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在沦为汉奸之前,对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没?

寻萱忘忧

贡献当然是有过的,汪精卫的一生是大转折的一生,年轻的时候汪精卫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革命青年,但是到了晚年汪精卫却变成了一个卖国求荣的卖国贼,最终落得个身死他乡的结果,其实汪精卫的转变是有迹可寻的。

汪精卫是孙中山去世前所指定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领导人之一,既然连革命元勋孙中山都这么看重他,那么汪精卫一定有过人之处,汪精卫到底给革命事业做出过哪些贡献呢?

汪精卫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在晚清的时候曾经刺杀过摄政王载沣,在刺杀行动失败后,汪精卫和其同伴黄复生被抓,在狱中汪精卫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命诗,不过最终因为民政部尚书善耆的解救,汪精卫得以被释放。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汪精卫能够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冒险刺杀载沣,的确是一件壮举,此举对于当时的革命党人来说都是具有很大的鼓舞意义的。

辛亥革命之后,汪精卫的革命斗志似乎略有减弱。不过孙中山后来在南方建立革命政权的时候,汪精卫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在国民党党内,汪精卫一度被视为左派领袖,与工农关系是非常好的,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汪精卫都是政府当中比较积极的主战派,不过九一八和热河抗战之后,汪精卫认为中国军队不足恃,所以就渐渐开始转向消沉,以至于后来成为主和派和投降派的领袖。

汪精卫的投降固然有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他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改变也是导致他后来转向对日妥协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青年史学家

虽然汪精卫是毋庸置疑的大汉奸,但是在成立汪伪政府之前,他对革命事业还是有着相当重要的贡献的,所以这里,我们只谈汪伪南京政府之前汪精卫有意义的所作所为。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虽说家境普通,却也是熟读四书五经,拥有一腔热血,立志报国的青年才俊。嗯,是真的很帅,还非常有才,1902年的时候就拿到了广州府试的第一名,相当于广州高考状元了。就这样,有才又帅气还有一腔热血的汪兆铭恰好碰到了回国立志革命拯救中国,宣扬三民主义的同盟会老大孙中山,二人一见便心心相惜,汪兆铭逐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

在那个时代,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还怀有对旧社会旧思想的信仰和崇拜,连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都不例外,可年仅轻轻的汪兆铭却被民主制度深深的吸引着,年仅22岁的他就担任起了同盟会评议不评议长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社会批评家了,并用“精卫”的笔名在当时的《民报》上宣扬“三民主义”,抨击保皇派。而他取这个笔名的原因也正是寓意“精卫填海,为革命至死不持”。

年轻人文笔又好,又一腔热血,孙中山当然是非常喜欢的,由此汪兆铭开始逐步成为了民主革命最重要的“笔杆子”之一,前后出任《中兴日报》主笔、《民报》主编等职,为宣扬民主思想做努力。

到了1910年,嘴皮子动动还不过瘾的汪兆铭和黄复生抵达北京,准备要为革命事业动手了,决定刺杀摄政王载沣。后面的事大家都非常清楚了,本来就是一个只能动动嘴皮子的人,干啥子非要抢风头去动刀子,刺杀没成功还被抓了,最后由袁世凯说情被释放,逐成为了袁世凯暗中的棋子,一生葬送在名利场中。


三观粉碎机

汪精卫在沦为汉奸之前,是大有作为的。

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上经常以“汪精卫”称呼,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早年跟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曾刺杀大清摄政王载沣,不幸失败被捕,深陷囹圄的汪精卫,在牢狱中写出: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是多么慷慨激昂的诗句,令人敬仰,佩服之至。若汪精卫此生到此为止,那他一定是完美的,绝对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明知道刺杀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有去无回,仍然敢踏出那一步的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坚持自己的信念,可担世人所不敢承担之责。

他以精卫之名,曾经执笔和宣扬三民主义的人。

他也是曾经为孙中山先生订立遗嘱之人。

汪精卫的前半生极尽辉煌,可惜为了和蒋介石争权夺利,为了争夺国民党的至高权力,他多次失败多次下野,却依旧坚持到底,可谓是不择手段。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仍然组织北伐内战,后多方劝解才罢休。

他就是一个对政治斗争的狂热者,为了权利,没有底线,没有道义。

前半生极尽辉煌,后半生世人唾骂。

历史真的是开了个大玩笑。

然而这个玩笑,还是千真万确。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汪精卫作为最早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人士,跟随所先生辗转各国,口才,文采都为一时之选。年轻时更是一腔热血,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未遂入狱,狱中作诗,其中名句“慷慨燕歌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更是使其声望达到顶峰(也有说此句为他人代笔)

后来作为国民政府高层,历任各种职务,最高曾经做到行政院长,纵贯整个民国时期,汪精卫都是风云人物,后来与蒋介石闹翻,与主战派决裂,转而谋求与日本人合作,开展其所谓的和平运动,组成伪政府。

汪精卫是板上钉钉的汉奸,而且是影响巨大的大汉奸,但是要说成为汉奸之前对于国家,对于革命的贡献毋庸置疑,此人一生经历破折,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下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他还是希望中华民族能够更好,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