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为何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汉奸国贼?

用户4184777828


最初对汪精卫的了解,大多也是起于“有志青年”和“汉奸”两个词,后来为了刨根寻底,便是认真阅读了几本关于汪精卫的著作,对于此人才算是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这个题目也就自然有了答案。

用简单的一个成语来解答的话,那就是欲壑难填。欲望太大,自然也就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汪精卫,国民党内的风云人物,曾是孙中山手下的得力干将,写得一首好文章。而他的出名,还是始于一次刺杀。在革命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汪精卫便怀着舍生取义之心,大有效仿谭嗣同血染中华的气势,支身前去刺杀清政府的摄政王载沣,最后虽然失败被捕,但却因此名扬天下,赢得了反清志士的美名。这也是为什么说汪精卫是有志青年的原因,敢于行刺杀的人,都是九死一生,汪精卫此举,的确是不顾生死的壮举。

后来,袁世凯为了收买人心便释放了汪精卫并给予了他很多好处,此时的汪精卫已经不是几年前不顾生死行刺的汪精卫了,他接受了袁世凯的馈赠,并在南北谈判中为袁世凯谋取了一些好处。这里,汪精卫已经是颇富心机了。

孙中山死后,汪精卫便是有望成为国民党的第一把交椅,可惜突然窜上来的蒋介石给了汪精卫很大的压力。和蒋介石相比,汪精卫的优势在于资历老,文化强;而蒋介石的优势则是军权在握,手段多。这种较量的胜负是没有悬念的,汪精卫虽然占着名义上的主席位置,但国民党大权已经渐渐流入了蒋介石手中。

后来汪精卫在武汉建国民政府,拉拢共产党和上海的蒋介石对着干,也只是短短坚持了一小段时间而已,最后迫于压力“宁汉合流”。汪精卫始终没有能够斗得过蒋介石,反而连累了我党损伤惨重,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就此罢手,汪精卫可能还只是一个反革命的政治失败者而已,但他恰恰不满当前的地位,仍然做着统治中华的美梦。因此,汪精卫和陈璧君两人便抛出了“曲线救国说”,主动向日本人投怀送抱,成为了汪伪政府的主席,成为了日本人的走狗。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大背景下,汪精卫的这一举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深远的灾难,之后伪军数量大增,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压力。汪精卫“汉奸”的帽子是永远脱不掉的。他自己也不想想,连大军阀吴佩孚都拒绝的伪政府主席,其实只是日本权益需要的一条狗而已。

汪精卫的一生,早年为了革命奔走,是一个爱国的有志青年;后来随着年岁日久,经历的磨难多了,见过的风浪多了,越发渴望那第一的宝座,国家民族也成为了他谋取地位权利的砝码。初心不见,欲壑难填,这最终促使他从有志青年转变为了汉奸国贼。

从汪精卫的身上,我们能够学得很多,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尝过多少苦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底线,以“取之有道”的态度面对金钱和权利,才不会坠入深渊,沦为它们的奴隶。

汪精卫,虽然可惜了一个爱国志士,但他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会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蜉蝣在尘埃


若才华撑不起梦想,梦想就要变质

汪精卫的一辈子,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的经历,就好像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等生,走上社会后却无法适应,逐渐堕落,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人长得帅气,风流儒雅,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他非常有才气,熟读四书五经,曾经以广州府、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秀才。而他的宿敌蒋介石,连童子试都没有考过。

他还颇具英气,年轻时就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当革命陷入低潮时,他更是效仿荆轲,北上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后,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自此,声名鹊起,政治资本也更加雄厚,逐渐成为孙中山的“如身之臂”。在孙先生病重时,成为全权发言人,并草拟了孙先生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此后不久,他就迎来了权力的顶峰,成为国民党内数一数二的人物,有功劳、有地位、有脸面。可惜的是,这个顶点,他再也没能突破。顶点之后,就是下坡路。

他虽然身居大位,如愿做了国民党的领袖,但他才华却不足以撑起领袖的梦想。与党内小弟蒋介石相比,他既缺乏军事实力,也缺乏驾驭各派的政治手腕,陈立夫曾评论他"书生难成大事"。因此,在两人的较量中,汪精卫节节败退,不到两年,就被蒋介石挤兑的下了台,出走法国。

得意要看淡,失意要看开。但汪精卫就是看不开,他的失败和堕落,很大程度上就源自志大才疏,看不清或者不愿意看清自己的位置。其实,蒋介石还是很重视他这位党的元老,给他安排了党的副总裁、军队的副主席。但是,尝到了最高权力甜头的汪精卫,宁肯胳膊肘往外拐,也不甘于屈居人下。

当抗战打响时,他抛出了“和平救国”论,意图“挟日制蒋”,希望借助日本人逐鹿中原,重回权力顶峰。从此,他就走上了一条万劫不复之路,“革命志士”的人设陡然崩塌,“国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形象呼之欲出。

当然,人性是复杂的。现在很多人找了很多历史细节,试图证明汪精卫是一片苦心,是给蒋介石背了黑锅。

但是,历史是无情的,不管你的出发点有多好、心愿有多美,大节有亏,就一切白搭;一玷清议,则终身不齿。不管有多少理由,有多少迫不得已,做了汉奸就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权力是一副毒药,用的好,能治病,用不好,能自杀。汪精卫性格软弱,优柔寡断,遇事便出亡,合则留,不合则去,缺乏政治家的勇气和担当,却要命的染上了权力的瘾,更可怕的是,他人生的后期完全丧失了人格和国格,为了权力,不惜卖国。

当才华撑不起梦想时,需要的是胸怀和品格,否则,只能自取其辱,甚至自取灭亡!

后人可不戒之?


饮水君


青年时代的汪精卫,是个极具爱国心的进步青年,也曾经为民族自由战斗过,在激流中奋斗的汪精卫,作出过不怕牺牲的勇敢事迹,曾经是一个被人敬仰的革命者。

汪精卫真正的改变,与两个女人有关,东条英机的小妾和冈村宁次的女儿。早在1936年的春天,汪精卫与东条英机心爱的女人黛子在富士山美丽的樱花下相遇了,美艳的黛子,一眼看到汪精卫,就神乱意迷,她被汪精卫的美貌争服了。身着和服,秀发飘扬的黛子,与汪精卫微笑招呼,看着樱花下温情的黛子,汪精卫礼貌地回应着,汪精卫的日语超过八级。那一天,汪精卫与黛子共赏樱花,心旷神怡。

黛子并没有放手,约了汪精卫晚餐。汪精卫不知道黛子是东条英机的女人,那个晚上,烛光里,黛子握紧了汪精卫的手,黛子把汪精卫带回了自己富士山176号别墅。那一夜,黛子有了从未有的幸福。她不再想起比自己大20岁的东条英机。

在半年的接触中,黛子再也离不开汪精卫,她怀上了汪精卫的孩子。汪精卫回国前夕,黛子痛不欲生,一定要跟随汪精卫。汪精卫实在无法带她回国,约定立刻回来团聚。而回国后的汪精卫,在上海一住两年,偏偏认识了在上海留学的冈村宁次的女儿智子,当时她的中文名字叫陈灵。智子爱上了汪精卫。

1938年10月,在汪精卫的日本朋友川岛龟雄的劝说下,汪精卫去了日本。黛子见到汪精卫,快乐中无法隐藏内心的伤感,怀里抱着她和汪精卫生下的儿子。那一夜,汪精卫与东条英机相遇了。原来汪精卫走后,东条英机发现黛子怀孕了,面对东条英机的枪口,黛子只能如实说出她和汪精卫的恋情。老谋深算的东条英机,让黛子生下孩子,又让川岛龟雄引诱汪精卫去日本。

东条英机控制了汪精卫,一心爱上汪精卫的智子,通过冈村家族在日本的势力,对汪精卫进行了营救,当冈村宁次得知自己的女儿爱上汪精卫,恼羞成怒,智子宁死不屈,要嫁就嫁汪精卫。冈村宁次严加看管,智子以跳楼相抗。在智子母亲的劝说下,冈村宁次只有放过女儿。消息通过日本军部传到天皇那里。日本天皇亲自见了汪精卫,在达成交易后,日本天皇放汪精卫回国了,并答应戴子和孩子的安全,与东条英机脱离夫妻关系。

汪精卫成立的伪政府,身边一直有一位美丽的日本女人,她就是智子,为汪精卫生下一个女儿。日本投降之前,汪精卫看到大势已去,就安排智子回到日本,当时汪精卫把大量黄金秘密偷运日本。回国后的智子与黛子生活在一起,盼着与汪精卫的团圆,直到汪精卫死后,两人一直未嫁,汪精卫在日本的儿女,成为日本富商,后来进入日本政界。


白这个颜色


手里没枪,政治手段不如蒋介石,却偏要和蒋介石斗、和蒋介石争。

因为手里没抢,所以他注定了斗不过蒋介石、争不过蒋介石。

一场搅动风雨的政治角逐,他成了彻头彻尾的输家,也扭曲了他的人生道路。

这个人便是汉奸汪精卫。

汪精卫从所谓的“有志青年”变成汉奸的道路,让人很是唏嘘。

汪精卫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获公费留学日本,1905年以广东留学生代表参加同盟会筹备会议,由此结识了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后他被推选成了评议部部长,评议部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院。

汪精卫以22岁之龄当选为同盟会评议部长,不可不谓少年得意。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因为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以笔名“精卫”发表文章而成名,所以人们便以“精卫”称呼他。

1909年汪精卫与同盟会黄复生、喻培伦、曾醒、方君瑛诸人筹划北上刺杀清廷政要人员,他们于1910年抵京,开了一家“守真照相馆”以掩人耳目,暗中开始策划刺杀清政府摄政王载沣。然而,他们在银锭桥预埋炸药时却被发现了,最后清政府经过一番调查,查到了“守真照相馆”,汪精卫也因此被捕。

汪精卫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所以在狱中写了一首足以传唱千古的“绝笔诗”: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谁又能想到,后来成为汉奸的汪精卫能够以此必死之志写下了一首如此脍炙人口、让人心生敬慕的诗呢?

这首诗,当年恐怕也赚取了不少人的眼泪,激励了一个又一个的有志青年。

此时的汪精卫,可称英雄!

载沣很想砍了汪精卫的头,但是肃亲王善耆却认为砍了汪精卫的头只会激化清政府与革命党人的矛盾,会引来革命党人的报复,所以载沣只好忍住了这个念头,判了汪精卫一个终身监禁。

如此,汪精卫逃过了这一场生死劫,而这场生死劫则成为了让他迅速崛起的政治资本。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为了缓和与革命党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为了“讨好”革命党人,所以不得不宣布“开放党禁”,汪精卫也因此被释放。

汪精卫也没想到自己出狱以后,竟然成了一个风云人物,不论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在积极争取他,成为了南北议和中的关键人物。汪精卫在南北议和时曾短暂支持过袁世凯,后以“不作官、不作议员”为由离开北京去了上海,然后在上海与陈璧君结婚。

汪精卫与陈璧君结婚后去法国留学,1913年孙中山以“宋教仁案”为由发起了“二次革命”,远在法国的汪精卫也在6月匆匆回国,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汪精卫于9月又去了法国。从“二次革命”到“三次革命”,再到“护国运动”,汪精卫一直在追随孙中山,这也是孙中山后来看重和着力培养汪精卫的原因。

1925年孙中山受邀北上病倒后,孙中山指定汪精卫、吴稚晖、李石曾、陈友仁诸人组成临时中央政治会议,汪则是这个政治会议的第一人!汪精卫可以说病中的孙中山的全权代理人。孙对汪的栽培,即便时孙科也只有羡慕的份。

后来,汪精卫又受命为孙中山起草遗嘱。

这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了孙中山的意思,他死后由汪精卫继承衣钵。

汪精卫在孙中山这里红得发紫的时候,蒋介石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只是汪精卫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将来被这个小角色狠狠地踩在脚下蹂躏。

孙中山曾因陈炯明翻脸躲到了永丰舰上,在上海的蒋介石听到消息后,迅速奔赴广州登上永丰舰,“伺候”孙中山,由此获得了孙中山的青睐。1923年孙中山让蒋介石去苏联考察军事,1924年让他筹办黄埔军校,后来蒋介石用“耍赖”的方式当上了军校校长,这也为他日后拿到国民党的枪杆子埋下了伏笔。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8月军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身亡,蒋介石彻底掌控了军校。

胡汉民因廖仲恺案被迫出走苏联,蒋介石因此成为了仅次于汪精卫的国民党二号人物。

汪精卫也自此与蒋介石展开了一场疯狂的角逐。

只是,汪精卫没有枪杆子,又如何斗得过手里有枪杆子的蒋介石?

一场“中山舰事件”便逼得汪精卫远走法国,从法国回来后硬气地与蒋介石玩了一场“宁汉分裂”,结果到最后还是因为没有枪杆子,不得不向蒋介石低头,乖乖地“宁汉合流”。

汪精卫在国民党中的地位便开始低于蒋介石,便是以“宁汉合流”为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手里的枪杆子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稳固,汪精卫感到自己正在慢慢地被边缘化。他曾经为了对抗蒋介石,联合了孙科,可是这位“二世祖”更玩不过蒋介石。

汪精卫的失败是注定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手段都是白搭。

汪精卫不甘心,不甘心就这么输给蒋介石,更不甘心屈居于蒋介石之下,最终在陈璧君的推波助澜下,他逃到了越南河内,然后公开发表了“艳电”,走出了他叛国投敌的汉奸生涯的第一步!

他走出了这一步以后,再也没有回过头。

汪精卫想要通过日本人的支持去重新与蒋介石争斗,此时的日本早已经对我们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他却打着“和平”的旗号去给日本人卑躬屈膝,只为了能够和蒋介石站在同一个水平之上。

但是,他还是做不到,因为他自己选择了当一条日本人的走狗。

后来,蒋介石让何应钦用了100公斤德制TNT炸开了汪精卫墓,将他的尸体烧成了灰,很让人解气。

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吾与吾国


有志青年汪精卫

以前对汪精卫的了解,只是其投敌叛国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倒发现原来青年汪精卫还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

汪精卫长的帅气这个就不说了,看照片就能看出来,除此之外,家庭背景也很好,是那种商人家庭,1903年的到日本去留学,在当时那个年代,凡是到日本留学的基本都很有出息,汪精卫也不例外,在1905年的时候就参与组建了同盟会。

在此期间,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论战,产生积极的影响,逐渐在国民党享有一定的声明,陈璧君就是被汪精卫的才华所倾倒。

虽然汪精卫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但是经过很多次起义,一直没有推翻清政府,梁启超讽刺孙中山的革命是“远距离革命家”,作为领导阶层当然听不下去了,所以汪精卫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回击这些评论。

于是汪精卫回国组织刺杀摄政王载沣的行动,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动动嘴皮子还行的汪精卫,真到了要下手的时候,还是发现自己太年轻,还没等出手,就被汪精卫抓了,当时汪精卫还作诗以明志:“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可以看出,汪精卫绝对是一个有志青年。

汪精卫的思想转变

很多人认为汪精卫的思想一直受到孙中山的影响,其实,摄政王载沣对汪精卫的影响也很大,载沣也是一个很有能耐的人,在清朝入关将近三百年基业中,只有两个摄政王,一个是带领清军入主中原的多尔衮,一个是为晚清保驾护航的载沣。

尤其是载沣在晚清最后执政的三年里,积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不计个人荣辱下罪己诏请袁世凯出山,最后晚清大势已去,载沣主张清帝退位,这是何等的懂得时势的发展。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载沣就是看清世界大势,并且向其妥协的人,汪精卫之所以没有被处死,里面有很多载沣的作用,如果载沣坚持要汪精卫死,则汪精卫必死无疑。正是载沣的这种宽容大度,触动了汪精卫,同样都是26岁的两个少年老成的人,难免有相互欣赏的地方。

汪精卫曾经说过:“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政治家。”实际上就是对载沣的佩服,在对推翻晚清的过程中,载沣所表现出的对时势的妥协,也让汪精卫学会了一种叫做“妥协”东西吧!后来汪精卫向日本侵略者选择了妥协。

然而,载沣妥协给的是正确的历史潮流,汪精卫妥协的则是人间正道。

在国民党内遭遇排挤

虽然入狱期间,汪精卫的心路历程发生了转变,再也不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有志青年了,做起事情,犹犹豫豫,正是这种不坚定的性格,使其难以在国民党内站得住。

本来,孙中山死后,汪精卫是最有机会继承孙中山衣钵的人,然而,此时国民党内又杀出了一批黑马就是蒋介石。

相比于汪精卫的做事风格,以及处事方式,遇到蒋介石只能被玩弄的份。

在武汉和南京对峙期间,蒋介石迫于局势宣布下野,结果反而得到各方的拥戴,后来在国民党内,汪精卫就像一个小媳妇一样,逐渐被蒋介石把权力夺走,最后那个有志青年从不积极,到消极,最后选择了叛国。


史论纵横


汪精卫优柔寡断性格懦弱,才华不足以支撑梦想。


汪精卫确实是有志青年,在民主革命的初期。他加入中国同盟会,是《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多篇文章抨击梁启超等,受到了孙中山的嘉奖。



之后在南洋各地成立同盟会分会,积极筹备起义善款。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于刺杀摄政王载沣。特别是在1920年前后,筹备国民党一大工作。跟随孙中山北上,负责起草孙中山遗嘱等。

如此一个好青年,究竟是什么让他一步步走向了堕落的深渊?

其实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汪精卫虽然出生书香世家,熟读四书五经,曾经还中过秀才。但是父母早亡,寄宿在哥嫂家中。


汪精卫的少年生活,可谓是在拘谨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很少有欢乐的时光。在长年累月的压抑生活下,造成了汪精卫的性格懦弱又优柔寡断的特点。受到儒家思想熏陶,还包含有“恭、恕”的理念。

但是这些一直埋在骨子里,没有表现出来,直到被外力压迫。汪精卫与黄复生在1910年前后,于北京开设照相馆,实则暗中计划谋杀摄政王载沣。事情败露后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响。

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被肃亲王善耆所救。南昌起义之后,更是被袁世凯赦免。此次死里逃生,终于把他骨子里的性格表现出来。


一方面绝处逢生的失而复得,更加珍惜生命。另一方面对清王室保留感恩之情,特别是肃亲王善耆。再者他当初拥护孙中山的想法没有改变!种种情况加在一起,让他骨子里的懦弱、优柔寡断得以发展,为后来的堕落埋下伏笔。

在国父孙中山去世后,他也迎来了人生巅峰,坐上了国民党的领袖。但是他无法认识到自己才华,不足以撑起自己的梦想。与蒋介石对抗了几年,被迫一退再退。

中山舰事件爆发后,汪精卫感觉威信受损,很快引咎辞职。在这之后就养成了但凡遇到不利,不是装病就是出国的习惯。广州事件爆发,他受到国民党各派谴责,宣布隐退出国。指挥不动张学良,又抱病赴德国就医。


九一八事变爆发,汪精卫找到与蒋介石合作的机会。刚刚担任行政院院长,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当即给了汪一个下马威。虽然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全国呼声高昂,但是汪看到的只是日本强大,看不到我们的勇气。

1932年5月,汪精卫与蒋介石的同意下,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议》。其中离不开汪精卫的极力撮合,他害怕打仗。

1935年6月,汪精卫又同意签订了何梅协定、秦氏协定,把我们对于华北的主权让给了日本侵略者。同年6月他被王亚樵派人刺杀,侥幸躲过一劫,但也留下了隐患。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汪精卫又极力与日本言和。也是这个时期,他的媚日情绪特别明显。在这前后的过程中,陈璧君和周佛海两人起了很大的作用。每当汪精卫左右摇摆之时,他们两人都会从中篡夺亲日。

Δ汪精卫与妻子陈璧君

可以说,汪精卫之所以从一名有志青年沦落为卖国投敌分子。主要是其优柔寡断,懦弱的性格导致。他虽然也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不足以支撑得起他的野心,让他不得不选择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


史之策


汪逆精卫是千古罪人,遗臭万年,这个没得洗;被挫骨扬灰也是罪有应得,这个没得说。

但是嘛,你用电视上那种“对日本人卑躬屈膝,一口一个太君,见到鬼子快完了又对八路赔笑,脸上还贴着狗皮膏药”的猥琐形象套用汪精卫这个等级的人自然也不太合适。

汪精卫成为天下头号汉奸有两个原因:一,他的权力欲很重,他没有争斗过蒋介石,心里一直愤愤不平;日本人来了,汪精卫把这当作一个投机的机会,傀儡就傀儡嘛,至少事实上是老大,也有那么一点权力。

二,汪精卫已经完全丧失民族自信,主张与日本人合作;今天的人可能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大家可能会想当时的中日国力对比非常悬殊是不假,但中国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啊,咱们好歹也歼灭了一百五十万日军(击毙五十万),可是你再往前想想看,抗日战争之前,中国与列强的哪次战争不是以惨败告终?而且抗战初期中国屡屡丧城失地,抗战毫无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怕了,认为与其打个你死我活,还不如和日本人合作,汪精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国史拾遗


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汉奸,虽然他前期对于中国革命有所贡献,但是汉奸的头衔是盖棺定论的。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一个大汉奸,主要原因还是汪精卫的性格所致。


汪精卫的家境不太好,从小吃了很多苦头,父母早亡,跟着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大,家庭氛围比较拘束,但是他这个人又有很大的抱负和野心,可以说这个人极度自卑又极度自傲。另外,他在年幼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比较多,恭敬和宽恕等思想对他的影响比较大。这些思想深度的东西成了他未来成为汉奸的助推器。



汪精卫这个人为了成名,也是敢于发狠和博命的。他在年轻时居然敢刺杀摄政王载沣,虽然刺杀未遂,这个举动让他在中国一举成名,风光无限。汪精卫本来是要被判处死刑的,可是迫于压力,清朝释放了汪精卫。很多人还误以为汪精卫不惧死亡,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其实很害怕死去,有意思的是,因为清廷开恩保住了性命,汪精卫对救他命的肃亲王感激涕零,把他称为清末有名的政治家,贪生怕死的性格特质已经显现。


在孙中山先生死后,因为汪精卫左右逢源,软弱妥协的特质,他被推选为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汪精卫没有奋起反抗之心,反而是被打怕了,居然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打败日本人的,一切对抗就是跳火坑。而这种思想的背后其实是贪生怕死,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权力而向日本人妥协,另外他还想借助日本人的手从蒋介石那里夺回国民党主席的位子。他一切的举动并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奴颜卑膝地帮助日本人侵略中国。汪精卫转变为汉奸也是必然的结果。


科坛春秋精选


汪精卫其前半身的政治态度和蒋介石是完全一样的,都是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而且和日本人保持着很亲密的关系。因为蒋介石和汪精卫是孙中山的正统接班人。而孙中山当初搞辛亥革命的时候,日本人还是辛亥革命里一个不小的股东。孙中山与日本政界有很紧密的关系,而汪精卫和蒋介石继承了孙中山的政治遗产与他的政治态度。

我们知道后来汪精卫成了大汉奸,而蒋介石好歹是跟日本人打了几年。为何?

汪精卫和蒋介石的政治态度的一个分界点,是1932年日本的515事变。

蒋介石虽然在此之前与日本人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是蒋介石是一个有底线的人。说白了就是:长城以北给你无所谓,长城以南必须是中国的。

但是515事变中,天皇指示少壮派军官把首相犬养毅给干掉了。犬养毅是什么人?他是孙中山的挚友,是蒋介石的恩人,是日本政党政治的代表。正是日本政党政治的干预,才让20世纪初的日本没怎么打仗。犬养毅都死了,很明显日本是要扩军打大仗了。关于这一点不做过多论述,如果你有空能够查阅民国时期的一些原始资料就会发现:国民政府正儿八经开始备战对抗日本,是1932年才开始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蒋介石是在515事变之后才真正感受到来自日本人的威胁,所以他在918事变和128事变中的不抵抗政策简直就是天经地义。

但是汪精卫跟蒋介石不同。汪精卫这人没啥底线,而且有很强的权力欲。在他眼里实际上做个日本附庸国的首相也不是问题。所以当汪精卫败于国民政府内部的派阀斗争之后,他就想借日本人之手夺权。

可以说蒋介石把汪精卫逐出国民政府,是蒋介石一生最大的功劳。我们设想一下,如果77事变之后,掌权的是汪精卫为首的一派,那还抗日个屁啊,估计直接带着各路军阀投降日本做日本附庸国了。


贞观防务


汪精卫大概也算是民国时期“真香”的代表人物。他年少的时候追随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的参加革命,并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吸引多少钱前赴后继的参加革命,然而二十八年之后,汪精卫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汉奸。


汪精卫的转变,其实也是被权力斗争折磨的结果。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汪精卫就一直是国民党内呼声最高的,他在与蒋介石,胡汉民等人的争权中也曾屡占上风,做过国民党主席,是国民党的党一把手,也是民国的一把手,但后来因为蒋介石在军权上的强势,汪精卫开始失势,几次下来彻底成为“二号”“三号”,巨大的落差,已经无能为力,让汪精卫开始想着和日本人“合作”。

汪精卫得了一种“恐日病”。九一八事变以后,汪精卫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抵抗死路一条”的类似言论。他的看法就是“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所以等到后来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在短期内的节节败退,让汪精卫更加“胆战心惊”。


1938年汪精卫离开了河内,发表了媚日艳电,彻底坐实了“汉奸”之名,也让自己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28年前,这位“引刀成一快”的少年还曾和黄复生一起秘密刺杀清朝摄政王,历史的转变真的猝不及防。

我是头条作者围知历史,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