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蔣小蘭
在農村這樣的人到處都是。有的不為賺多少錢,就是閒不住,從小到大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習慣了泥土的芬芳,習慣了綠油油的小苗衝他們點頭,習慣了碩果累累壓彎了枝頭。如果有別的事情可以替代,他們會不在種地,而只因為孩子們孝順有錢,就讓他們賦閒在家,就像年輕人忽然把手機拿走一樣,難受啊!!!
在有一點,不論誰有多少錢,還是自己掙的花的舒心,即使兒女給他們多少,他們都不想做那個看著沒用的人。😂😂😂
擁抱幸福8額
在農村,很多兒女有錢也孝順老人,但為什麼他們天天在田間忙活?其實在農村這樣的場景很正常,我們村就有不少老人,家裡有錢,但他們還是繼續幹活。
在農村,老人們覺得他們還能動,不幹活了,就天天呆家裡也無聊,農村也沒什麼娛樂活動,所以就會種一些稻穀、玉米、花生等。我一個三奶奶就是這個,叫她不要幹活了,但是她還做,說看到別人都有收成,心裡也羨慕,自己種了後,有收貨也開心。她兒子女兒每個月都給她錢,但是她還是做。
其次,他們一輩子與田地打交道,要是啥也不做了,心裡也不捨得,他們就想著做一點算一點。儘管兒女給錢,但是他們捨不得拿錢去買米買菜,對他們來說,自己還能做,為什麼還要花錢去買呢。
第三,儘管兒女給錢了,但是他們擔心兒女辛苦,自己乾點活,可以減輕兒女負擔。做這些可以存點錢,如果生病了,也不需要問兒女要。
不過他們種的也不多,畢竟身體大不如年輕時代,就種一些,夠吃,可以養一些雞鴨。而且每次兒女回來,可以給他們,看到自己兒女拿自己種的米、菜,他們也開心。就像我爸媽,每次回家,他們都給我拿一堆東西,不拿他們還不開心呢,說在城裡買那麼貴,家裡的菜不用化肥,好吃又不花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心裡還是很感動的。
壯鄉小美
在農村有很多兒女有錢且孝順老人,但老人總喜歡天天干農田裡的活?
這個問題沒有為什麼?即用最簡煉而高度的概括一下:我認為這就是職業習慣吧!
首先,農民、尤其是老農民:一生日出而作、而落也未必能息,因為“農時不等人”!所以深耕細作,不違農時是老農民深入骨髓的作務經驗發揮!加上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的信念支撐,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總想在勤勞致富之路上爭取幸福,謀求利益最大化,這就是老農民最樸素的職業習性所為!
其次:為減少兒女負擔也是一種原因,現今社會時過境遷,兒女們雖然說成家立業了,但生活中處處的不易和壓力山大也是有目共睹的!儘管有的兒女們事業有成,也很有錢孝敬父母!但老農民總是閒不住——心疼下輩人也是一種永遠的愛屋及烏!
再次,適應的勞作也是一種身體的鍛鍊,心理上的一種慰藉!畢竟種下的是希望,收穫的是喜悅,過程雖辛苦,成果則是食之有味,也樂在其中了!
豆品人生
在農村裡的老人閒不下來的原因有的不是兒女不孝順,也不是生活不下去,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幫助子女,不給子添加負擔。這樣的老人就想自己的孩子生活更好一點。能幫一點是一點。我想大部分老人都是從這出發點來想和做的?。👍
2習慣了,這就工作。幹了一輩活計,讓他們突然閒下來,有點不習慣,心裡感覺空落落的。
3健身,每天去幹活,再不是為掙口飯的事,而是當作健身。以前每天干活身子骨沒毛病,如果突然的什麼活都不幹了毛病也找上門了。
4打發時間,種花養草,弄個小菜園,也讓自己充實起來。
A八戒小廚
其實這樣的老人並不少,從少年就開始下田幹農活,風風雨雨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從開始的解決溫飽到現在的不愁吃喝,那種下田耕耘的感覺已經深深烙印在心裡,他們對土地上生長的作物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和土地已經建立起無法割斷的感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能的下降,已經無法像從前那樣管理田園,雖然現在不需要再從田裡得到什麼,可是看見田裡雜草叢生,到處荒蕪確是最不願看到的,雖然不能像以前那麼精細的管理生產,但是種點簡單的作物,有空去田裡看看長勢如何,回憶年輕時的點點滴滴可以從這裡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吧。
鋒兒滬上飛
人的勤勞與否是一個人的本質決定的,與錢多錢少關係不大。我們村裡有一對老年夫婦,已近八十高齡了,背都坨了,照樣每天下地幹活,老頭還利用農閒給人理髮掙錢,養了三個兒子,家景都很不錯,這老倆平時省吃儉用,卻把從牙縫裡省下來的錢每年都給兒子們分一次。有人問他們何苦呢?他們卻說:每次分錢給兒子們的時候是最開心的時刻。
用戶夕陽幾許
這是一種品質與美德 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與習慣 勞動也會得到心靈的快樂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不同 所產生的一生的追求也不同!
健康希望使者
其實只要兒女不啃老,老人就是種田、養豬、養雞,心情是不同的。
朱六雲
你這問題反倒讓我來問你能答對:國家都這樣富裕了,還要去鼓勵激發國民奮進,努力奮鬥?
老人ye
土地是我們農民根,還有一口氣都要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