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1860年,太平军名将李秀成挟二破江南大营的余威,一鼓作气攻入江浙地区,攻城陷地,所向披靡。江浙一带的士绅无不闻风丧胆,纷纷逃到上海。就连两江总督何桂清、江苏巡抚薛焕都“退守”到上海了。

李秀成在进攻上海时,遭到洋枪队的阻扰。彼时,李秀成还不愿意与洋人撕破脸,便率部退去。

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1861年底,随着安庆的陷落,为了缓解湘军对天京的压力,李秀成再次攻入江浙地区,兵锋直逼上海。

这次,李秀成做好了充分准备,出动了十万精兵强将,意欲一举攻破上海。为此,他警告洋人:“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是迄今为止,李秀成向洋人发出最严厉的警告。

上海士绅闻讯,人人自危。就在关键的时候,一个小人物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拯救上海的艰巨责任。

这个人叫钱鼎铭。

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钱鼎铭,字新之,生于1824年,江苏太仓人。钱鼎铭出身官宦之家,他父亲叫钱宝琛,官至湖北巡抚、江西巡抚,是道光年间的名臣。1843年,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发配到新疆,经过江西南昌时,钱宝琛冒着惹怒道光皇帝的风险,前往滕王阁码头迎候林则徐,一叙衷肠,依依惜别。

有其父必有其子,钱鼎铭身上也有父亲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风骨。

钱鼎铭22岁考中举人,做过正六品的户部主事——这是明朝名臣海瑞曾经做过的官职。1859年,父亲钱宝琛病逝,钱鼎铭辞去官职,丁忧回家,为父亲守制。当太平军第一次攻入江浙地区时,钱鼎铭也跟着士绅们逃到了上海。

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上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沿海小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通商的五口之一,商业贸易日渐繁荣,经济地位超过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成为清朝财政的支柱之一。

要挽救上海,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向驻守安庆的曾国藩求援,请他派兵。那么,由谁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安庆求援呢?37岁的钱鼎铭站了出来,勇敢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与他同来的还有候补知县厉学潮、候选训导张瑛两人。

《清史稿》简略地记载了钱鼎铭前往安庆搬救兵的情况:“鼎铭奋然请行,乘洋商轮船溯江上,至安庆谒国藩,陈吴中百姓阽危……继以痛哭,国藩遂决策济师。”

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事实上,钱鼎铭搬救兵的过程充满艰难曲折,远非这几句话可以概括。

11月18日,钱鼎铭等人终于抵达安庆,见到了曾国藩。那时候,曾国藩刚刚度过50岁生日。钱鼎铭等人带来的坏消息,让曾国藩如坠冰窟。钱鼎铭等人痛哭流涕,一口一个“大帅”,更是让气氛变得悲怆无比。

曾国藩心情沉重,在当晚的日记中记载:“午刻,江苏上海庞宝生派户部主事钱鼎铭来请兵,携有书函……问之,系冯桂芬敬亭手笔。钱君在坐次哭泣,真不异包胥秦庭之请矣。”

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曾国藩面前。要派援军前往上海,人数少了无异于杯水车薪,起不到任何作用;可要派遣一支大军前往上海,他又拿不出。

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所以,曾国藩不敢轻易答应钱鼎铭。钱鼎铭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他利用自己父亲与曾国藩是同年(同一年考中进士)的关系,尊称曾国藩为年叔,每日到曾国藩大帐见他,一见就长跪不起。

曾国藩被钱鼎铭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在家书中诉苦:“江苏、上海来此请兵之钱调甫(钱鼎铭字调甫),即前任湘抚钱伯瑜(钱宝琛字伯瑜)中丞之少君也,久住不去,每次涕泣哀求,大约不得大兵同行,即不还乡,可感可敬。”

当然,钱鼎铭也不是一昧哭诉。他在“晓之以情”的同时,也“动之以利”。他通过李鸿章告诉曾国藩,上海是商贾云集、财赋收入超过几千万两银子的膏腴之地。如果曾国藩愿意分兵去救,上海士绅每月拿出不下10万两银子来作为粮饷。

他只是一名小小户部主事 因做一事拯救了大上海

曾国藩组建湘军以来,面临最大的困惑就是粮饷没有保障。朝廷不负责湘军的粮饷,全靠地方筹措。地方兵荒马乱,哪里来的余粮来给湘军?所以湘军经常沦落到吃不起饭的地步。钱鼎铭的这笔账,让曾国藩眼前一亮。

11月21日,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少荃商救援江苏之法,因钱茗甫鼎铭来此请兵,情词深痛,不得不思有以应之也。”

于是,就有了李鸿章组建淮军,奔赴上海的事情。

【参考资料:《淮军四十年》《曾国藩全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