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沒有焚燬《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秦始皇沒有焚燬《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維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進行了“焚書”——

列國史書除《秦記》外,都被燒了個精光,大大增加了後來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難度;

除了朝廷的“博士”,民間不許再藏有《詩經》《尚書》百家語,儒、道、名、墨等諸家學說被禁,老百姓只能“以吏為師”,學習各種法令;

“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也就是說,只有相關實用技藝的書籍得到了保留。

秦始皇沒有焚燬《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經此一役,很多先秦經典失傳(也有人把這筆賬算到了火燒咸陽的項羽頭上)。比如《尚書》便亡佚了。

漢朝建立後,曾為秦博士的伏生口述傳下了28篇《尚書》,即《今文尚書》;之後魯恭王劉餘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即《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兵亂後,兩種《尚書》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和《古文尚書》25篇 。後者已被證明系偽作。

秦始皇沒有焚燬《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不過,在這些經典中,被後世尊為“群經之首”的《周易》,卻沒有被焚燬,逃過了大劫。這是為什麼呢?

傳統的觀點認為,《周易》之所以沒有被秦始皇燒掉,是因為它是一本用來算卦的卜筮之書(古代用龜甲占卜叫,用蓍草占卜叫,合稱卜筮)。也就是說,它跟那些種地、醫病的書一樣,都屬於對秦朝統治有用而無害的類型,所以得到了保留。

而列國史書、詩、書及諸子著作等,在秦始皇看來不僅沒什麼鳥用,還會把人的思想“搞亂”,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威脅,乾脆一把火燒掉。

秦始皇沒有焚燬《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這麼講,似乎《周易》是一部實用類、工具類的書籍,沒什麼思想性。可我們常說《周易》是“六經”之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不是有矛盾呢?

其實,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秦始皇因為《周易》是卜筮之書而沒有焚燬,恐怕並非是輕視它,恰恰相反,這正是對《周易》的重視。

在先秦,卜筮的地位很高,甚至是決定國家大事的重要因素,如《周禮·大宗伯》就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後卜。”(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秦始皇沒有焚燬《周易》,真正的原因是?

《尚書·洪範》篇還講到,國家每有大事,要徵求天子、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的意見。如果卜、筮都贊同,即使天子反對也為“吉”;如果卜、筮都反對,那麼其他人(包括天子)的意見就可以忽略了,因為結果一定是“兇”。

可見,卜筮的意志被認為高於人的意志,甚至高於天子的意志,因為卜筮所傳達的,乃是天意。《周易》是卜筮之書,也就是通天之書,想必秦始皇也有所忌憚,不能焚燬,也不敢焚燬。

《周易》終於倖免於難,也許這才是主要原因!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別忘了點贊、轉發和關注哦!

您的舉手之勞,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