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开始放下手机去读书?

三省格格


现在放下手机真的好难,前两天手机被偷,用旧手机的那两三天,心里发毛,像是丢了什么重要东西,偶然间看过一期节目,其中一个主持人说起了最近看过的一本书,那本书竟引起了我的兴趣,就去买了会来,一下午,没碰手机,午后的阳光晒进来,暖洋洋的,竟回到了小时候看书的感觉,从那天开始,自己也有意识的想多读点书,买的书也很杂,但是只要感兴趣就买来看,手机还是放不下,但是隔几天就拿出书,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书



木子屋a


真正做到放下手机安安静静看书是18年底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买了个kindle。

在入手kindle之前,身边有人劝我:不要买,买了就是用来压泡面的。你看我的kindle,都积灰多久了。

幸好,我没把这番话听进去。

刚买kindle那几天,我是激动的整晚整晚都抱着它睡觉,三天一过,新鲜劲没了,看书时间频率也大大下降。

但我有一个习惯还行,就是爱把kindle放在床边。每晚一上床就看到了它摆在了那里,惯性也就拿过来看两眼,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也不想玩手机了。

到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每日阅读一小时的习惯。这也多亏了《微习惯》这本书,因为一开始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每天翻看两页书。心情不好、困意袭来的时候,我也坚持着看完2页书,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养成了放下手机看书的习惯。

不少人会质疑,你不玩游戏,不刷抖音,每晚花一小时看书,难道不是与社会脱节,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么?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无法准确说出读书的好处究竟在哪里,但是通过读书,我开始对书里的情节、书中的道理、书外的世界进行了思考,让我的生活多了不少乐趣。

此外,通过阅读,我也逐渐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不管白天工作多么繁忙,晚上读书时刻都是最轻松的。通过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时而置身于巴黎圣母院,时而穿越回明朝万历年间,这种生活之外的生活,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同时,通过读书以自省,以明目,以观天下,何乐而不为呢?





浅浅悠


我卖房子时,客户在微信圈里发了一套欧洲游,搂着美女喝着红酒,这时我放下手机去看书。

我送快递时,到一个国际化的小区,虽然手机有导航,但是在诺大小区中仍然找不到他的家,我看着英文的指示牌,我放下手机去看书。

我去面试时,当面试官看着我的简历上的学历皱着眉头且告诉你经验十足,但学历不够,我放下手机去看书。

我上夜校自习时,我正在兴高采烈的刷头条时,老师走过来给我后脑勺一巴掌,说就你这么丑,还不专心,怎么会成功?此时,我放下手机拿起书!



窝谋


说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吧!

杨叔叔是以前是在我们村上来小卖部的,我记得小时候去他家买辣条的时候就经常看见他捧着一本书在看,有一次我就问他。

杨叔叔,你为什么每天都在看书呢,书里有好东西吗?他笑着和我说,书里的东西可好了,你看见对面那座山了吗?书里会告诉你,山那边世界是什么样的。

后来杨叔叔家因为小卖部的生意越来越好,就举家搬去镇上住了。

今年去杨叔叔家玩,一进门就被好大一排的落地书架吸引了,藏书更是数不胜数,现在的杨叔叔七十多岁了,还是保持着每天都要阅读的这个习惯。

而他的下一辈更是深受杨叔叔的影响每个人都热爱阅读,待人谦卑有礼。

我不能说杨叔叔的一切都是读书带来的,但是他的眼界一定是,杨叔叔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告诉我,读书,真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一生。

愿我们每天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给灵魂片刻宁静。



要努力的圆圆


因为穷,还有就是不想堕落,想充实自己的心灵。我毕业第五个年头了,在之前一家公司做了三年,出差比较多,大部分都是留守现场,进行机器日常故障处理,前期要做,要做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当时间久了,自己经验丰富了以后,闲暇时间是史无前例的,我曾经两个星期不出宾馆的门,吃喝全是外卖,就在宾馆里打游戏,看电视,客户的员工说,我过得是神仙一般的日子,我笑了笑,但是那时候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

我大学时,不说是个学霸,也是经常泡图书馆,我从小喜欢看书,文史类,小说,诗歌,看了也有几十本那个样子。那时候感觉心里很充实,也不怎么喜欢打游戏,每天会写日记,记读书笔记,运动,篮球,足球都很喜欢。后来,果断从那家公司离职了,虽然当时老板还是象征性挽留一下,虽然和同事关系很好,但是真的很想断了自己的后路,让自己振作起来,唤醒自己的内心。

裸辞之后的我,开始每天六点起床,在冬日的早上晨跑(我知道早上空气不好,但是为了激励自己,管不了那么多),背英语,白天去公共图书馆看书,晚上买菜,回出租屋里自己做饭,晚上坐在飘窗上,听着古典音乐,看几首古诗,也是很有韵味的一件事。

现在我重新找了一家公司,虽然待遇不如以前那家,但是始终是向上走的,再也不想迷失自我了。读书,是和自己灵魂和解的最佳路径,让我们一起阅读吧,加油!


Sprite28


说实话,小编在上大学之前真的没有读过太多的课外书,初中时期虽说是买了初中生必读书目,但也只是买了,从来没有读过。放假布置的读后感作业都是找度娘解决的,而且是在开学的前几天,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呢?

上了大学之后,同宿舍有一个非常爱读书的舍友,而且给人感觉就很不一样,对,就是那种读书人的气质。然后,为了让我的气质更加吸引人,也开始了我的漫漫读书路。

刚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那就照着经典买吧,经典准没错,可是买回来才发现,经典好像没有那么适合刚刚开始读课外书的自己。

然后就选择了一些比较易懂的书,比如《活着》《撒哈拉的故事》《乔布斯传》《我们仨》等一些入门级的自己比较喜欢而且能够读的懂的书。里面的情节比较吸引人,自己看得也开心,最重要的是不会排斥读书。


慢慢读多了之后,开始涉猎各国文学著作,想去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写作风格,了解他们的文化,当地习俗等等,不知不觉的就会
上一个小小的台阶。

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自己开始买的那些经典的书籍再重新拿出来读一读了。

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一直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女孩子打扮固然重要,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你的气质。

你的气质就来自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处过的人。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读书可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国家的文化习俗,还能在书中经历各个时期的不同背景下发生的事件……


所以,不是你不喜欢读书,只是没找到你喜欢读的书

琪琪来推荐几本入门级的书

《我们仨》

余华系列《活着》

三毛系列《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等

东野圭吾系列《解忧杂货店》《白夜行》等

财富系列《富爸爸穷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建议大家在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可以读基本关于理财的书,这样非专业的同学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些财务相关知识,学着去理财,看了之后感觉会刷新你之前的一些理财观。比如,买房子真的是投资吗?什么情况下你买房子才不会亏损?为什么你的生活子那个是很拮据?


琪琪的日常


每个出生在农村孩子,都会比城市的人更加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优势,也没有有钱的爹,只能靠学习去改变自己。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有多么农村人多么的艰难。


从你考入大学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优秀的人越来越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和城市的人差距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农村孩子除了踏实学习以外,没有什么其他技能,经常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会弹琴,会游泳,会街舞等等,每个暑假都要去国外旅游,国外学习。


突然想想自己,一无所有。妈妈身体也不太好,我念大学的钱都是爸爸幸幸苦苦在工地着挣的,每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自己的爸爸还在工地上有苦又累的工作着,还在给你挣学费,所以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为什么要努力,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



每当我考试拿到奖学金的时候,父母脸上是多么的光荣,多么的幸福,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

农村的孩子,对于学习,你并不是为了自己,你也是为了以后一家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一家人都会为你成功而风光,加油,只有踩到巨人的肩膀上,你才可以笑看这世界。


Fan757125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

我爸爸说他们那个年代借书很难,看武侠和外国名著就是禁书,他能借到书以后就躲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废寝忘食地看。看了很多很多世界名著。

在父亲的好基因下我也十分酷爱看书,看的书也很广,小学的时候放暑假看报,剪报,贴报。看完了我自己的杂志以后就翻我父亲书柜里的武侠小说看,也看得十分痴迷。

尤其是到了高中,世界名著便成了我捧在手里最多的书,看完一本又一本,几乎是看了所有的外国名著,当然也包括了国内的很多当年流行小说散文和像咬文嚼字,圣经这类的书。

上了大学,图书馆便成了我最爱去的地方,每次允许可以外借五本,我每次都会借五本出来看完还了再借,那里简直就是我的天堂。看了很多历史人物传记和各类群书。

再到工作以后看书的时间便渐渐少了很多,看电子书的时间多了。工作再到创业,好像自己一直都在忙忙忙,直到去年生意失败以后才被迫停下来,回头看以前忙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自己以为的瞎忙。这才有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停下来拿起久违的书看起来,感触还是挺深的。

每天催债的电话很多,犯上了手机恐惧症,对手机有了抵触情绪。越来越讨厌手机,这又让我拾起以前所存还没有来得及看的书,再次翻阅起来,还有一些以前看过却慢慢忘记了,或者以前看和现在看的感悟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在没有钱再去添置更多的书籍,但我会在网上下载一些电子书,在我最艰难的日子里我看了郑念的《上海生死劫》,余华的《活着》,他们成了我精神的支柱,活下去的勇气。我们的生活再难也没有难过他们,他们都如此艰难地在活着,我的确是身负愧疚暂时失败了,但我知道我总能在书里,在他们的人物影子里找到自己活下去的方向和勇气,还有余生活得精彩的动力。



奈雨尘


有很多理由让你放下手机去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更多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视野。

以前刷手机到半夜,到了半夜依然发现自己还在熬夜,到第二天黑眼圈,一脸困意,一身懒散,这是怎么了,这还是以前在上学的那个我,这还是以前在学习早睡早起的那个我吗?

那时候每天打打篮球,多多少少有点小腹肌,怎么,现在全变赘肉了。

在面对日渐颓废的自己,面对镜子面前颓废的自己,我渐渐有了危机意识。

有了危机意识,才会让一个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扑朔迷离在眼前,忧虑在后,心头凉一阵热一阵。

危机意识在人的某个阶段会争先出现,出现了你有可能会意识到,有可能意识过头了,总之一个时间段让你出现另一个时间段的恐惧,换一种说法就是:在这个时间里,你会出现对未来的恐惧。




回归到我们的主题,是什么让我真正开始放下手机,知迷及时反:

真正放下手机,只能归结到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读什么书呢?先从自己喜欢的入手,然后拿起一支笔,翻开一个笔记本,摘抄你喜欢的句子,句子后面加个括号,括号里面写上你的想法,括号外面是你阅读的收获,括号里面就是你思考的收获。

阅读收获:

阅读是你与文字之间的亲密接触,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只需要你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每一段篇章,每一次与文字之间的感悟。

当你认认真真读完你人生的第一本书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一小半,你会权衡看手机和看书之间的利弊,看看衡量一下那个更有利,那个更有弊。


思考收获:

思考致富,思考快与慢,关于思考的话题真多。

思考收获才是你真正的收获,这种收获不亚于你在手机不知不觉度过好几个小时,看手机不是唯一可取,也不是可取的唯一,但是,看书是唯一可取最好之处。

等你思考到一定的境界之后,你的思维的提升会让你更多发现自己不足和某方面的优势。


艾卜伯克


我第一次放下手机拿起书是在10年前,那年我18岁,在那年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高考,在高考分数可以查询的当天,我依旧拿着手机看着小说刷着QQ空间,我在QQ上得知我们班考得最好的一个同学分数超过了重本线70分,我的同桌的分数也上了重本线;我都没有勇气去查询分数,只是默默的放下手机,拿起了放在房间角落里已经满是灰尘物理课本。第二年,我考出了让人嫉妒的成绩。

我第二次放下手机拿起书是我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那年,我在一家机械行业的公司做设计员,那时在工作中遇到好多问题,自己觉得很难的问题去请教老的设计员,人家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解决了,有一次我连行业内的一个专业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老设计师给我讲解的时候我也是听得云里雾里的,那天晚上我回到宿舍再也没有兴趣去玩手机,而是拿起了放在抽屉里厚得让人头疼的专业书,我坚持了两年,后来我代表公司在一个专业的交流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现在我也会经常买书看,如果前两次是因为危机感和求知欲,那么现在肯定是一种习惯;虽然当今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我还是喜欢读纸质的书,书本拿在手里能让我我感到踏实,可以安抚我浮躁的心。


高中时喜欢都一些鸡汤类的书,比如《读者》和《青年文摘》,让我得以在正确价值观的沐浴之下成长;上大学时喜欢都金庸和古龙,沉浸二位大师笔下的江湖里,心中满满的侠义之气,也不知不觉之中熏陶出一身正气;参加工作之后喜欢钻研专业书籍,自然也在书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更多的是读一些历史、传记、人文之类的书籍,是因为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内心一片荒芜,我想让自己的灵魂早日脱贫。

其实读书是一件并不比玩手机魅力小的事,如果你愿意拿出玩手机一半的时间来读书,我相信你看到的世界一定比抖音精彩,比微信更有营养。朋友!从今天起,放下你的手机,安静的读读书吧,你一定会在书中遇见一个精神和身体都更加健康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