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醫生家長打死都不讓自己的子女學醫這件事?

傳染病疫苗科崔醫生


當醫生很辛苦,熬出頭靠資歷,出成果就必須專注。總之,醫生的前途自己很難掌握。如果有幸,進入大醫院可能會好點,讀個研究生跟個好的導師,也很幸運!

醫生確實不好當,特別是剛入行的。但醫院卻很賺錢,不管公立的私立的,特別是那些大醫院,天天都是人滿為患,對很多患者來講就是“看病難”,甚至“看不起病”!錢都到哪去了?全被醫院賺走了,但醫院賺到的錢,又投入到醫院的擴建,醫療設備的更新上面。醫生拿到的很少,特別是那些年輕醫生,不能熬到一定的資歷,不能不斷地進修,不斷的充電,那麼收入很難快速提高。所以當醫生的父母都瞭解這種情況,也就不希望子女繼續從醫!

我兒子就是因為當年家裡從醫的長輩勸阻,沒有學醫!


boulder1


根本不是這回事。我認識一個三甲醫院的心腦主任醫生,醫德極佳,口碑甚好,他兒子就讀省級重點學校,是出色的高材生,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讓兒子學醫,明後年就可以出來工作了,子承父業,估計將來也會是一名優秀醫生。相反,我鄰居父親是教師,他沒有當老師,前年兒子高中畢業,他讓兒子就讀華南師範大學,我問他,是讓兒子隔代繼承教書匠職業,他十分肯定地告訴我,絕不會讓兒子去教書。不做老師,卻又讀名牌師範大學,我真搞不懂,但事實就擺在那裡。這樣的實例還很多,醫者,不乏不缺後來者,教者,恐怕就很難很難說了,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現實。


凌飛華


那只是你個人想法。不代表全部。北京協和醫院吳階平院士(醫學家)吳門三代有30餘人從事醫學,是醫生。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子女全是學醫。南京軍區總醫院著名外科學家黎介壽三兄弟都是學醫。3人都是醫學界的院士。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父親石美森是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母親是著名婦產科專家。伯父是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胸心外科專家。石應康女兒是華西醫院腎內科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從醫。例子太多舉不完。魯迅留學日本學醫。孫中山留學香港學醫。郭沫若留學日本學醫。可見醫學對優秀知識分子的吸引,外科之父裘法院士祖留學德國學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從馬拉西亞歸國報考同濟醫學院,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勵獲得者著名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院士,兒子也是子承父業留學美國學醫,也是著名神經外科醫生。現任清華大學長庚醫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學家程辛農院士,兒子是中醫學家。孫子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祖孫三代都是學醫。是醫學世家。可見越是著名醫學家,子女從醫比例越大。例子太多了。舉不完。你怎麼會說醫生打死不讓自己孩子學醫,


好醫生2792


醫生職責是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妙手回春、仁心仁術……已經成為醫生的專屬讚譽,被人高看一眼。這麼光鮮亮麗的職業,卻讓醫生在幫助子女就業方面“望而卻步”,甚至傳出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流行語,醫生的孩子不學醫,學醫的學生忙轉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醫生從業的現實問題。

一、原因眾多,說起來都是淚

2018年1月,中國醫師協會發布了《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14.62萬醫師參與,從數據報告中,也反映出了這一問題。

首當其衝的原因就是醫患矛盾空間緊張。患者家屬因不滿治療結果而對醫務人員大打出手的案例此起彼伏,醫鬧事件層出不窮,那種救死扶傷的成就感所剩無己,而是普遍缺乏安全感。在人身安全都感覺無法保障的情況下,醫生當然不望子女重操舊業。

工作時間“超長待機”。選擇從醫,基本上就選擇了愛的奉獻,一上手術檯就沒有了時間概念,加班熬夜更是習以為常,精神高度緊張,身體嚴重透支。

成長週期“遙遙無期”。“一入醫學深似海”,學醫週期明顯偏長,比如本科學歷普遍為4年,而醫學類普遍為5年。這還不算,參加工作後,各種學習培訓紛至沓來,還要寫論文,出成果,這樣才能精進醫術、提高工資收入,可謂是一生的修行。

二、存在問題,但前景一片光明

雖然上面的情況反映了了一些現實問題,但是不代表未來,醫療發生行業依然大有作為。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100.0萬個,與2017年11月底比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1217個。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景還是光明的。而且,隨著全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對就醫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弱,醫院幾乎是不會消滅的機構,醫生也鐵定是不會消失的職業。

二、人各有志,自己的路還要自己走

雖然醫生不願子女重走自己老路的情況大有人在,但選擇不干涉和願意子女子承父業的,也不在少數。《白皮書》中,在“是否希望子女從醫”這一問題中,45%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22%表示不干涉。由此可見,是否讓孩子繼續選擇從醫,主要還是取決於孩子自身。建議作為父母的醫生,還是冷靜地看待自身經歷過的不愉快的記憶,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醫生依然是一份崇高的職業,救死扶傷的職責還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來承擔。人間正道是滄桑,事物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隨著法治環境的不斷改善,醫生的從業環境必將不斷優化,醫生的就業形勢必將趨穩向好。


鳳凰城陽光


我是法醫阿一,我來講講我的看法。

分析一個問題,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最後才是如何看待。

那麼先來看是不是所有的醫生家長都強烈反對子女學醫呢?先給結論:肯定不是。我也是學醫的,同學,朋友,老師,前輩裡面醫生很多,其中尤其是老師長輩中,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是子女也學醫學的(專業老師,臨床教授)。這些長輩為什麼願意自己孩子學醫,除了孩子自身意願之外,其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自身在這個行業發展多年,人脈廣,路子廣,有自身的助力,孩子將來的職業發展會平順很多。


那麼有沒有一些醫生家長不願意孩子學醫呢?答案是:當然也有。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最常見這種想法。

那麼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首先是這些年國內一些地方醫療改革其實並不成功,就醫生而言,一些地方醫院的醫生待遇和收入明顯下降(或是趕不上其他職業的漲幅)。醫生,尤其是臨床醫生,學習時間長,學歷高,但是剛工作的時候,收入其實非常低,某些醫院,研究生畢業的醫生,前兩年月收入也才三兩千,讓他們覺得心理不平衡。而基層醫院的醫生覺得自己孩子就算學醫,自己也未必能幫助太多,孩子還得和自己一樣辛苦熬過來。


其次,近年,醫患矛盾越發突出,醫生的職業風險加大,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侵害。雖然由於打黑除惡,以及專項整治,典型的職業醫鬧已經越來越少見了。但是患者家屬對醫生的不信任卻是並沒有任何改變,各種分不清真假的網絡信息,讓一些患者半懂不懂之下,總覺得醫生不靠譜。而某些地方有喜歡按鬧分配,維穩第一,這樣就加劇了醫患矛盾。時不時爆出,醫生被打,被殺,更是讓很多基層醫院的醫生心裡拔涼拔涼的。甚至有醫生用惡搞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典型的就是廣泛流傳的各種醫生上班帶刀圖。


最後,醫生家長由於自身工作忙,經常覺得陪孩子時間少,家庭教育缺位,相對的就有補償心理,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其實這種心理幾乎存在於絕大部分繁忙職業的人群中。醫生不願意孩子讀醫,警察不願意自己孩子從警,農民更不願意自己孩子耕地。但是這些不願意,其實不外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勝過自己,在自己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罷了。

所以,很多事情看兩面,固然不少醫生說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醫,但實際上當孩子的學業,教育前途擺在面前衡量時,也不過是因為本身利弊而已。畢竟只有小孩子才做選擇題,大人總是希望什麼都要。


法醫阿一


一個沒有醫德的人肯定是不會讓子女學醫了,因為自己沒真本事而又騙了不少病人的錢。加上現在的醫患關係那麼的嚴重,一個不留神說不定就畢生所賺的錢都賠給別人了。這類醫生肯定就不想讓自己的子女學醫了。

現在的醫也確實是難學,今天考證明天考試這也確實是個很累人的事了:本來嘛:做醫就不輕鬆,但還要三天兩天還要去應付政府考試,。

一個好醫生與明醫不是靠考試考出來的:而是靠在實踐當中體會出來的:是要有一定的悟性才能做到成一名好而合格的醫生的。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是需要悟性才能有所成就的,一個沒有悟性的人光靠書本與考試是成不了明醫的,只能說是個書呆子而已。醫鬧是誰?不都是那些有背景有後臺的人嗎?一個普通老百姓你敢嗎?再又說回來一個有後臺而又有背景的醫生就算出了事你一般人敢出鬧嗎?問你有幾條命。


國昌33224


這幾年每逢高考填寫志願期間網上都傳出,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一句雷語。多數都是醫學界人士網上發出的,到底為什麼醫生家長打死都不讓子女學醫呢?一是這些年醫患關係惡化,殺醫、辱醫、醫鬧屢禁不止。醫生已經成為危險職業之一。且越來越不見好轉。患者把看病難看病貴的怨氣撒在醫生頭上。使得在職醫生很心寒。二是學醫時間過長,一生要繼續學習,要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才能跟上醫學的發展。高中畢業考大學,醫學院校都是五年畢業(工科類四年畢業)。要想進醫院從事臨床工作,本科畢業是遠遠不夠的,進入大醫院非博士莫入。博士畢業咱先碩士學習三年,然後考博士四年,博士畢業前還得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學上完了但是還不能進入醫院工作。要必須完成國家規定的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三年。這樣你可以開始找工作了,可以進醫院了,至於你能進那級醫院就看自己的學歷水平如何了。進醫院後還得轉科培訓一年或者兩年(各醫院不同)。也就是說從上大學開始,你要不斷學習十五六年,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大夫(比工科類學生晚拿工資九年)。學習週期太長一般家庭承受不起,只有規培後才能拿到國家給的基本生活費。大學碩士博士期間都得交學費和生活費(保守估計接近20萬)。三是醫院勞動時間長,加班夜班頻繁。沒時間顧家,沒時間照顧老人孩子。醫生家長深有感觸自己的辛苦,所以不忍心讓孩子有自己的路,受自己的苦。並且工作期間要寫論文,寫著作,做科研。不然不可能使自己業務提高並且升職。因此醫生家長打死也不讓自己孩子學醫。


岱下明珠天平湖畔153


這種情況要分開看,做醫生也有高、上、中、下四種層次的,家庭背景也分富、窮、苦、貧的。

一種,象那些什麼協和、南醫、北醫、中山醫、鐵醫、郵院、軍院之類的高大上的,那些肯定會讓自己子女從醫。

二種,那些富商、省醫、政協之類的,房子十套左左右右的,上班也只是作為家族修養的,也會讓子女自由的去從醫。

三種,確實是因為當時年輕氣盛立志要從醫的,後來又因為子女也年輕氣盛的,也不好解釋為什麼不能從醫的。

四種,貧下中農、死門無路的,想靠從醫找條出路的。

除上四類的,真的不要從醫,四十歲想靠那份工資在三線城市從容生活,那真的是不可能的,更別說是房子、車子了,找了對象還連累他家人的。


強力雞血針


在國家嚴格執行醫生執業許可證後,對一大批中醫傳統行醫人士進行了法辦,廣大基層老百姓只有上大醫院看病,人到了醫院,利潤也來了,但人一下子來得太多了,正然出現了醫生在工作中被累死的消息,一般的毛病使用中醫的治療,效果還不錯,所以在七八十年代,西醫醫師都很輕鬆,身體也健康,效益也沒今天這麼好,今天,業務多了,效益也好到天上去了,卻沒想到把小命累個半死,制度的設計者本意是好的,通過醫師執業許可證來控制行醫,這樣西醫,西藥就少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民間中醫,因為醫院的中醫治療效果差強人意,和沒有中醫也差不多,今天,西醫醫生的高收入的尊榮生活已達到了,西醫也獨步天下。。


茶香13387466398


我就鼓勵小輩學醫,醫生職業高大上而且未來三十年不怕失業工作有保證,侄女已經畢業現在是實習醫生,雖然辛苦工資也不高但是她說每天都能學到技能每天都是挑戰生活很充實非常滿意當下的狀態,外甥還是醫學院三年級學生,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很辛苦但是因為有姐姐的榜樣(與侄女一個城市)還是很有出息的,侄女家富裕25萬美元學費是家裡給的但是以目前年薪4.2萬也是要很多年掙回來,好在家裡不在乎,而外甥家境一般只能給十萬(頭兩年)後面的就只能靠自己和親友們幫助了。我覺得如果能去國外學醫而且以後準備在國外工作生活那麼學醫是很不錯的,如果只能在國內那倒是真要考慮清楚,國內做醫生的環境不好,醫患關係緊張,如果不改變真的不能當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