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岁,需要吃打虫药了吗?

孩子三岁,需要吃打虫药了吗?

小舒答疑为固定栏目,每天推送,

记得收藏哟。

也欢迎大家在本篇文章下面留言,

写下你在育儿道路上的疑问~

Q&A

孩子三岁,需要吃打虫药了吗?

Q 孩子三岁,磨牙/踢被子/脸上有白斑/指甲有白点/夜惊……需要给孩子吃打虫药吗?

A 对比起蛔虫这个儿时的噩梦,关于驱虫药的记忆就美好多了。小时候爸妈或者学校的老师,总是会定期给我们吃“宝塔糖”。因为那时候很少吃到糖果,所以我对这个色彩鲜艳,长得像凝固的奶油花,甜甜的驱虫药有特别美好的记忆。

随着我们长大,驱虫药渐渐消失在生活中了,直到……我们有了孩子。

网上一搜,关于“肚子里有蛔虫的征兆”五花八门一大堆:磨牙,经常揉眼睛,流口水,踢被子,不爱吃饭,或者爱吃饭不长肉,便秘,腹泻,肚子痛,脸上有白斑,指甲有白点……都是“肚子里有虫”。这么一对照下来,妥妥的没有一个孩子逃得掉寄生虫感染的命运啊!导致不少父母担心小朋友肚子里有寄生虫,觉得应该定期给孩子吃药驱虫。

孩子三岁,需要吃打虫药了吗?

澳洲的巧克力驱虫药的网页广告就说,“蛲虫感染是成长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在寄生虫感染症状出现一出现就及时治疗。家长们应该经常备驱虫药品,例如巧克力驱虫药。”

寄生虫感染真的是成长的一部分吗?

不,大多数孩子都会感染寄生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寄生虫感染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只有当你看到孩子的大便里有虫,或者看医生检查确认孩子有寄生虫感染时,才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驱虫药。绝对不能因为以上症状就判断孩子感染了寄生虫,就给孩子吃药,因为那些症状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健康的孩子身上!

中国儿童的

寄生虫感染率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几乎人人都吃打虫药,现在却说不要随便给孩子吃了呢?主要是因为以前寄生虫感染率非常高,现在在很多地区感染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了。

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等是中国主要的寄生虫感染,其中蛲虫是儿童最容易感染的一种寄生虫。各省市地区的儿童寄生虫感染率差异很大。

一个1987年进行的北京地区幼儿晓虫感染情况的调查显示,当时幼儿园小朋友中蛲虫的感染率是19.4%199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全国5-9岁组儿童的感染率最高,为73.7%

到了2014年,深圳幼托儿童的调查中,蛲虫感染率为1.548%;2015年,湖南省的调查中,蛲虫感染率在学龄前儿童组最高,但也仅有0.64%

如今,幼儿寄生虫感染率已经非常低了,在一些城市的幼儿中已经接近于0。上小学后可能会增加,5-9岁组可能是感染率最高的,农村高于城市。

总体而言,儿童寄生虫感染率比过去下降了很多。在感染率非常低的情况下,给所有的孩子都预防性地吃打虫药就非常非常没有必要了。

孩子三岁,需要吃打虫药了吗?

很多父母听说的澳洲的巧克力驱虫药,它的成分是双羟萘酸噻嘧啶,这个药物成分在国内也能买到,根本用不着海淘。双羟萘酸噻嘧啶可以用于治疗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鞭虫病。

关于药物副作用,治疗剂量内不良反应很轻,可有恶心、呕吐等,偶有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两岁以下的儿童或是孕妇和有肝脏疾病的人如果需要用,都要有医生的指导。另外,因为药物中含有牛奶蛋白,含有大豆,所以对牛奶蛋白或者大豆过敏的孩子也要小心,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事实上,随着环境卫生的改善,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都比过去显著下降了。驱虫药药性虽然安全,但再安全也是药啊!不建议有没有寄生虫都吃,不建议定期吃。

如果发现孩子大便里有虫,或者孩子有肛门瘙痒,腹痛等症状,应该先就医检查,确诊有寄生虫感染,才吃药。千万不要仅凭一些表象就自己买药给孩子吃。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