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汪精卫会变成汉奸?

大家好121212121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为了利益。

汪精卫在清末反清的时候,确实是一个革命者,冒险去刺杀摄政王。

遗憾的是,人是会变的。

民国开始,汪精卫逐步掌握权力,成为政客。

什么是革命者?就是不顾小家,不顾自己,只为了主义做事。

什么是政客?就是一切都可以牺牲,只是为了争夺权力。

到了孙中山去世的时候,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三足鼎立。

而胡汉民因为涉嫌刺杀大佬廖仲恺,一度被迫淡出,国民党成为汪精卫和蒋介石争雄。

相比起来,蒋介石根本不能和汪精卫相比。辛亥革命时,蒋介石还是陈其美的副手,而汪精卫则是大名鼎鼎的刺杀摄政王的革命党领袖,还是南北议和中孙中山的代表。

遗憾的是,中国当时是军阀割据,一切都讲究武力,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于是,文人汪精卫没有军权,虽然多次反蒋,2次将蒋介石掀翻下野,最终仍然控制不住大局,一败涂地。

到了抗战爆发前,汪精卫除了虚名和空头衔以外,其实并无什么权力。

同时,汪精卫身边助手谋士都是清一色的文人,没有一个军人。这些文人对军事一窍不通,都认为抗战敌我力量悬殊,中国一定会战败。

既然必定要战败,何必死撑呢?不如在失败之前,和日军谈判,损失一些利益换取暂时喘息的机会。

这种判断是可笑的。因为就在汪精卫叛国的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就写信给蒋介石,认为抗战已经胜利,下面只是苦撑。

可惜,汪精卫没有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眼光,他最终还是投靠了日本人。

汪精卫的目的也并非什么救国,只是希望借此获得权力,做一个儿皇帝。

儿皇帝也是皇帝,权力也不会小。

遗憾的是,真正到了狡诈的日本人手中,儿皇帝就变成孙子了。

汪精卫成为彻底的傀儡,一举一动都要听日本人的吩咐。

只是,此时他已经是大汉奸,再想回头就不可能了。

一个无知又利欲熏心的人!


萨沙



汪精卫一直是孙中山身边的重要幕僚,直到孙中山,在北京去世之前,一直都是这样的一个格局。

汪精卫和胡汉民一直在争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最终两败俱伤双双出局,掌握兵权的蒋介石正式掌握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

从这时起,汪精卫就和蒋介石一直在争夺国民党的中央领导权。

身处乱世,不能掌握军队的汪精卫不过是国民党的边缘化领导人物。他的后半生一直都在吃自己的老本,有人这样评价汪精卫:律师给予汪精卫的报酬要大于他对中国的贡献。



汪精卫在与蒋介石争夺国民党领导权中处处落败,多年来心有不甘。

九一八事变后和七七事变时期,汪精卫到处高呼抗战。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大约伤亡30万,日本军队大约6万。

惨重的伤亡让汪精卫这样缺钙的文人,彻底从高呼抗战,走到了投降的边缘。他开始对中国抗战的前景表示失望,他私下曾这样表示:抗战到底的底在哪里?就是亡党亡国。



从这时起,汪精卫就一直保持和日本人的联系,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解决中日问题。

日本人也碰到了大麻烦,占领中国的区域太大,日本人自己有没有办法对占领区实现稳定的统治,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国民党内部物色一个有一定名望和身份的人来做他们的代理人。

而汪精卫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汪精卫也特别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夺取中国的领导权,证明自己还是有相当能力领导中国革命的。

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也在背后撺掇他接受日本人的条件。夫妇二人在私下接触云南的实际领导人龙云、国民党军队元老张发奎和四川军阀刘文辉,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汪精卫建立新的政权,把蒋介石赶到国外去。作为老政客,他们口头表示支持汪精卫,但不愿意付诸实际行动,却给汪精卫造成了一定的错觉:全中国人都在支持他。


除了日本人引诱汪精卫投降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个重要人物周佛海。周佛海曾经参加中共一大,后来投靠蒋介石,曾经对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同时拥有部分领导权。

周佛海认为自己有领导中国的才能,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他明白汪精卫没有什么能力,希望把汪精卫推向前台,自己在幕后操纵。等到中国被日本打败的那一天,他就可以站出来当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们共同的推动下,软弱的汪精卫对当时的形势判断不清,加上自己利欲熏心,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了臭名昭著的汉奸。


新知传习阁


汪精卫早年也是个血气方刚的爷们,他刺杀摄政王载沣,虽然事败被抓,但能活着熬到大清灭亡,这样百年不遇的好事让因政治被抓的汪精卫遇上了,注定余生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积累的政治资本,是做多少演讲都无法达到的,随着大庆的败亡,汪精卫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从1911年到1938年,将近27年的时间,汪精卫一直都在中国的政治中心翩翩起舞,他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人,而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的大人物。

1931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汪精卫顺势而上,独掌军政大权,但是我们知道,要是汪精卫能指挥军队,后面也就没有蒋介石啥事了。

1932年一·二八事变,汪精卫力主抵抗,但是他抓政权可以,抓军权真没人鸟他,最后没办法,只能再请蒋介石出山,他主政,蒋介石掌军权。

1933年初华北事变爆发,汪精卫让张学良抵抗,结果张学良也不鸟他,汪精卫最后没办法,只能辞职保住颜面。


他跟蒋介石玩起了下野二人转,但很快国内声讨张学良不抵抗,呼吁汪精卫回国主政的声音越来越大。

蒋介石在政权方面玩不拢,只能请汪精卫回来,但汪精卫回来的唯一条件就是张学良必须辞职,最后在蒋介石的劝说下,张学良下野,去国外考察。

汪精卫回国后,态度由主战逐渐转向主和,特别是1935年,日本提出政治解决中日问题,汪精卫嗅到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气息,最终在其推动下何应钦与梅津美治郎签订了《塘沽协定》。

这一下子就惹恼了主战派,先是汪精卫本人在一次会议上被孙凤鸣连开三枪打成重伤,汪精卫被送往国外救治,紧接着就是主和的外交部副部长被枪杀。

汪精卫一派受到严重打击,尤其是当他医治完枪伤回国后,已经没有人对他的主张太过热情。

到了1938年,汪精卫通电主和,继而投向日本,直到1944年病逝。看汪精卫的一生,似乎怎么都与汉奸无援,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的一批人,并与孙中山过从甚密。

在后来的对日关系上一度是比张学良蒋介石都激进的人,最后却落了汉奸,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并且看不懂!


历史三日谈

大概没有人天生想当卖国贼,再傻的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投敌,往往是利益驱使、判断失误、形势所迫。汪精卫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自然有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算计,影响汪精卫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品性、误判形势和日本诱胁。

首先从个人品性来说,汪精卫热衷个人名利,希望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无论是追随孙中山反清炸摄政王,还是在政治上力争压倒蒋介石,都是在追求一种荣耀,汪精卫的如意算盘是日本人打败蒋介石,建立起法国维希政府那样的政权。把一己功名私利放在国家利益之上,使汪精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形势判断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看。1938年下半年到1939年上半年,世界笼罩着法西斯阴云,是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汪对美国能出面制裁日本不作乐观估计,认为退一步说,即使英美俄与日开战并幸而战胜,中国已成一团糟,“除了化作苏维埃,便是瓜分或共管”。再看中国战场,“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淞沪战败、上海失守、南京遭屠城,到了1938年秋,武汉三镇、广州、长沙相继落入敌手。汪精卫已从之前的犹豫和焦虑变成彻底悲观,更是相信他当年的预见已不幸言中,此时再战则必败,国民党必将随之垮台,也进一步认为无论战还是和,都是爱国的一种选择。既然认为对日求和是爱国,他就可以“不顾一切而为之”了。

汪精卫则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求和行动对日本国内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也过度相信了日本人的信义和诚意。汪精卫等人原来设想的政权是一个比较独立的政府,在华南未被日本人占领的几个省行使权利并逐步扩大。然而投降了,就失去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对话的资格,成了日本人的附庸,哪里还有争辩的余地,没了做正常人的权利,汪精卫只能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国家人文历史

汪精卫也曾经是一个爱国的热血青年,清末革命党为了给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制造紧张气氛,因而组织了多次刺杀清廷政要的暗杀活动,汪精卫就曾经衔命刺杀过摄政王载沣,刺杀失败后,汪精卫被抓,在狱中汪精卫曾经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绝命诗句,可见其热血之一斑。但是在二十多年后,曾经热血的爱国青年却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汉奸,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汪精卫于1938年12月19日,经昆明,飞赴越南河内,在越南,汪精卫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在《艳电》中汪精卫主张对日妥协,而汪精卫当时在国民党党内的职务仅次于蒋介石,是国民党的副总裁,因而汪精卫的叛变震惊中外。

汪精卫之所以选择叛变,首先与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有很大关系。汪精卫是孙中山指定的继承人,资料和实力都在蒋介石之上。但是唯一不如蒋介石的地方就在于汪精卫并没有掌握军队,因而在与蒋介石的斗争中汪精卫每每处于劣势。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蒋介石出任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任副总裁,虽然是名义上的国民党二号人物,但是实际上汪精卫并无任何实权,因而在日本人的诱降之下,汪精卫决定铤而走险,投靠日本人。

不过与蒋介石的矛盾并不是汪精卫投敌的唯一原因,汪精卫本身的思想认识的变化才是他叛变投敌的主要原因。在抗战之前,汪精卫也曾经积极支持抵抗,但是从热河抗战到长城抗战,中国军队一系列的失败让汪精卫意识到中国军队不足恃,因而开始转向反战,还曾经是南京反战主和团体“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一连串的失败更加加深了汪精卫的失败主义情绪,因而汪精卫在觉得抗战胜利无望的情况下,决定向日本妥协。


青年史学家

叛徒周佛海曾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汪精卫不能决事,而这点也是汪精卫的死穴!

汪精卫与蒋介石之间也有分歧,复杂纷纭,其内容,大体分两类:一为政见之争,一为权力、地位之争。抗战爆发后,二人的分歧除权力、地位之争外,主要集中于对日本的和战态度上。



  卢沟桥事变后,汪精卫即反对抗战,认为抗战必败。庐山谈话会上,他将神圣的抗战说得愁云惨淡,调子极为灰暗。他说:"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庐山谈话会后,汪精卫与周佛海等暗中成立"低调俱乐部",视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为唱"高调"。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党内部出现一片主和声,汪精卫觉得有机可乘,即向蒋进言,由他出面,"以第三者出面组织掩护"。这个所谓"第三者",即进攻中国的日本为一方,领导抗战的蒋介石为一方,他自己则自居"第三者"。蒋当即拒绝:"此不可能之事也。"以下都摘自《蒋介石日记》



在此前后,汪精卫劝说蒋介石与日本言和,共达十多次。

1938年3月11日。22日,蒋介石访问汪精卫,讨论日本托意大利出面非正式调停中日战争一事。当日,蒋介石日记云:"世人只知战时痛苦,妄想速和,殊不知和后痛苦更甚于战时,而况为屈服不得已之和乎?"考察文意,这一天,蒋、汪之间可能有比较激烈的意见冲突。蒋在日记中所批评的"妄想速和"的"世人"应该就是汪精卫。



12月18日这一天,蒋介石原本准备离开重庆,飞赴西安,召开军事会议,但因得悉当日西安气候不良,改变计划。一直到20日,蒋才飞抵西安。21日,蒋在西安主持军事会议。到晚上,才得知汪精卫私自飞到昆明的消息,当即电汪称:"闻兄到滇后即感不适,未知近况如何,乞示复。"《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1325页。蒋模糊地猜测到汪此行的含义,日记说:"闻汪先生潜飞到滇,殊所不料!当此国难空前未有之危局,藉口不愿与共党合作一语,拂袖私行,置党国于不顾,岂是吾革命党员之行动乎?痛苦之至。惟吾犹望其能自觉回头耳!"22日,蒋介石得到龙云的电报,这才比较具体地了解到汪此行的目的,日记云:"不料其糊涂卑劣至此,诚无可救药矣。"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汪精卫资格老,地位高,关系多,其出走是具有严重意义的大事,蒋开始估计其影响,在日记中特别写下:"汪去后,对党政军以及各地之关系,应特加慎重","外交与对敌或有影响乎?"当晚,蒋介石失眠,至次日晨3时才入睡。


乔春雨一个斯多葛

1940年3月30日,中国现代史上最具规模的汉奸集团粉末登场,汪精卫以国民党副总裁的身份叛国投敌。仅在两年前,汪精卫还这样说过“只有不成材料几个无赖的人,才肯做傀儡。敌人要学从满洲进关利用中国士大夫统治中国人的办法,是绝对做不到了。那个士大夫变节,立刻认他做汉奸,不齿于人。”然而,汪精卫为何自己走上了汉奸之路呢?

汪精卫逃离重庆之前,抗战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局面。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国际上援助的物资又遭到封锁,国际上关系暧昧。在重庆,国民党的官僚和奸商层层勾结大发国难财。如果战争持续下去,中国民穷财尽,将会陷入长久的分裂和混乱之中,绝无复兴的可能。所以他觉得自己要保存元气,“中国要复兴起码要二十年,不要说我汪看不见,连你陈公博也看不见。目前能够保存一份元气以为将来复兴地步,多一分是一分。”

在抗战亡国论的政治预判的背后,汪精卫做汉奸无疑也受到了自身权力欲望和国民党权力斗争的激发。汪精卫其实在国民党内的高层权力斗争中始终不能占据统治地位,他的政治主张也难以得到推行。多年的蒋汪斗争中,汪精卫越来越处于劣势。汪精卫和蒋介石两个人始终不能够合作,汪精卫作为国民党的元老,又从心底不甘心在蒋介石之下。特别是河内枪击事件,军统暗杀导致了汪精卫最亲密的秘书惨死,极大的刺激了汪精卫对重庆政府的反感。这便是隐藏在汪精卫和日本人合作来“救国”动机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

不过汪精卫还是太书生了,他过高的估计了日本的理性势力和他自己的地位。一方面来说,他以为自己“至诚”对日本求和就能够影响日本的国内政治决策。另一方面来说,他原本设想自己振臂一呼就能够使得各地的军阀都能参加他的构想,甚至很多一直是被看做汪派要员的人,也都不同意他的主张。


历史是什么

一句话来总结汪精卫一生的特征的话,那就是:“天生是戏子”。

要知道,汪精卫整个一生的追求,就是政治舞台的中心、核心、第一号人物,除此别无他物。

按惯例,总裁、副总裁本是分开选举,没想到吴将“蒋为总裁、汪为副”并为一案,全场立刻鼓掌通过。

此刻,汪在台上,赞成也不是,不赞成也不是,踌躇几秒,只好也起立鼓掌。

站在汪侧的阮毅成清楚地记得:汪脸色铁青,“羞愤至极”。

汪精卫日后投日,这或许是促成因素之一。无他,汪精卫毕生追求核心不可得,而决不甘于蒋下。

不过呢,若论政治才华、理想、纲要、规划,等等,汪精卫其实就是一个花瓶,他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口才好,风度很好,往往给听讲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如其孙师。

但实际呢,汪精卫说的东西其实毫无内容,朝辞夕改,毫无立场和原则可言。

很多时候,他是口是心非,前后矛盾,连自己在说什么都不清楚,只是跟着潮流走、跟着时髦走,或者靠情绪的煽动来吸引观众,亦一如其孙师。

再举一例。如清末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用庄士敦的话来说,“完全就是胡闹。”何故?所谓刺杀,其实完全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所谓准备,所谓计划,除了“胡闹”二字,别无其他可以形容。

刺杀可是一门专业活!岂容如此胡闹?

那汪精卫何以成名?并非是因为刺杀摄政王载沣,而是因为清廷的宽容。论法论罪,刺杀形同皇帝的摄政王,不要说处死汪精卫,就是诛灭九族也属应当。

然而,或许清廷也觉得汪精卫等人太过胡闹,觉得处死他实在毫无必要,这样才留下他一条小命。

不过,汪精卫却由此意外而极其幸运地得到了扬名立万的机会,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竟然被传唱一时,名扬天下。

从某种程度上说,汪精卫成就大名,并非是他刺杀的胡闹之举,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清廷对他的宽容,甚至可以说,是清廷一手造就了汪精卫一生的功与名!(何不谢清廷?!岂能忘恩负义!)

由此,吃到了甜头的汪精卫开始学会了表演,表演胜过了实绩。在孙中山最初的人选中,胡汉民有理论,蒋介石有兵权,汪精卫徒有一张皮耳。

欲求核心而不得,只能做汉奸去矣。


坑爹史册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汪精卫是汉奸,是汉奸,是汉奸是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罪人。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任何对汪精卫的洗白和辩护都是错误和不应该的。

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这首诗可谓春秋笔法。真的,汪精卫当年在刺杀载沣的时候牺牲了,那就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而历史对汪精卫的评价绝对是另外一个评价。也许汪精卫真应该在那个时代死去。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可恨,可耻。

汪精卫为何要当汉奸,首先就是在政治上的失意。作为孙中山的政治接班人。汪精卫也始终以中山信徒自居。但这个信徒一辈子被蒋介石压制。而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压制汪精卫,就是汪精卫一生也没有掌握军权。换言之,汪精卫一生也是书生秉政,既无军权,也无财团支持。自己也缺乏枭雄之才。为了在政治上战胜蒋介石,只有借助外力。日本人的引诱就成为汪精卫的最大希望和助理。这是汪精卫投递敌叛国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投靠日本人的结果汪精卫应该是知道的(但估计不足。日本人太狠)。但即便如此,汪精卫依旧投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信心的丧失。也就是说在汪精卫的灵魂深处已经认为亡国已经是必然的,就好比南宋的赵构对于大金。任何抵抗在他看来已经是徒劳的。求和才是最准确的,汪精卫等人不会人为自己是投降,而是为了拯救国家。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无耻之尤。

汪精卫的性格懦弱。文人气息浓郁。而且自视甚高。汪精卫以为他在南京成立‘’伪政府‘’未必会群起响应。但起码会有跟随的,但现实是一个都没有,他汪精卫没有想到,他的主子日本也没有想到。性格上的犹豫也是汪精卫叛国的原因。

汪精卫也许做梦都想压蒋介石一头,为了这个原因也是汪精卫叛国的原因之一。但无论以任何理由的叛国都是无法接受的。


清水空流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以此推知,汪精卫也不会无缘无故变成汉奸,毕竟以前他可是一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有志青年。但是她最终却成为了一个汉奸,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放翁认为原因至少有两点。

其一,党内斗争原因。众所周知,国民党自从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党内就开始了争权夺利的局面。那时候的汪精卫因为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并且还刺杀过摄政王载沣,党内拥护他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在斗倒胡汉民之时,却走了一步昏招——联合蒋介石,最后却被蒋介石捅刀子弄下台了。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当过国民党的一把手,但是他却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所以当日本人提出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并让他担任主席的时候,他主观意识是愿意的。这是第一个原因。


放翁认为,内斗可但是也应该“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国难当头的时候不思同心一意,共同抵御外辱,却还热衷于内斗,这才是汪精卫真正可耻的地方。相比之下,蒋介石至少这一点就比他强。

其二,懦弱妥协的性格。汪精卫小时候父母去世,和长兄长嫂一起生活。那时候因为是寄人篱下,所以他凡事都不敢有过多要求,也不愿意多说什么话,从那时他就养成了这个性格。

长大后也是如此,举一个例子。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时,汪精卫被刺,中弹后汪精卫恐惧地喊:“我完了,我完了!”。他的妻子陈璧君见丈夫这样窝囊,大声训斥道:“你刚强点好不好,你硬一点好不好,干革命的,还不早晚就有这一天,早晚会有这个结果!”。时人都说汪精卫还不如一个女的。

所以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汪精卫只知道中日两国军事力量的巨大差距,却不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只要得到英美的支持必会胜利。所以抗战一爆发,这位汪先生就想着走和平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