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欣賞李商隱的唯美五絕《天涯》?

韓聖希


這首小詩表現出了強烈的失落之感,悲哀之情,這種情緒既因為詩人有對自身老大沉淪的傷感,又帶有時代黯淡沒落的投影,表現出了詩人對個人乃至時代前景的失望。因此,這首美豔而悽絕的絕句,既是春天的輓歌,也是人生的輓歌,更是詩人那個時代的輓歌。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一、創作背景

馮浩《玉溪生年譜》編於大中九年(855年),當時李商隱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張採田《玉溪生年譜會箋》編在大中五年(851年),當時李商隱在徐州盧弘止幕府,並雲:"'春日天涯',點時點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顯然。馮編梓幕,大誤。"劉、餘《集解》雲:"義山詩中,'天涯'一語,或指桂州,或指梓州。就詩中所抒寫之感情論,此詩似作於梓幕較為合理。"

二、具體賞析

此詩一開頭詩人就製造出一種環境和心情強烈反差的氛圍。首句平直敘起,蘊藏著極深沉悽惋的感情。"春日"寫時光之美妙可愛,"天涯"喻飄泊之遙遠;兩詞並用,便將旖旎的春光與羈旅的愁思交織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頂針"格,重複"天涯"二字,再點題意。春日越是美妙可愛,落魄江湖,遠在天涯的詩人更感到惆悵。"春日在天涯"已經使人黯然傷神;而"天涯日又斜"遞進一層,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獨行,窮愁飄泊的悲涼氣氛。"日又斜"是說時間向晚,一天又將過去,這就給豔麗的春景籠罩了一層慵倦悽暗的陰影。繁花似錦的春光,與西沉的斜陽,縱然掩映多姿,但無多時,終將沉沒於蒼茫暮色之中。日復一日,春天也終將紅英落盡,悄然歸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將凋零,與詩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復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則日暮途窮,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獨,空漠無依之痛,盡在言外


開頭這兩句既包含著對美好事物無限留戀珍惜之意,也包含著生命必將凋零之悲的無奈。李商隱詩常寫到落日,如果說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中詩人還有一絲激情的話,在這裡卻只有深沉的遲暮之感了。這兩句在語言運用上極為精巧,前句的"日"是時日,後句的"日"指落日;上句末的"天涯"泛指遙遠邊陲,下句採用"頂針"手法以"天涯"開頭,卻又實指所眺天邊。兩句同出現這兩個詞,在語義上虛寫與實寫相映成彰,在語音上回環往復,形成一種特殊的語言美,令人讀來意味無窮,餘音嫋嫋。

接著詩人筆鋒一轉,展開想象的翅膀,創設出一個奇特的意境。"鶯啼如有淚"語出宋代《蝶戀花》詞:"燕語鶯啼人乍還。卻恨西園,依舊鶯和燕。""啼"字語意雙關啼叫和啼哭。本來千里鶯啼,是一曲宛轉悅耳的美妙春歌,可是此時此境,在詩人聽來卻好似悲啼,而且詩人一任滿腔愁緒馳騁,想象如果鶯啼有淚的話,希望它能為詩人沾溼枝頭最高的花。這看似很離奇,甚至不合情理,然而正是在這不合情理之中,淋漓盡致地抒發出詩人的情緒。有"感時花濺淚"的詩句,不論是杜甫感時而對花濺淚,還是花含露水而好似濺淚,總之是有淚或似淚之物為依託。而這裡李商隱無所傍依,由實在的鶯啼聯想到啼哭,又由啼哭想象出淚水,繼而想到淚溼花枝,在藝術感受上將聽覺(啼)、視覺(看花)、觸覺(溼)融為一體,寫出了詩人敏銳的聯想和深切的感受,造成了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錢鍾書在《談藝錄》中稱此為"曲喻",即曲折的隱喻,這種表現手法最能表現作者深層的情感。詩中"最高花"是指春天開得最遲的花,花開到最高枝,別的花都謝了,於是春天也即將過去了。這兩句裡婉轉美妙的鶯啼與詩人想象的淚啼又形成一個對比,加深了前面兩句造成的環境與情緒的反差,而且將春殘與日暮相呼應,更流露出一種失落之感。其實想悲啼灑淚的正是詩人自己,而他自己蠟炬成灰,淚已流乾,於是只能託鶯啼以寄恨。

總的從表現手法來看,"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兩句運用頂針手法,重複"天涯"二字,使遠在天邊的詩人惆悵之情更加突出;"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兩句運用了寓情於景、移情於物的手法,"鶯啼"是婉轉悅耳的,可詩人覺得鶯好像在哭,鶯的淚水打溼了最高處的花,突出了詩人飄零愁苦之情。"最高花"意味著春天已經過盡,美好事物即將消逝,倍增哀傷;"最高花"無人庇護,遭受風吹雨打,這與有才華抱負而潦倒終身的詩人命運相似。詩人生活在日趨衰落的唐朝晚期,政治腐敗,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傾軋;他出身貧微,飽經滄桑,仕途坎坷,前途渺茫,空懷才志,無以進取;在大好春光將逝之時,流落天涯的詩人面對夕陽殘照,發出了日暮途窮之感慨。



一往文學


題主說唯美,如果只從字面來看,倒也沒什麼錯,畢竟有人評說此詩“意極悲,語極豔”,但如果理解其含義之後,恐怕是說不出唯美二字的,這首詩說輕點是寫的惆悵,說重點是寫的痛苦。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起句非常平淡,意思也非常淺顯易懂。實際上,內裡是有著非常悽苦的情感。“春日”是什麼?是一年之初,是新的開始,是令人愉悅的。但李商隱的春日卻在天涯,“天涯”是什麼?天涯可以說任何地方,唯獨不在你所在地方,是你永遠不能到的地方。

好比你心中的女神,你知道她的電話、知道她的微信、知道她家門牌號、她甚至是你的同桌,可她就是不理你。

你說你傷不傷?只能做個舔狗。

第二句用了“頂針”的手法,再次提到天涯,渲染了上句的悲傷氣氛,如果說上句還能看到春光,那到這一句“日又斜”,夕陽西下,天要黑了,給原本就隱約的春光又籠罩上了一層暗影。

注意這個“又”字,說明是日復一日,每天都要忍受這春光在眼前消失的痛苦,所以古人為什麼傷春?

還是那個女神,以前吧,她雖然不理你,但你至少還有一份念想。現在她乾脆把號碼換了,把家搬了,跟班主任說要調座位,原因只有一個,不想看到你。

你說你悲不悲?舔狗都不讓你做了。


這兩句是說,春光再美好,也有凋零的時候,如同生命之美好,但生命終有盡頭。是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眷念,和人固有一死的悲哀。

第三句寫聽覺,就更哀怨了。鶯鶯燕燕都是很美好的,形容大好春光,形容漂亮姑娘嬌豔的聲音,都是鶯鶯燕燕。可就是這樣的美好,在李商隱聽來,卻是啼哭,是流淚的。

你為女神付出了那麼多,可憐自己連舔狗都沒資格做,這時候的你,是不是看全世界都不順眼?

第四句寫到“最高花”,開在梢頭的花,是最容易受到風雨摧殘的花,命運是非常坎坷了。這是李商隱自喻,他是有才華有抱負的大才子,他又因才華牽扯到朝廷鬥爭,導致一生坎坷,他對自己的生命感到絕望。

再者,李商隱所處晚唐,原本瑰麗夢幻的大唐已經到了崩潰邊緣,他對國家命運也感到絕望。

想到春光、鶯啼、花朵、生命、國家,曾經都是多麼美好的事物啊,李商隱移情及物,想到這眼前的一切美好,都將凋零,黃鶯垂淚,沾溼了李商隱這朵花,淚痕斑斑的李商隱啊,這是人生的幻滅、是國家的滅亡。



也可自話


李商隱的這首詩《天涯》寫於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那一年,盧弘正病逝於春日的徐州,就是那個春天,李商隱的傷痛,有了最直接的出處。

李商隱在徐州的時候,盧弘正待他有知遇之恩,提拔他為節度判官加侍御史之銜,就是這份信任和對李商隱的倚重,讓李商隱對他有一份沉甸甸的感激之情。但是他還來不及感恩,盧弘正便去世了。

當時的李商隱心底,那感覺猶如初生的朝霞還來不及照亮這明媚的春光,眨眼間就已經變成了一片殘陽,剩下的都是滿目的日薄西山,淒涼和無奈之感。

就是在那個春天,李商隱在徐州盧弘止幕府,寫下了這首《天涯》: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
為溼最高花。

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在繁花似錦的春天,我獨自淪落天涯。看著遠處紅日西墜,心中別有一番滋味,難以傾訴。如果枝頭上的黃鶯兒也會啼哭的話,它的眼淚應該打溼了樹上最高處的那朵花。意境深遠,簡潔普通的詩中卻蘊含著不一樣的韻味。從中感覺得到,李商隱對於人生的無奈,和對人生的失望悲哀之情。

張彩田的《玉溪生年譜會箋》點評《天涯》:

春日天涯,點時點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顯然。

清代學者馮浩在《玉溪生詩箋註》一書中說:

田蘭芳曰:一氣渾成,如是即佳。楊守智曰:意極悲,語極豔,不可多得。

清代詩人屈覆在《玉溪生詩意》中也高度讚揚:

不必有所指,不必無所指,言外只覺有一種深情。

李商隱的這首詩的高明之處,簡潔明快,不用典故。李商隱的詩特別難讀懂和解釋,有些詩可以做成多種解釋,解釋起來也往往因人而異。最出名的就是那首《錦瑟》,全詩通篇都在用典。而這首《天涯》是李商隱的詩裡較少數的不用典,且言語淺白的一首詩。

這首詩另一個高明之處,在於託物言志,充滿隱喻。“最高花”指的是詩人自己。樹上最高的花因為無人庇護,遭受風吹雨打,這與有才華抱負而潦倒終身的詩人命運相似。“鶯啼有淚”實際上是詩人自己的眼淚。離家遠遊,漂泊無依,也只有自己才能夠可憐自己了。

李商隱這一生就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錯誤。他自身的才華和品德就像春天裡秀挺的綠樹,但是時運卻置他於貧瘠坎坷的天涯孤旅。

少年時的李商隱恣儀俊雅,才氣奪人,卻早早失怙,缺失了親情的溫暖照拂,他的恩師令狐楚因為愛才而親自傳授李商隱四六文的寫作。同時又有許多欣賞他的才華的人非常的看重他的人施恩與他,但是這些對他好的人不是被貶到別處就是紛紛的去世,只剩下李商隱獨自搖曳在這個世上,獨自的品位這亂世的淒涼。

《天涯》這首小詩,更是增添了詩人的失落之感,悲哀之情。失望、失落的情緒之中,是他對時代和個人前景的憂慮,如同春天的一曲輓歌。



END.


博書


唉,李商隱的詩,總是帶濃濃的哀愁悽慘的氣息。這不,你看他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而在昨天,我剛剛讀過了李商隱的那一首《端居》:“遠山秋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這一首《端居》,給人與無限的哀愁淒涼之意。
接著,您看他的這首《天涯》:“春日到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境毫無二致。在詩人的眼中,這姍姍來遲的春日,雖然終於來到了天涯,但是天涯之處的太陽,已經是快要日薄西山了。一生抑鬱不得志的詩人,哀嘆自己的這一生,一事無成,卻已經快要走到人生的暮年了。“春日到天涯,天涯日已斜”這兩句詩,詩人用他來暗喻自己年華已逝,即便是有功名利祿來臨,但自己已是消受不起了。

後兩句“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抒發了詩人一生壯志未酬、事業未競,如果上蒼還會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那麼他就會像啼叫的黃鶯、像啼血的杜鵑一樣,為自己的目標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死,奉獻出自己的終生。然而,假如終究是假如,如果終究是如果,他們都不可能成為現實。年未五旬的李商隱,終於抱憾而卒。他在《錦瑟》一詩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詩句,竟然成了詩人生命的最後的結局的Cen語。詩人,還是懷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圖片是我用手機拍攝的,侵權必究。)


孤獨的人209381559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這首詩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第一二句是謎語,春去掉日再加上天,就是奏,第二句,天下有日但是日又斜了,那就是吞字啊。李商隱是想啟奏朝廷,江山將要被吞併啊!鶯啼如有淚的鶯字是諧音,指的是自己這個英雄含淚,為溼最高花,最高花是指當朝天子啊!李商隱的報國之情躍然紙上啊!千百年來,幾人懂你啊?我也潸然淚下了。


尹志良285714


此詩冠上“唯美”二字,不僅俗了,還噁心了一把李商隱。

來看這首詩: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料想題主讀了此詩,只解了字面意思,見他又是寫春日,又是寫鶯啼,又是寫淚,又是寫花,難免覺得如錦繡畫圖,春風十里,異常唯美。

可他字字所寫皆是苦痛,滿是惆悵,你若覺得這很美,只因為你不是那個在天涯的人。

他們也有他們的寂寞和痛苦。
  夜深人靜,從大醉中醒來,忽然發現躺在自己旁邊的是個自己連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這種滋味你有沒有嘗受過?
  在歡呼和喝彩聲中,一個人回到家裡,面對著漆黑的窗戶,只希望快點天亮。
  這種心情你有沒有想到過?
  今宵花天酒地,狂歡極樂,卻連自己明日會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
  甚至連今宵酒醉在何地都不知道
  楊柳飛舞,曉風殘月,這種意境雖美,卻又美得多麼淒涼,多麼讓人心碎?

  這種歡樂,你原不願意享受?

這段話出自《三少爺的劍》,正如李商隱的這首《天涯》,天涯落日,對旁人來說只怕美極了,李商隱把它寫得也美極了,可若把你換成李商隱,你還會覺得美嗎?

一個人禹禹獨行,在明媚的春天裡不知道該去哪裡,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什麼地方。

一個人落魄潦倒,走到暮色蒼蒼,看著夕陽西下,不間斷不停歇的週而復始。

一個人仰著頭,看著殘紅謝盡,只有最高處枝頭上剩下的那一朵孤單寥落的餘燼。

沒有人來,沒有人知。

欲訴無人,欲哭無淚。

偏偏這種時候還有鶯兒的叫聲傳來,如果鶯兒會哭,它一定是為最高處的那支花哭泣的。

生在高處,不合時宜,遺世獨立,便難免遭受風雨摧殘,遲早都是隕滅敗落的。

命運的大手左右著一切,再拔尖的,再美好的,終會破碎。

美嗎?

我只感覺到百轉千回又無能為力的悵惘。

李商隱文采斐然,卻一生鬱郁不得志,又何嘗不是那支最高花呢?

---------丸----------


祁門小謝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天涯》這首詩若僅看字面意思,相當唯美:一年中最美的春天裡,夕陽無限之際,花開至盛,黃鶯鳴啼。然結合時代背景卻大相徑庭:晚唐社會風雨飄搖,作者仕途不順、生活失意、感情無託,奈何淪落天涯之時,又值春殘日暮之際,人有情而鳥無意,傷春傷時又自傷身世。該文“意極悲,語極豔,不可多得”。

時代背景:此詩成於855年,大唐王朝已歷289年,在經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元和中興後,進入長達40多年的“牛李黨爭”時期,內憂外患、社會動亂,王朝已日暮西山,走向衰落,即將壽終正寢。作者當時之哀,實在是社會之哀、人民之哀。可悲在如此大好的春光裡,竟找不到一方樂土。

人生背景:李商隱當年僅42歲,正值壯年。然而他一直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仕途始終坎坷不見起色,心中的抱負無法得到實現,一生很不得志,鬱鬱寡歡,心灰意冷。 恰愛妻王氏在851年春夏間病逝,備受打擊。李商隱哀嘆的,正是自己日薄西山的真實生活、內心情感寫照。果然,3年後,李商隱病故。

個人性格特點:李商隱十歲喪父,生活艱苦清貧,又為長子,終日為衣食操勞,性格猶豫、敏感、清高,多情、多愁、多才,仕途不順,一生坎坷,無以解憂,只能以詩言志、以詩消愁,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

其實早在十年前,李商隱就寫出了類似的名作《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那時他只有32歲,壯志未酬,雖有感嘆,但詩意還沒有這般悽婉慘烈!


我就是竹韻


李商隱泉下有知,會不會誠邀題主地府一日遊呢?不是什麼詩都能冠以“唯美”二字的。就如同婚喪有別,在喪禮上不能放太喜慶的音樂一樣;這首思鄉情深的《天涯》,也不適合用溢美之詞。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大部分情況下,在五絕詩裡,詩人極少將同一個意象用兩次。然而,在這首《天涯》裡,李商隱卻把“天涯”這個意象用了兩次。

天涯何意?遠離故鄉之地也。天涯復天涯,足見詩人離故鄉之遙遠。緊隨天涯之後,一個“又斜”字,更是將這種遠加上一層孤獨的色彩。

公元855年,李商隱為了混口飯吃,不得不冒著戰亂的危險,背井離鄉,在千里之外的梓州柳仲郢幕府上班。此時的他,早已是風燭殘年,就如同這搖搖欲墜的大唐一樣。

老時多離愁,更何況這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

春日本來是一個歡快的季節,可是詩人卻提不起一絲興趣。每天看著草長鶯飛,行屍走肉般地為柳仲郢工作。柳仲郢雖然對他不薄,可是李商隱卻更加惦記家鄉。

站在梓州城最高的地方,向西南方望去。詩人看到風塵滾滾,也看到了垂暮遲遲。太陽一點一點地向西墜去,詩人的思念之情卻冉冉升起:我這一輩子,究竟在忙活什麼?我值嗎?

想到這裡,詩人不禁潸然淚下。

一直站到很晚,詩人都不曾離去,直到聽到了夜鶯的歌聲。在故鄉,詩人也曾聽到夜鶯的歌聲,彼時卻是歡快的。夜鶯是不會憂傷的,它們什麼時候都很快樂。一歡一憂之對比,更顯得詩人的離愁。

夜鶯鳥啊,你能幫我捎幾滴淚,點在那朵最高的花上嗎?清明時節,風再起,一定會把這滴淚帶到我的故鄉。


祗樹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第一句春日在天涯,春天自然是美好和希望,可是春天在哪裡啊?居然在那天涯,觸手而不及。看起來希望渺茫,如果沒有了希望,自然十分哀傷。

在第二句作者沒想又補了一刀,即使到了天涯又能如何?那裡得太陽都斜了,也就是快黃昏了。

就連希望都算不上希望,這叫人如何是好?

不過作者也不是完全悲傷,只是悲傷那就不是名詩了。第三句,作者開始反轉,如此悲傷,那又怎樣呢?他說如果小鳥有眼淚的話,他用 小鳥比喻自己,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君子有淚不輕彈,就是哭,也要把淚水放在最高的花兒上,也是就說作者是打不死的小強,就是消極了,那也得拼命搞一番事業出來。

最後的勵志反轉才是全詩重點,之前的環境描寫則是襯托。


狐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