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只有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

蓝弥猫深巷


战略方面——从隆中对到汉中策看诸葛亮的战略能力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节选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策,为颠沛流离的刘备指出了一条明路,即先夺取荆州、益州,等到北方出现动乱,再二路分兵进取中原的战略。隆中对,差一点就成功了,刘备集团先后夺取荆州大部和益州之地,关羽威震华夏,如果不是东吴背叛,保守的说,曹操集团势力将彻底退出荆州。

虽然由于荆州失守与夷陵之败,隆中对彻底化为泡影,但是诸葛亮的战略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诸葛亮北伐之时,“隆中对”已经转化为“汉中策”,汉中策的提出者是法正,但是具体的执行者,是诸葛亮,诸葛亮多次北伐,目的不是一次性灭魏,而是先夺取凉州。

从隆中对到汉中策的转变,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战略能力是无与伦比而且灵活多变的。

战术方面——从诸葛亮对外用兵看其战术能力

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三国志

诸葛亮第一次对外用兵是益州之战时,与张飞、赵云一起从荆州沿江西入益州,最终与刘备在成都汇合,这有力的反驳了某些人说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没带过兵的说法。至于汉中之战,诸葛亮没有随军出征的问题,三国志也给予了我们答案: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葛亮需要负责刘备集团军队的后勤,所以才没有随军。法正战术能力的确举世无双,但是,他会后勤么?让他留守成都,他能够足食足兵么?大家可不要小看后勤官,诸葛亮此时做的事情和当年的萧何是一样的。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

后来南中各郡纷纷背叛,诸葛亮只用了几个月时间,不仅彻底平定叛变,而且将蜀汉疆域开阔到刘璋时期都不能实际掌控的南蛮地区。诸葛亮还以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为基础,训练出了蜀汉乃至三国时期最精锐的军队——

无当飞军。夷陵之战,是蜀汉继失去荆州以来,又一次重大损失,蜀汉精锐丧失殆尽,益州接近一半地区脱离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能够调动的军队实力,并不比联合了孟获的叛军强。诸葛亮只用了几个月就平定叛变并且开疆扩土,不也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么?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三国志

至于北伐之战,很多人说诸葛亮六出祁山未得寸土,然而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实际上是夺去了魏国的土地的。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夺取了魏国的武都郡和阴平郡,并且击退了郭淮的援军。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资治通鉴

最能够体现诸葛亮战术能力的还是第四次北伐,那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据资治通鉴和汉晋春秋等史书记载,诸葛亮进攻祁山,祁山告急,司马懿急忙率领大军救援祁山,可是诸葛亮居然带着大军跑到上邽去了,留守上邽的郭淮寡不敌众,被诸葛亮击溃,诸葛亮乘机夺取了陇西小麦,诸葛亮利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取得了四伐第一胜。

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四伐第二胜,则是卤城大捷,这一战之后,司马懿彻底变成缩头乌龟,不敢与诸葛亮正面战场对决了,要知道,司马懿可是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孟达叛变,千里奔袭平定公孙氏、逼退诸葛恪,军事能力并不差,可是在诸葛亮面前,却是:

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晋书

因此,诸葛亮的能力担得起武庙的位置。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资治通鉴》

《晋书》


亭殿阁


三国为什么只有诸葛亮入选武庙十哲?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能力问题,诸葛亮在三国众多人才当中,本身就无人能及。

武庙十哲是唐朝李世明根据历朝历代兵家的军事才能和军事贡献所立的武庙,以姜子牙为祭主,张良为副祭主,历代名将九人陪从,加上张良一共十人。名单如下: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其中春秋战国时期占五个,汉朝占两个,三国占一个,唐朝占两个,其他朝代就没有了,这是唐朝的武庙十哲,下面来看看宋朝的武庙十哲有哪些人: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张良,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配享于殿上:共十人。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其中白起、吴起因杀戮太重被踢出武庙,增加管仲、范蠡、郭子仪。张良由于不是名将,彻底分离,留守姜子牙身边,也就相当于姜子牙身边的谋士,张良为一档,名将为二挡。跟唐朝武庙相比,张良占了一个名将名额,而宋朝没有占名额,张良虽不是名将,但是在武庙的地位比其他名将要高一个层次。各朝所占比例,除了唐朝增加一个郭子仪,其他朝代没什么变化。

从上述来看,诸葛亮经过更替之后依然稳居前十,这也充分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武庙十哲一共三个朝代,三国占一个朝代,而且其他两个朝代所占人数都是两个以上,唯独三国只有诸葛亮一人,可见诸葛亮的军事地位有多高。反观三国称得上杰出军事家的只有两人,一个诸葛亮,另一个曹操。但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表现在自身的军事实战才能,曹操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军事统帅,也就是如果单纯论军事才能,诸葛亮比曹操强,如果论军事统帅才能,诸葛亮不及曹操。


汐水柔情


建武庙的这个人脑袋被驴踢了,别的朝代不说,仅仅是三国时期,军事能力,军事成就强于诸葛亮的人已经是车载斗量了,曹操,周瑜,吕蒙,贾诩,陆逊,曹真,刘备,司马懿,邓艾,陆抗,孙策等等,哪个不比诸葛亮强,单比军事成就,张辽,徐晃,张郃,夏侯渊,马超,魏延,王平,姜维,关羽,张飞,李严,刘封,满宠,郭淮等等都强于诸葛亮,论战略谋划,郭嘉,荀彧,贾诩,鲁肃,哪个比诸葛亮逊色,真不知道是哪个瞎了眼的把这个南郭先生弄进武庙里滥竽充数来了。


狼的影子319


武庙十哲始建于开元十九年。当时是太公尚父庙,尊太公望(吕尚)为主神的飨祀与孔庙(文庙)相同。尊为武成王庙。以太公望为主祀,留侯张良为副祀。当时十哲有张良,田穰苴,诸葛亮,白起,孙武,吴起,乐毅,韓信,李靖,李勣十人。以后多届換其人。唐德宗三年增至64人,三国里许多名将如周瑜,关羽,张飞,张辽,陸逊,鄧艾,羊祜,陸抗,王濬,吕蒙皆在列。并非只有诸葛亮一人而已。那当时也並非名相名将皆在列,如东汉马援,耿弇,邓禹等皆未入祀。其间东晋,南北朝及隋朝名将也未入祀者多矣!至宋徽宗尊为十哲者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镶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仪十人及历朝名将名相62人入享武庙。


华山樵叟


那个帝王都会认同这种做法的,加之诸葛亮本身能力也够,自己想想怎么有能力的人完全有能力自立而锲而不舍的扶持着一个弱主,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会无限夸大诸葛亮的能力,古人有对名节特别看重,君主帝王无非就是侧面渗透一种信息,要学这样的人,可以青史留名的。封建王朝的君主都会把前朝对自己君主忠心耿耿的能成干将当成标杆树立起来的,其中道理无一例外是时刻提醒本朝能成干将你们应该学谁谁,没有这样的推崇估计名气都会打折扣的。。


耶律阿宝机


一个诸葛亮当韩信萧何和张良三人用,并且对手又是三国最后的归主,区区十万兵打的司马懿毫无还手之力,三国他不入武庙,三国又有谁配享武侯十哲的荣耀呢?


三叶草3141592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说到了,他做到了!


北风121079541


只要能给现代人启示,谁做精神楷模又能怎么样呢


龙哥谈古今


因为卧龙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