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在影片末尾,章子怡饰演的玉娇龙为何要跳崖自尽?

图观视界


玉娇龙的一跃,应是影片的中心所在!

玉娇龙肆意妄为、潇洒自如的性格是李安所羡慕而又不得不批判的。她出身名门,拥有着常人无法拥有的富足,而她并不像寻常千金小姐安分守己,身在闺房写字绣花,心却在她的卧虎藏龙的江湖。在曾经一次随父亲去新疆的路上,遇上了抢匪罗小虎,几经打斗还与他产生了爱情,但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江湖浪子,爱情止于身体。那是她第一次逃脱父母的管束,做了自己的选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但她不能背叛达官显贵的父母,也不能接受功名利禄后面的禁锢。

她拥有着超人的天资,但也有着异常的叛逆。师从碧眼狐狸,但武功早在碧眼狐狸之上,怕上感情,一直未敢说明。自行研习功夫,自有一套心法。李慕白那么执着的想收她为徒也是看中她的天赋,担心她的任性给她带来灾难,给别人带来祸难,但她始终未从,看不清功夫与人心的关系,心不定,功夫又怎能出神入化?学到的始终是表层。

她有着强烈的欲望,但也有着剧烈的情感冲突。她爱罗小虎,享受着欲望的刺激,但这感情并不完整。她感恩碧眼狐狸,教她武功,照顾她成长,给她铸就了一个自由自在的江湖梦,但她明白碧眼狐狸的恶毒,不愿与之为伍,她想要自由,但她本性善良。她讨厌甚至害怕李慕白,首先功夫在李慕白之下,其次李慕白总想管教她约束她,但这是她最不想的,但最后李慕白却为救她而死,也是这样,李慕白用生命的代价激发了她潜在的善良本质。

也是这样,玉娇龙明白了:江湖也没有自由,江湖和朝廷一样,一样充满着尔虞我诈,一样充满着卧虎藏龙,一样的背叛无处不在……

前面提到陶渊明也是自由的追求者,是的,在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现实面前,他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使家徒四壁,也依旧饮酒作欢,出世之后的田园生活让他不亦乐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活虽清苦,但保持着一颗善良超然的心。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心灵的自由。


一往文学


结合原著来分析,答案就很显而易见了。

电影的原著来自于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李安在台湾宣传《饮食男女》时,读到了这部小说,一直以来,他就有拍武侠片的心愿,当初大家对这部小说的电影化并不看好,除了李安自己喜欢,就没人赞成。但在看到书中玉娇龙最后飞身跳崖的一幕,李安终于打定主意要拍《卧虎藏龙》。

书中,玉娇龙和众人上山进香,然后当众跳崖。

表面上,玉娇龙是舍身为父求寿,其实是借机遁逃,只为给社会一个交代,让家里保全面子,但全北京没人相信她摔死了。

跳崖后,玉娇龙去找罗小虎,还是刘泰保帮的忙。见了小虎,一夜缱绻,还掉情债后就飘然而去了。

这才是原著中对跳崖前后的描述。

但李安在电影中做了改编。正如他在拍《冰风暴》前对原作者说的,“这是我的电影,不是你的书。电影不只是书的影像化。”所以,电影版《卧虎藏龙》和原著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原本,李安和编剧王蕙玲对玉娇龙的构想还是很帅气的,但碰到章子怡就对角色做了修改,因为章子怡当时是个很娇滴滴的女孩子,做不出李安原先想象的“阴阳共生”的、内心刚烈的玉娇龙。章子怡当时身上的特点是性感、轻柔,看不到阳刚的一面,顶多只是个被惯坏的、任性的女孩,加上中产积极女孩演古典贵族,气质上也很吃力,和李安想象的完全相反,于是李安顺着章子怡的特性对角色进行了发展,走性感路线。

李安把章子怡版玉娇龙变成了摆荡在正邪之间的玉娇龙,是所有人欲望的投射。

不少观众会奇怪,结尾罗小虎和玉娇龙不是happy ending了吗?为啥玉娇龙还要跳崖?

但其实,从电影的后半段,罗小虎就在一点点弱化。原著里,罗小虎原本答应功成名就后风光迎娶玉娇龙,但到了北京后他还是一事无成,却还是厚着脸皮去找玉娇龙,把玉娇龙弄得不胜其烦……大漠中的浪漫已经不复存在,玉娇龙的心境早就不一样了。所以电影里,罗小虎本来戏份就轻,到北京后没什么出息还缠着玉娇龙,直到夜探玉娇龙的重逢戏也被处理成了一个过场。显然,玉娇龙的心早就飞到另一个境界了,和罗小虎在一起早就不是她的“大结局”。而罗小虎也早就抓不住玉娇龙飞跃的心了。

理顺了这些,就不难明白为啥电影不是罗小虎和玉娇龙“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结局了。

至于玉娇龙跳崖,书里写她是为父增添阳寿所以许愿跳崖,但李安觉得,如果这么拍,中西观众都会看得一头雾水:这样一个“卖女求荣”的老爸,还值得为他跳崖?恐怕谁都理解不了,所以李安在片子里做了伏笔:“我们有个传说,如果谁敢从那个山跳下去,天神就会满足他一个愿望……真心的,就会实现,我问过汉人,他们说是,心诚则灵。”

李安说过,最后玉娇龙的跳崖,对他来说,是解脱升华,而不是偿罪。最初写剧本时,曾有过偿罪的想法,可是拍摄后不再如此。当然,李安也说,观众各有解读的自由。


艺能八卦局


这里可以把跳崖身亡看作一个象征,即凡尘俗世容不下玉娇龙这样的人。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卧虎藏龙》中的另外两个人: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个叱咤江湖,鼎鼎大名的英雄儿女。一开始,玉娇龙就描述了心中的江湖梦,

我倒是喜欢像那些侠义小说里的英雄儿女,就好像你和李慕白一样

她以为的江湖,一定是快意恩仇,遇上不服气的就打,随心所欲跟自己喜

欢的人在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仗剑走天涯。

对于江湖,俞秀莲是怎么回答的呢?

没得洗澡,虱子咬得难受

她没有正面回答女人在江湖上行走有哪些不便,更回避了“英雄儿女”的问题。实际上,正因为江湖的期待,她舍弃了自己的幸福。

再来看李慕白

李慕白身处江湖之巅,这点从大名鼎鼎的青冥剑就可以看出来。而他并没有觉得幸福,用他的话说

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所能承受的极限

原来李慕白一直对俞秀莲怀有情意,这点连贝勒爷都能看出来。而惑于孟思昭的死,两个人的未来,染上了一道阴影。俞秀莲家里一直供着孟思昭的灵位,而当时的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就是好好守贞,即使行走江湖如她,也不例外。而李慕白因孟思昭是救他而死,心怀愧疚,纵使再心动,也不忍牵手秀莲。

然而压抑只会让感情更强烈。

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欲望: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这样坐着,我反而能感到一种平静。

他死之前,紧紧握住俞秀莲的手

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我要用这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

面对死神,他已顾不得许多,终于肯面对内心那份最激烈的情感。

也许你要问,为什么李慕白生前不肯如此呢?大胆牵手俞秀莲,向天下人告白:这就是我的女人。


这就要从玉娇龙这个角色入手了。

玉娇龙是个武学天才,天才到什么程度呢?师从碧眼狐狸,十几岁就已经青出于蓝,把师父糊弄的团团转。李慕白第一次跟她过招,就一定要收她为徒。

我呀……我乃是……我乃是潇洒人间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沙漠飞来一条龙,神来无影去无踪;今朝踏破峨嵋顶,明日拔去武当峰!

玉娇龙偏偏不吃这一套,对此,李慕白是怎么教化她的呢?

“勿助、勿长,不应、不辩,无知无欲,‘舍己从人’才能‘我顺人背’。教你一点做人处事的道理,”

可以说,李慕白从小就是受的这种教育,就是在这套武当的口诀下成长的。他认为玉娇龙就是个叛逆不羁,将来有可能走火入魔的鬼才。脱口而出的就是道家的那一套。

成也江湖,拜也江湖。

正因为他虔诚地服从这种教化,并将之运用到极点,才有后来的武学成就。也正因为这种教化,他苦苦囚禁自己内心,对外讲江湖道义,对内恪守师恩兄德,对俞秀莲保持距离。对情感始终小心翼翼,不肯越雷池半步。

他的武艺是江湖给的,终究是要还回去的,他的性命是结拜弟兄给的,终究是要还回去的。他的一生都遭到捆绑,是被压抑的,他的自我只有在生命即将交还给命运的那一刻,才肯出现。他已经浪费了这一生,只想用最后一口气说出毕生想说的那一句我爱你。

用这口气炼神还虚吧。解脱得道,元寂永恒,一直是武当修道的愿望。提升这一口气达到你这一生追求的境地。别放下,浪费到我身上。

世俗所不能容忍的,在死神面前都可以放下。唯有死神,才是包容的,人也才能自由。

所以电影的结局,玉娇龙纵身一跃,既是跳出自身的狭隘,也是跳出世俗的圈禁,跳向理想的自由之境。



李藤新一new


卧虎藏龙最后一幕,玉娇龙在武当山顶坠入雾崖,以她的死交待出了全片的结局。从一般的认知角度而言,大家会揣摩玉娇龙因错害了李慕白一条性命,悔恨过深,终究走向了自决的死路。

而如此般解释,却不大不小有些许疑问。

性情刚烈,高傲自私的玉娇龙,连自己拜把子的姐姐(余秀莲)都可以刀刃相向,虽然经历了人生之大变故(碧眼狐狸,李慕白双双阵亡),但其本性之旺盛的生命力何以突然熄灭?用愧疚与悔恨来解释是不是过于单薄了一些?

那么,如果不以常识角度切入,又当以何立足呢?

其实,人从一出生,就开始面临两大压力,家庭和社会。玉娇龙在这两大压力下,一直以自己的桀傲不驯来反叛抗争,父母要她和她所不喜欢的人结婚,她却和强盗头子罗小虎相恋并在迎娶的路上逃跑了。

代表着中国社会传统仁义道德的李慕白,看她良心未泯,是可教之材,而多次要收她为徒,而在玉娇龙心目中,这无疑又是一次精神束缚。

然而影片到最后,李慕白已死,早已行走江湖的她,也不存在来自家庭的压力。在失去这两大压力下的叛逆,“与罗小虎去新疆“对她似乎也没有从前的那种吸引力了。

曾让她心动的行走江湖的自由已不再可以让她不顾一切,无逆可叛的境地让她不知所措。

自由只有在束缚管制下才显出它的意义,而绝对的自由也并不是玉娇龙这个被传统中国文化养大的年轻人所想要的。

那么她到底想要些什么呢?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最后只有选择投身茫茫云海。这是一种迷茫一种困惑一种万念俱灰。


锐影Vanguard


一、从小说本身来说,原著中的确有玉娇龙跳崖诈死,借以逃脱纷扰,寻找爱人罗小虎。电影这个情节安排不是空穴来风。

二、从电影来说,李安对小说进行了颠覆性的再造。电影剧本中玉娇龙惊愕地发现,她的所爱已非罗小虎,而是无论为人、武功、气度都远在她之上的李慕白。但李慕白心有所属,对她只有武学天赋上的栽培之念,不可能接受她的爱,并最终因为救她而死。

因为江湖梦和爱情梦的双重破灭,尽管得到了俞秀莲的谅解与规劝,但她也从俞的悲剧中,咂摸出“做人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句话的沉重。到武当山与罗小虎重逢,是她最后的尝试,发现自己依然无法接受这种命运,她以罗小虎讲过的传说为借口,选择了跳崖自尽作为解脱。


艾黎思



欢迎关注胶片易燃。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三倍,让我们一起在光影中,度过漫长时光~


卧虎藏龙看到最后,我心中便知,罗小虎和玉娇龙,最后是不可能圆满在一起了。罗小虎已不是那个罗小虎,玉娇龙也不是那个玉娇龙。最后玉娇龙选择从悬崖跳下,反而是最好的解脱方式。



至于为什么要跳崖,解读很多,我个人觉得,下面两个原因比较有说服力。


一是玉娇龙自觉人生无望,绝望中选择跳楼;二是她想以身许愿,为李慕白做最后一跳。


先说第一条。其实整部《卧虎藏龙》,都隐隐藏着这种人生无望的基调。李慕白下山见到俞秀莲,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



我总觉得,片中的李慕白和玉娇龙是同一种人,他们太聪明,以至于早早的就看透了世间一切事物的表象。那种看透世界的悲哀,从一开始就萦绕在他们身上。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限于礼法、家庭,求而求不得,最后选择一死了之,也并没有什么说不通的。



尤其是玉娇龙。玉娇龙是官宦人家子弟,父亲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按理说,这样的人生应当算是相当舒适的,可是她不喜欢,她的父亲将她的婚姻当做谋求更高职位的工具,她想要追寻的是自由。


于是,她跟随碧眼狐狸做大盗,杀人,闯荡江湖。在这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子眼中,江湖就是她的乌托邦,是她逃避现实的理想乡。



可是刚一踏入江湖,她就见识了江湖的惨烈。


她的师父碧眼狐狸,同样将她看做工具,最后甚至要杀她;关心她的李慕白,最终为保护她而死;俞秀莲则失去了自己的爱人;至于罗小虎,则是个废柴,没有依靠的可能性。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看到,江湖是片比官场更要险恶的地方。


小女孩玉娇龙的江湖梦,摔得稀碎。


失望必然导致绝望,人生的出路都被堵上,一死了之,又能如何?


二是为了李慕白,以身许愿,这在电影的中间,玉娇龙和罗小虎在大漠时,就已经有铺垫。


在大漠时,罗小虎曾经跟玉娇龙说过自己家乡的传说:


我们有一个传说,如果谁敢从那个山上跳下来,天神就会满足他一个愿望,很久以前有一个人的父母病了,他就从山上跳下去,结果他没有死,一点伤都没有,后来他漂泊到一个地方去,再也没有回来,他知道他的愿望实现了。真心的,就会实现。


为了李慕白,玉娇龙愿意一试。


有的人说,李慕白想收玉娇龙为徒,是因为爱上了玉娇龙,我觉得与其说是爱这种欲望,更不如说是欣赏,是两个武学天才之间的互相理解,而非男女之间的爱。因为李慕白死之前对俞秀莲说的话,清楚的表明,他爱的是俞秀莲。


从细节中也可以看到,像李慕白在竹林一场戏中,曾用手指轻点玉娇龙,他的手势是有玄妙的。正常人看不出来,只有内行才能看出门道来。



这个动作在道家被称为“点玄关”、“开窍”,乃是道家收徒的仪式,而李慕白是武当派掌门,正好是道家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慕白是真的想收玉娇龙为徒。


李慕白对玉娇龙如此真心,玉娇龙自然也能感受的到。对于玉娇龙来说,李慕白反而更像自己的父亲。当这位“父亲”,为了保护自己中毒而死,玉娇龙心中的忏悔可想而知。



所以在最后,玉娇龙的心情,也许就像开场时李慕白说的那样: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


于是,干脆一死了之吧。对于玉娇龙这种对于世间之事看的过于透彻的人来说,也许,这才是最后,也是最好的解脱。


跳下去的那一刻,她应该很轻松吧……



我是久子,欢迎各位关注胶片易燃,了解更多电影故事~


胶片易燃


玉娇龙尽管身为官宦家小姐,她的表面乖巧正对于内心的桀骜。就像李慕白说的:如果不加以指正,她今后怕会变成毒龙。

玉娇龙表面上是真的毒,她背弃碧眼狐狸,对于李慕白三番五次的挑衅,对俞秀莲的温柔善良说提刀就提刀,她逃婚出走狂虐江湖群雄。

她狂妄,她要虚名,她不屈,背信弃义,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倔强。

她是江湖的异类,她追寻的是自己心中的江湖,身为官府儿女的压抑和碧眼狐狸多面的弯曲指导,再加上她一切任凭爷高兴的习性,她既向往血雨腥风的江湖,又不肯屈从于它的规则。

所以,最后的跳崖自尽,一方面有俞秀莲与她初遇时的点题之语:“走江湖,靠的是人熟,将信,将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这几样江湖规矩,玉娇龙是一样也没尽到,江湖被她搅得鸡犬不宁,她却再也找不回曾经对它的渴望。

另一方面,她出走江湖更多凸显在“玩”字上,在我看来,玉娇龙是有野心成为天下第一大侠的,对于碧眼狐狸对于李慕白这样的江湖传奇,她都是嗤之以鼻,不屑跟随。

但她的“玩”最终造成了李慕白的枉死,让俞秀莲彻底孤苦一生,她不死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对于少女心性的她,明白自己背负的血债是还不清了,而整个江湖,她已找不出对手,但她这一生都无法成为大侠。

江湖的孤寂,让她不再眷恋,而京城里高墙林立的家,再也圈不住她。

自尽,是解脱,是成就一切。


壹条电影


2000年华语电影中《卧虎藏龙》可以算是个影中翘楚,不仅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而且在世界影坛上再次掀起了一阵中国古典武侠的飓风。

电影以玉娇龙跳崖结束自己的生命为整个影片的结局,打破了大家默认电影最后男女主会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老套结局。

玉娇龙父亲为官,所爱之人为匪。她有两个师傅,碧眼狐狸塑造了她但却一直在利用她,李慕白点悟了她也牺牲了他自己。

玉娇龙白天是千金大小姐,晚上练武打架、谈情说爱,是个对江湖儿女情有所幻想的难驯少女。她的生活看似简单却又参杂着常人无法理会的痛苦。

原著粉说玉娇龙自尽是为了父亲祈福延长寿命,可是在李安导演的电影中,她的纵身一跃亦不是如此。

还有人说她是因错害了李慕白的而悔恨当初,所以最终才选择结束生命,可一生心高气傲、性情刚烈的玉娇龙,历经了何许多大事却依然带着她一身傲气存活着,如果说她因对李慕白的死感到愧疚悔恨而选择了自尽,那这样的解释难免归于简化。

玉娇龙生在宦官之家,父亲爱她希望她能够在着乱世之中平稳的生活,可她却不甘于这样平稳的生活,她一直以自己的桀傲不驯来反叛抗争,父母要她和她所不爱之人结婚,她却和强盗罗小虎相恋并在迎娶的路上逃跑。

后来遇到了李慕白,他见她是个可教之才,多次希望收她为徒,可这无形又是对她的一种精神束缚。

影片最后李慕白的离开,玉娇龙随罗小虎去了新疆,可这时自由的玉娇龙却抬不起任何兴趣。她曾心动于行走江湖的自由,而如今没有了束缚的自由却让她迷茫的不知所措。

当一切告一段落,也许她发现自己追求的自由无论是投身于江湖,还是回到新疆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她纵身一跃不过是心灰意冷,也许穿过皑皑白云存在着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俞秀莲与李慕白终成眷属,罗小虎带着她回到新疆,这一切恩怨都没有开始过,也更不需要结束。

是与非,爱与恨,究竟什么才是自由,谁也说不清。玉娇龙纵身一跃想必她跃的是一种解脱。


电影烂番茄


电影与小说,从来都是两种东西。小说是作者表达的东西,电影则是导演想要说的主题,完全不同。尤其是李安这种大导演,肯定不会被小说束缚。既然我们说的是《卧虎藏龙》,就撇开小说,单单说电影里面表达的东西。

玉娇龙为什么跳崖自尽,其实从开头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一开头,李慕白找到俞秀莲,说自己修道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被寂灭的氛围包围”,他有点害怕,就没办法再入定。这种境界他的师父没有指点过,也就是说他青出于蓝,超越了自己师父,完全要靠自己摸索一个全新的境界。但这个世界实在是太恐怖,一片漆黑,什么倚靠都没有。

玉娇龙跟碧眼狐狸闹掰的时候,也这么说的,“当我知道我能打败你的时候,你不知道我有多害怕。我看不到天地的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天地那么大,我又能跟随谁。”

按说人在知道自己胜过师父,青出于蓝的时候,一般都是高兴的。其实不是,从玉娇龙和李慕白的表现来看,对于这种成长,人第一反应就是恐惧。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孤独了,没有人会陪伴你。

俞秀莲是个俗人,她不太懂这个境界,所以她不能理解李慕白。罗小虎也是个俗人,他也不会真正理解玉娇龙。李慕白和玉娇龙才是真道友,如果放下戒备,可以心灵相通,互相扶持着走出恐惧的。

李慕白是有师父指点+自己苦修到了这个境界,玉娇龙却是天才,自己硬生生悟出来的。可以想见李慕白见到玉娇龙的喜悦,无论是做道友也好,做师徒也好,玉娇龙都会是自己更进一步的帮助。

玉娇龙也这么想,她没了师父之后,也想有个师父带着自己。可惜她性格始终任性,没能稳定下来,结果被碧眼狐狸趁虚而入,害了李慕白的性命。

李慕白死了之后,玉娇龙的生命真正陷入大恐惧之中。从此的修道之路,再也没有人指点了,她的恐惧会让她止步不前。这对于天才的人生是无法接受的,要么更上一层楼,要么死,天才没得选。

为了不让自己落入平庸的江湖,玉娇龙选择了死。


林二走江湖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分析过,无奈找不到了。这里我把大致意思叙述下。

咳咳。

玉娇龙这个角色其实是有点西方色彩在里面的,有人说是自由主义有人说是女权主义。虽然影片是部中国武侠片,但玉娇龙这个角色却一直有一种不愿束缚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在里面,贯穿影片始终。

以下是重点:

玉娇龙一开始是为了逃婚才离家的,这说明她不愿意被封建礼教束缚。后来李慕白想指导她心诀是想把她拉回仗剑卫道的传统侠义道路上来,但玉娇龙不服管教,说明她不想被名门正派的道德所束缚。碧眼狐狸想用她替自己报仇,她反抗了,说明她不想被师傅的个人欲望束缚,小虎也是一样,他向玉娇龙保证的自由自在的大漠生活本质上只是把她绑在自己身边做个马贼夫人罢了。玉娇龙追求的是真正的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愿意被别人被环境被社会所定义。想想她的父亲,李慕白,俞秀莲,碧眼狐狸,小虎个个都告诉她你应该怎么样怎么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她好,但他们真正尊重过玉娇龙自己的想法了吗?没有。都是自以为是。到影片最后,她跳下悬崖也是,因为命是她自己的,活着要按自己的意志去活,死亡也要自己来选择。这就是玉娇龙,一个真正追求自由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