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李茶的姑媽》是電影藝術的一次倒退

感覺這次影院上映的這個作品似乎較難稱之為電影,可能比較適合稱為“大屏幕舞臺劇”。很多普通觀眾,甚至一些胡看亂評電影的民科影評人都已經發現不對了,很多人提出感覺“電影化”很差,在影院觀感彆扭。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導致的,其實,主要是從時空設計、對白設計,包括有些地方表演方式偏舞臺化這幾個方面導致的。

為什麼說《李茶的姑媽》是電影藝術的一次倒退

這是一次典型案例,對於業界和普通觀眾都很有啟迪:戲劇與電影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如果主要依照戲劇的思維、方式去拍電影,是要出問題的,兩種觀眾思維不一樣,觀賞需求也不一樣。

為什麼說《李茶的姑媽》是電影藝術的一次倒退

中國電影史上有這樣一個重要歷程:1979年,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白景晟發表文章《丟掉戲劇的柺杖》,後來,著名文藝評論、電影美學大家鍾惦棐先生也提出電影需要和戲劇“離婚”,著名女導演張暖忻與文化研究學者李陀撰寫了《談電影語言的現代化》論文,這些成為當時“新時期電影”理論、創作的綱領性文件,呼籲電影在吸收戲劇、文學藝術元素基礎上也一定要擺脫戲劇、文學的一些束縛,積極探索電影鏡頭語言。當時,正是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中國電影完成了一次觀念和電影語言手法更新。而電影《李茶的姑媽》,是中國電影藝術語言手法發展進化後又倒退回去一些的一次案例。

為什麼說《李茶的姑媽》是電影藝術的一次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