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精美青铜器背后的恐怖故事,大型活人殉葬,为何鲜少被提起?

沧青893


活人殉葬在古代又被称作人殉制度,殉葬的人大都是死者(墓主人)的亲人、奴仆、军官,甚至是妻儿等等。

是不是非常意外?

死在人殉制度下的殉葬者,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痛苦。

(痛苦的是人祭,也就是以各种残忍的方式将人杀死,以祭祀神灵。)

通常情况下,殉葬者会喝下毒药,亦或是上吊、自刎等方式自裁,最终都会留下一具完整的尸首。

当然了,也有不想死的。比如说明朝的那些即将殉葬的妃子,那就不客气了,三尺白绫赏给她,不死也得死。

总之,名单上出现名字的殉葬者,一定要囫囵入土。

人殉制度刚刚出现的时候,还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到了后期,则出现了贵族之间互相攀比之风。甚至以诱骗的方式,将活人殉葬。

《吴越春秋》记载,吴王阖闾的女儿因为和他吵架,一怒之下,自杀而死。

吴王阖闾作为一方霸主,虽杀人如麻,但心有柔肠,故而,女儿的死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悲痛。于是,阖闾为女儿打造了一座豪华的墓葬,在下葬那天举行了大型的文艺演出,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围观。

文艺演出一边演奏一边走,最终进入阖闾女儿的墓室门口。

阖闾眼瞅着这么多人聚集在墓门口,立即下令军队将这些人包围,然后全部赶进墓门,再把墓室封死。如此,这些人就被活埋,成了阖闾女儿的殉葬者。

可见,不管什么制度,只要任其发展,最终都会演出人的贪欲。

为什么会出现人殉制度呢?或者说,这些人为什么会主动(被动)献出自己的生命呢?

在古人看来,生命(灵魂)永恒不灭,人的肉体只是灵魂暂居的客栈。人死之后,灵魂会进入阴间继续生活。死者在阴间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则会因陪葬品的多少而受到很深的影响。

殉葬者存在的意义,一则,在阴间继续“侍奉”死后的墓主人;二则,墓主人的陪葬品,同样也是他们的陪葬品。

换句话说,墓主人即便是死了,也要维持奢靡的生活,还要有人伺候。

墓主人与殉葬者之间会有一个需求关系,即,墓主人在死后需要殉葬者侍奉。故而,在很多历史时期,统治者都会对“殉节者”进行表彰,比如夫死妇殉、君死臣殉、父死子殉,还有主死奴殉葬等等。

“殉节者”死了之后,往往会被冠以十分好听的名字, 比如贞洁烈妇、忠烈之臣等。

中国近代史上,也有一出非常有名的殉葬案例。

1916年,袁世凯复辟失败,抑郁而终。

袁世凯生前娶了十个老婆,其中有三个朝鲜的姑娘,均是袁世凯在汉城驻扎期间,纳娶的小妾。这三个小妾嫁入袁府之后,日子并不怎样,还经常挨打。袁世凯死后,其三姨太(朝鲜公主)痛不欲生,最后自尽而亡为袁世凯殉葬。

对于三姨太的死,当时的报纸大肆报道,称赞其德性甚美,完全不顾“人殉”制度早已在千年前被摒弃。不过,有消息称,三姨太是被逼而自尽的。

“人殉制度”之所以很少被提及,是因为这种制度本来就是陋习。孔子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翻译过来就是:第一个开始用陶俑的人,您就没后人吗?您就不怕您的后人,真的被当成殉葬品,而不是以陶俑替代殉葬吗?

人殉制度,只是千百年来历史的一个小波澜。这种制度有着各种各样的变种,比如说996、房奴、嫁给大山的女人之类的,不过这些都是不能说的东西。

提人殉,就会引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故而缄默才是最吼的。


祗树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称赞,但还有多少人想得起,“始作俑者”正是对秦国的批判。商朝那些华贵的青铜器,他们不断的被研究、被展览,青铜器上花纹,也在被一次又一次地阐释、被赞美。但好像很少有人把目光放在那些演绎殉葬场景的纹饰上。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殉葬纹饰无可厚非,二是殉葬纹饰和当代文化契合度不高。<strong>

先说说殉葬纹饰本身吧。我们知道商朝时鬼神文化盛行。正是因为国家大事都要向神询问,我们才在今天看到了数量众多的甲骨文。当时商朝还处于奴隶社会,社会发展水平低,文化尚未发达。那时候的商人都相信:人死后灵魂还活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人”,生活和当世并没有差别。因而当贵族们死后,他们为了延续自己相对奢侈的生活,就需要他的仆从们和他一起“前往”那个世界。殉葬制度,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殉葬制度是残忍的。在河南安阳发掘出的商代墓葬中,人们发现了头被砍下而单独放在一旁的骨架;手被反绑在背后,有明显挣扎痕迹的骨架。而纵观整个墓葬,其中有的骨架放在马车旁,暗示着这些人是驾车的奴隶;有的人骨架身边还有狗骨,意味着这些人是养狗的奴隶;有的人骨架边放着刀剑,表示他们是担任武士的奴隶。

在当时人看来,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文化。我们今天用当代的眼光来看,殉葬是一种血腥、不人道的行为。但在更久远的古代,不仅仅是中国,在拉美光大地区也有殉葬制度。古代的有些人,甚至有着殉葬是光荣的这样的认识。我们今天往回看,不应该去过度批判古人的这一做法。我们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自然有着不同的认识。殉葬制度在商朝自然有它的价值,我们不去过度批判,但也不会怎么赞扬,因而就放在一边不了了之。

在当代,文化远远比商代发达。现在的我们强调人权,反对血腥,因而我们难以接受殉葬这样的落后制度。在这个提倡和平的时代,殉葬这样的方式是不被倡导的。因而这一制度失去了很多出场机会。<strong>

而我们先前也说到,殉葬制度背后的文化基础,是鬼神文化。当今的我们尽管有着不同的信仰或观念,但鬼神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已经不再是生活的重点。因而当代很多人其实并不能接受或理解殉葬文化。人们不感兴趣,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提起。及时偶尔有研究者把这些纹饰翻出来,也不会受到多大欢迎。最后就在这样的一点点的疏远之下,商朝青铜器上的殉葬纹饰,就盖上了越来越多的灰尘。

有人说,历史永远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关注而改变。那些青铜器上的殉葬纹饰,我们见或者不见,都在那里。那些青铜器转述的故事,我们听或者不听,都不会消失。


邓海春


虽然如此,但是人仍旧是人,陪葬的人也是人。推己及人,如果大量歌颂以人来陪葬的事迹,人与兽已经没有区别。因为等待人们的,将会是更多的陪葬者。这种结果是恐怖的。

人命是珍贵的。虽然那个时候的人没有听说过“上天有好生之德”,估计也能听见陪葬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所以,以人来陪葬,至西周以后,就已经变得很少了,至少没有像商朝那样普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