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襲來 “兵臨城下”公募基金勝算幾分?

银行理财子公司袭来    “兵临城下”公募基金胜算几分?

特約記者 梁銀妍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賈謹嫣 王兆寰 深圳報道

4月18日,光大銀行籌建理財子公司獲批,在股份制銀行中拔得頭籌。此外,招商銀行也於4月19日獲得批准成立。獲准籌建後,理財子公司將在規定的6個月籌備期屆滿前提交開業申請,在獲得銀保監會開業核准後,領取金融許可證、辦理工商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進入理財子公司營業新階段。

據悉,獲批設立的銀行正抓緊籌備各項準備工作,以儘快實現理財子公司的開業運營。如建行和中銀早在去年12月即獲得批准成立,這意味,其最晚需於6月份前提交開業申請,以便獲得營業資格。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高度依賴銀行的代銷渠道和委外資金。隨著五大行、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獲批,公募基金被衝擊的日期就更近一步。公募基金如何與理財子公司開展正面競爭?如何理清理財子公司與銀行股東的關係?銀行股東如何向理財子公司進行資源傾斜?

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最後屏障?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佈局加快,公募基金如何發揮固有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位,成為討論的重點。資管資深人士李賀認為,儘管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對單一機構存在某種影響,但影響程度不必過分恐慌。

從2018年12月頒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來看,銀行理財子最易衝擊公募基金的規定主要有兩點,一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最低門檻為1元,這與公募基金產品的銷售起點相當,原來的代銷渠道易轉為直銷渠道;二是理財子公司可以通過公募基金直接投資股市。

從新註冊的理財子公司資本金來看,四大行發起成立的理財子公司合計出資超過530億元,加上之前已經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銀行,合計最高資本金已經達到1140億元。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計算,10億資本金大約能支持1500億理財產品的規模,如果計算理財子公司的自營投資業務,子公司淨資本約能支持100倍左右的理財業務規模。前海開源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同時也將加大資管行業的競爭,對於公募基金來說構成新的挑戰。

同時,理財子公司脫胎於銀行,母公司相應背景、資源和股本實力,都具有較大優勢。那麼公募基金的護城河究竟是什麼?競爭優勢在哪裡?

先鋒基金的一位資管人士認為,同理財子公司相比,公募基金公司通過多年發展,形成比較強的投研能力、主動管理能力和產品管理能力。

經過多年佈局和經營,基金公司在權益類基金的優勢將更加明顯,其人力支出大,且市場化運作明顯,但銀行相對保守,短期內理財子公司很難追趕;二是對FOF、MOM進行大類資產配置,作為重要的創新產品,目前國內實踐有限,但一些基金公司通過差異化競爭,可以做到極致;三是ETF、指數基金以及具備全球化投資優勢的QDII基金,團隊培養週期較長,也都需要較高的投資能力,理財子公司未必有精力做好。

除了市場化的投研體系,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研究總監認為,同公募基金相比,理財子公司的激勵機制、內部渠道資源匹配、市值法產品系統支持、人員專業性、客戶接受程度等問題都需要時間解決。而實現了人員、系統、制度、硬件設施的追趕後,軟環境也需要慢慢積累。

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也認為,無論是人才還是經驗,公募基金相對更有優勢。對公募基金來說,依靠人才,以及優秀的管理和業績表現,來參與競爭,保持原有市場份額。而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以通過委託管理,或者直接買入公募基金的方式,與業績優良的公募基金合作。通過競爭合作關係,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一些業績優良、能夠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的資產管理公司,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將獲得更快的發展。

銀行系公募作何選擇?

相比銀行外基金公司,銀行系公募基金看起來壓力更大。對於國有大行來講,先前均已成立具有銀行背景的公募基金,例如工銀瑞信、農銀匯理、中銀基金等。此外,理財子公司成立後,銀行內部原有業務將被高度重合。

且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在資源分配上,銀行也會有所切割,作為銀行系公募基金公司,看起來面臨著一種尷尬局面。

據相關人士分析,理財子公司成立對銀行系公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一是高度依靠母公司銀行的委外資金、銀行銷售渠道,缺乏獨立生存和拓展能力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在銀行資源重新劃分後,銀行系公募的規模和發展受到影響;二是中外合資或在銀行內部話語權較弱的銀行系基金公司,在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後,由於銀行支持力度降低,也會受到一定擠壓。但對話語權較強的公司來講,未必有顯著影響。

以工銀瑞信為例,工銀瑞信成立於2005年6月,工商銀行持有80%股權,瑞士信貸銀行持有20%股權。根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在2018年基金公司分紅規模排名第二,並以1020.4億元的歷史分紅總額領銜銀行系基金,超第二名逾360億元。其盈利主力為固收基金,2018年共計17只固收產品利潤過億,表現十分優異的如工銀雙利債券基金,憑藉5.1億元盈利奪得二級債基利潤榜冠軍,2018年淨值上漲9.61%,銀河證券排名2/200。

多名銀行系公募人員坦言,工商銀行對工銀瑞信的支持力度,是其他銀行系公募不能比的。

眾所周知,理財子公司在固收產品上有天然優勢。但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銀行內部資源不可避免會有所傾斜,工銀瑞信似乎面臨著蛋糕被分走的巨大壓力。

但接近工銀瑞信的相關人士表示,工銀瑞信未來與理財子公司合作多於競爭,這與工銀瑞信內部話語權較高有所關聯;再者,早在2017年,工銀瑞信曾成立工銀豐淳半年定開債券基金,通過固收產品衝刺規模,首募909億元,目前已形成較好的產品規模。

某大型基金公司研究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基金行業是一個依靠公司整體實力的行業,投研、銷售、風控等都需要較強的能力,團隊培養週期較長,馬太效應明顯。大基金公司只要不出現違規行為,一般在較長時間內會位居前列。

從理財子公司自身發展來講,也存在較多爭議。一是銀行專做理財業務的子公司,與總行的私人銀行部,以及財富管理部門的條線和團隊,之間的分工和差異並不清晰,其自身內部體系的側重點和發展方向存在爭議。二是銀行本身效率和發展模式相對比較保守,受發展體系和管理模式影響,同公募基金相比,理財子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能否有較強市場性和時效性,優勢是否能快速發揮出來,有待考證。

此外,一部分理財子公司脫胎於銀行內部資產管理部,如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前身即為招行資產管理部。獲得批准後,招商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理財子公司以獨立管理、風險隔離、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設立、隔離,但並不意味著完全脫離招行母體。然而,出生於銀行內部的理財子公司如何適應市場化競爭,如何平衡薪酬體系也將成為新的問題。

“銀行系公募壓力挺大的,業務重合,只能在競爭基礎上求合作,再打造權益力量。理財子公司肯定主做固收,不過理財子公司薪酬沒法市場化,可能團隊搭建比較慢。”來自銀行系公募基金的人士如是說。

理財子公司或對公募基金行業形成利好

短期內,作為新進入者,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雖有擠壓,但未必真正能搶佔其原有市場,相反,《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出臺後,使得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站在同一個規則和水平線上,對整個行業可能是利好。

資管資深人士李賀指出,以往銀行理財多數是預期收益型產品,甚至存在剛性兌付,和公募基金淨值化管理和市場化投資策略,隸屬不同層次,市場和客戶也是分割的,相當於兩個平行世界。但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使原來兩條平行線重合,成為同一個市場,大家在同一個領域內進行競爭。

首先,以往由於規則差異,銀行理財保本產品居多,預期收益理財存在剛性兌付的現象,甚至衍生出來非標資金池,實質從公募基金或者大資管市場中,抽離了一部分到預期收益型的剛性兌付產品之內。公募基金裡偏保守型、防禦型和穩健型的產品,由於擠出效應,受到衝擊較大。理財子公司成立之後,相當於將收益型產品和剛性兌付的產品消滅掉,對於整個公募基金市場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其次,對公募市場來講,預期收益型產品抄底之後,資金又回到了這個市場上,在同一起跑線上,各種資管類產品相互競爭,將促使未來市場更加有層次,風險偏好更加有梯度,產品體系上也將更加豐富。

但也有市場人士表示擔憂,儘管理財子公司的目標顯然是將理財改成公募基金,與銀行法人分離,逐步切斷與銀行表內資產的關聯。但就目前看來,新成立理財子公司並沒有實質切斷關聯交易,且固化了銀行理財的現有模式,以理財子公司的獨立法人形式反而會使理財更容易逃避銀行監管,做大規模,這可能與政策初衷也有所違背,能否達到打破剛兌、盤活公募市場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