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说起“道口烧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城市里,道口烧鸡都开有分店,即便是超市、火车站和海外渠道,我们也能看到道口烧鸡的锁鲜装。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记得在10年前的时候,大家对道口烧鸡的评价非常高,并把拿它作为过年礼品走亲访友为荣。但现在,道口烧鸡的口碑却越来越差,假货盛行、味道变质,逐渐失了人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火了300年的品牌,一朝没落?

道口烧鸡是河南安阳市滑县道口镇“义兴张”烧鸡店所制,最早创建于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民间常将它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评为“天下第一鸡”。

正宗的道口烧鸡,除了选鸡讲究之外,烧制中的秘方和程序也非常讲究。据说秘方是张炳从清宫御膳房的御厨那里求得,讲究“八料一汤”。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所谓八料就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这八种佐料;一汤这里指“老汤”,煮鸡的陈汤。每煮一锅鸡,必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沿袭,越老越好。煮鸡过程需要3—5个小时,且要严格把控火候调整,制作技术很高。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这样做出的烧鸡饱含中药,且色泽鲜艳,形如元宝,食疗极佳。尤其是刚出炉的时候,烧鸡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从此,张炳的烧鸡店生意兴旺,而他也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在新中国成立后,道口烧鸡被收归国有,成为国有企业——滑县食品公司,张氏一族从此失去了“义兴张”的商标权。但收归国有的道口烧鸡,并没有如料想这般发展得越来越好,反而成了这个品牌走向没落的推手。

比较直观的一点,就是政府对“道口烧鸡”的商标不够重视,管理十分混乱。

在1997年,“义兴张”道口烧鸡基本都符合中华老字号的申请条件,申请成功基本是板上钉钉。但却由于“义兴张”的商标归属权问题不清不楚,使得申请计划泡汤。记得这消息当时都上了头版新闻,让整个河南都为之一震,实在是让人太意外。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此后,道口烧鸡商标混乱愈演愈烈:1999年,滑县“道口”牌烧鸡商标以20万元价格拍卖给漯河双汇集团,成了滑县永远的痛。

同年,由于滑县食品公司效益不好,濒临破产,企业决定员工可免费使用“义兴张”道口烧鸡商品,去进行烧鸡的生产及运营,解决工人的就业生存问题。这个决定,直接导致道口烧鸡假货泛滥,品牌彻底“凉了”。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到了2000年,政府迷过神来,开始重视对道口烧鸡的品牌塑造,可惜已经有点晚了。

可以说,火了300年的道口烧鸡,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很令人惋惜。张氏拿不到商标,政府手握商标却没有管理好,核心其实是政府缺乏远见,不重视品牌塑造的缘故。

当然,道口烧鸡的没落不只这个原因,它其实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比如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熟食肉类充斥街头巷尾,这也对道口烧鸡产生了巨大冲击。

“道口烧鸡”收归国有后,反而发展越来越差,为何?

不论如何,这么正宗的道口烧鸡,我们在外省是吃不到的,别说口感了,连最基本的香气都没做好。因此,道口烧鸡也成了安阳旅游的重要一环,很多人到滑县必去买一只正宗的道口烧鸡尝尝。笔者还是希望道口烧鸡这个百年品牌能再创辉煌,不要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