,优化力的传导路径,更高效的吸收撞击能量。采用沃尔沃WHIPS专利技术的座椅,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防鞭打能力,对乘员头颈部起到更为周全的保护。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星越

得益于此,诞生于CMA架构的沃尔沃XC40在欧洲E-NCAP和美国IIHS均获得最高安全评级,领克01、02在中国C-NCAP和中国C-IASI中也都获得最高星级评级。

核心三大件可靠性及整车工艺品质瞄准BBA

伴随着品牌崛起的,除了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在生产一线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把控。包括日韩系品牌和中国自主品牌在内,实现真正超车之日往往是系统地解决品质问题之时。很多自主品牌,在用户看得见的部分,甚至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水准,但对于非专业人士看不见和看不出来的部分,往往是忽视的状态。这里有急功近利,也有技术水平不到位或咖位不够,一线供应商配合度不高的无奈。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首个CMA工厂焊装车间

对于拥有超2万个零部件的汽车制造业来说,保证批量化产品的品质,除了拥有技术过硬、有工匠精神的团队之外,更需要从品质标准上下手。从CMA架构为原点,吉利将在对品质标准进行重新定义,并且这个标准是全球的,吉利要在品质的点上,向BBA级别的企业发起挑战。

一般欧美日韩车企的发动机、变速箱寿命通常为24万公里,吉利就将CMA架构下的GEP3发动机和7DCT变速箱设计寿命提升到35万公里。包括台架强化耐久测试,国标运行时间是400小时,吉利做到1000小时;传统发动机冷热冲击验证,低温35°高温105°,吉利则将低温冲击做到12°,以适应中国的广阔地域。对于用户们关注的双离合变速箱过热问题,吉利则是在欧美的10个循环测试标准上,完成27个循环测试,并且确保变速箱油温远低于标准要求。其他方面,如外观件的冲压精度、角度,钣金面差的标准等,CMA标准都超越了国际标准,用户今后进到吉利的4S店,不妨用手指尖感受一下CMA架构车型的工艺水平。此外,前几年不断有国际一线大牌被曝出,使用不环保的沥青阻尼板,CMA则采用了水性环保阻尼材料,确保车内空气的清新。

更为重要的是,CMA架构统一采用BBA才会用到的底盘一体化合装工艺,通过高精度夹具,把上车身和下车身整合在一个模块里,一次性拧紧52个联结点,拧紧扭矩偏差精度控制在3%。这种一体化合装工艺能够提高车身强度,改善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动态性能。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GCPA-101” 标准评价员在评估车辆

同时吉利正在打造了一套名为“GCPA-101”的首部中国原创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标准

,结合豪华品牌用户满意度评价标准,融入新时代中国用户对东方文化、人性关怀的消费诉求,这也很可能成为“中国人的奥迪特(audit)”标准、中国汽车行业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标准。

所谓弯道超车,正是这种寻找到恰当时机后的技术碾压行为,绝非我们过去以为的,换个营销思路或在全新赛道上抢跑就能简单达成的。

CMA架构在三大品牌上使用区别在于用户需求

众所周知,吉利集团目前的三大主力品牌沃尔沃、领克、吉利,都将使用CMA平台。吉利汽车集团研究总院院长胡峥楠表示,在共享CMA架构时,三大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用户需求。研究数据表明,欧美人对于末梢神经的感知更快,而中人在听觉上更敏感,因此欧美用户更注重操控带来的刺激感,中国用户对舒适性的要求更高。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CMA架构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为用户匹配出更优的产品。中国用户对操控的感知要求是把车控制住,欧美用户则更享受极限状态下的控制。所以基于全球市场的领克,就需要更快地响应用户的驾驶意图,而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吉利,就需要让车辆进入极限状态时更线性。

不过,对于吉利品牌来说,除了中国市场,还需要考虑从俄罗斯到中东的海外用户,因此CMA架构将面临比大众MQB、丰田TNGA更复杂的带宽要求——在同模块下,有成本带宽、性能带宽、功能带宽,其中功能带宽就是支持品牌的需求。例如,吉利品牌对于汽车空调的带宽要求就非常宽,既要适应极寒的俄罗斯,又要匹配炎热的中东。

当然成本挑战也是必然的,毕竟大众MQB有250万台的体量,CMA目前还只有50万体量。为了弥补体量的差距,CMA架构就需要将大众不用考虑的大量零件,包括座椅骨架等都装到架构里一并开发,从而尽可能高地实现通用化率,在成本上追赶大众、丰田这样的对手。

CMA架构为星越赋能:6.8秒破百,最快的中国品牌SUV

基于CMA架构的吉利品牌首款车型星越,目前已经完成首批媒体试驾,新车将于5月10日正式上市。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星越

2.0TD+8AT的动力系统,将为星越带来6.8秒的零百加速能力,这也是燃油动力的中国品牌SUV中首款破7的车型。同时,星越采用了322*28mm的大尺寸前制动盘,百公里制动距离仅为35.3米。对标豪华品牌中以运动擅长的宝马,其国产X3和进口X4的均有使用30i版本2.0T发动机,账面数据和星越的2.0TD发动机相仿,最大扭矩均为350牛米,零百加速能力也均为6.8秒,但制动距离方面,X4为38米以上,即便考虑到X4为中型SUV车身更沉,也和星越有较大差距。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星越

245/45 R20的胎宽当然是星越性能的保障,但同时0.87的高宽比以及低重心的设计,包括仅有2.7圈的偏小圈数设定,都为这款轿跑型SUV的操控性打下了坚实基础。底盘方面,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让个别还在使用扭力梁悬架的对手感到惭愧,轻量化的铝制转向节比铸铁材质减重40%,大幅减轻的簧下质量让转向时的响应更快、操控更精准。采用行业高级别的DP-ESP齿条式电子助力转向将响应时间控制在90ms以下,较常规电子助力120ms的响应时间,提升了34%。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星越

安全性方面更是CMA架构的强项,除了全新设计的超强刚性的车身结构外,高强度钢应用比例超过78%,车顶抗压强度达到车身自重的5倍,是国标的3倍。同时,星越还采用了诸多独特的碰撞保护策略,如溃缩式前纵梁、动力总成悬置断裂、小偏置碰撞安全设计等先进理念。

在安全技术方面,L2级智能驾驶、APA全自动泊车、人脸识别、疲劳监测、ADB矩阵式LED大灯、博世9.3代ESP高动态版、后部交通识别等均有配备。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 宋军

欣观点:CMA架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沃尔沃团队价值的最大体现,当然研发过程中吉利团队也有充分的参与度,对于本土人才的培养也是不言而喻。同时,透过CMA架构,吉利集团完成了对旗下三大品牌未来15年产品布局及其底层技术的初步设定,用体系化技术能力的提升,带动整体的品牌向上,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期待有更多自主品牌有能力走这样硬核的发展路径,也感谢吉利将中国汽车带入新的纪元。(图/文 懂车帝 苏欣,部分图片来自官方)

品牌升级技术先行 吉利欲依靠CMA架构实现10-15年领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