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又到流行时!水稻稻曲病全解

水稻稻曲病发生流行原因之灼见稻典病,又名青粉病,由病原真菌寄生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厚垣孢子。


当心,又到流行时!水稻稻曲病全解


稻典病又名青粉病,由病原真菌寄生引起。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次年夏秋季节,菌核内生出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水稻抽穗开花期侵入花器和幼颖。


当心,又到流行时!水稻稻曲病全解


病菌在颖壳内繁殖生长,使谷粒膨大裂开,最后包裹全颖壳,病粒形状比健粒大3-4倍,墨绿色,表面平滑,后期裂开散发出墨绿色粉末,即厚垣孢子。

2002年、2004年、2014年,湖南某些区域中、晚稻稻曲病大流行,尤以2014年中稻为甚,中稻发生面积0.2万h㎡,最高病穗率达64.7%,全县损失稻谷212100公斤。破口抽穗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井岗霉素等药剂提前预防。

根据调查分析,水稻抽穗期低温、阴雨、偏施氮肥是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1、水稻抽穗期遇阴雨是稻曲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破口抽穗至齐穗雨日与病情关系表一

从表一可看出,阴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破口抽穗至齐穗期遇连绵阴雨诱发病害流行。据调查,病情轻重与遇雨天数成正相关,二天以下时,病情轻微。


当心,又到流行时!水稻稻曲病全解


2、水稻抽穗期遇较低的温度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破口抽穗至齐穗期温度与病情关系表二

从表二可看出,稻曲病菌侵入为害,适温或较低温度有利,高温不利;日平均温度低于25℃,极端低温低于23℃,且持续时间超过二天以上,最低极端温度在20℃以下时 ,病情严重,反之,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情减轻。低温除导致水稻本身抗逆能力降低有利发病外,亦导致颖壳的开张时间拉长,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据观察,在30℃时,颖壳开张时间一般为2-3小时,23℃时,颖壳开张时间一般为5-6小时,大大拉长了颖壳开张时间,加速了病菌的侵入。


当心,又到流行时!水稻稻曲病全解


3、过量施用氮肥,偏施氮肥加重了病情。

施肥与病情关系表三

从表三可看出,过量施用氮肥、且未施磷钾肥、禾苗贪青的田,病情最重;氮肥适当、未施磷钾肥的田,病情次之,但仍较重;氮磷钾适当,禾苗生长正常的田,病情轻微。过量施用氮肥、偏施氮肥加重了病情,而氮磷钾搭配施用,对病害的流行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破口抽穗期未用药防治使病菌长驱直入。

调查中发现,相邻两丘红莲优六号,同为4月24日播种,施肥及禾苗生长相近,一丘在破口期、齐穗期各施用一次杀菌剂,病指为1.2;另一丘未施药防治,病指为37.8。破口抽穗期施药防治对病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未施药防治的,使病菌长驱直入,加速流行。

5、品种(组合)间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同品种不同病情丘数比例不同。


当心,又到流行时!水稻稻曲病全解


不同品种(组合)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但不明显。同一品种有未发病的、有病情轻微的、有病情严重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前述的几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