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实用(之一)

  • 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祖师以歌诀形式口传于世的经典著作。技击四十八法对步法、身法、掌法、动静、虚实、伸缩、进退等变化作了详尽指导,使技法或明而用之;或暗而用之;或刚进而用之;或柔退而用之;或指上而击下;或指下而击上;或指左而击右;或指右而击左;或指前而击后;或指此而击彼;或彼刚而我柔;或彼柔而我刚,极尽变幻莫测之能。
  • 进攻如同炮出膛,防守恰似风摆柳。
  • 悠来荡去只半步,拧旋走转法亦良。
  • 八卦掌技击歌诀“步法”曰:“未从动梢先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出入进退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
  • 浅释:此歌诀道出步法在技击中的重要作用。从肢体论之(九节劲),手臂三节劲是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膀为根节;腿脚三节劲是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身体三节劲是手为梢节,腰胯为中节,脚为根节。全身九节劲一定要明了,一定练到。那么,歌诀讲“未从动梢先动根”的“根”是指身体什么部位呢?确切地说,是指身体整体动转不断变化的根,就是脚,脚就是“根”,劲由根发。那么,手为梢节,腰胯为中节。找准哪是梢哪是根,就知道劲从什么地方发出了。劲由根发是法,是八卦掌炼劲、找劲、出劲、蓄劲、发劲之大法。这就是“未从动梢先动根”的根本原因,劲由脚底发出,达胯、腰、脊、肩、肘、腕、指,此为正劲。击人,如同海浪掀翻,恰似狂风怒卷。“手快不如半步跟”,不论掌法如何巧妙快速,还必须配合好步法变化,特别是“半步跟”之技,近身、追敌、发劲,是为技法之妙用。步到劲到,步落劲追。
  • 八卦掌之步法特点,摆与扣,进与退,于转换之时,只须半步之变,谓之“半步当先”。进攻发劲,闪开避脱,也以半步为宜。如步子大,距敌就远,进攻防守费周折(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绝对的,功夫高者于大开大阖,大摆大扣中就可将人击出)。“半步当先”是八卦掌技击中最常用、最灵活、最善变之致胜步法。待步法习练纯熟,制人防身就可得心应手“而安神”了。
  • 举例说明:《八卦八形游身连环掌》第一掌“乾卦转身狮形掌”第一式,狮子戏球,练法:(1)、起首面北屈蹲,右足蹬劲,左足向左后方摆步迈出一步,踩劲落下,身躯左旋同时,左掌随身左旋向左方拧带,虎口朝下,掌心反朝前。右掌屈臂向外推,拇指朝下,掌指斜向左方,眼看右掌。(2)、上动稍停,左足蹬劲,右足向左足前扣步同时,左掌臂内旋在体前翻转成掌心斜朝上,旋即右掌臂内旋,掌心向上成托掌,眼看左掌。(3)、上动不停,右足蹬劲,左足向身左后摆步迈出,紧随其后右足跟进半步。左掌臂内旋,翻转成掌心向下,向身左后方俯掌穿出,右掌随左掌一同向身左后方穿出,左掌上,右掌下,相距尺余,眼看右掌。
  • 劲意:“狮子戏球”,自左至右撩托之劲而起,双掌似托一球转运,手臂不可用劲,一摆一扣须连贯无隙方为妙。摆步之际身躯左旋,也可抖身而旋。左摆步须在右足蹬劲而起之时摆步,才干净利索。左旋身旋到极限才能生出劲力,是右足蹬劲促使身躯左旋,身躯左旋带动左掌外拧。右足跟进半步时劲力可达双掌。左掌臂内旋与右托掌“戏球”时不可用拙劲,须借助足下蹬劲而摆而扣,使身躯旋了再旋,使双掌如同托着一球而戏。
  • 用法:对敌时左掌有捋带、撩击之意。右掌向外撑开,推、挂敌之手臂,双掌同时运动为“戏球”,左掌为拦截,右掌为穿击。周身须整合一气,双足瞬间变换蹬劲,身躯才可旋了又旋,双掌臂内旋和臂外拧一定要在足之蹬劲作用下进行,边拧旋边运行,好似拧绳子上劲一般。身躯两次旋劲不可断,第一次旋至极处便是第二次旋劲开始。“半步跟”应闪电般跟进,蹬劲瞬间发生在前左足,双掌劲力饱满。
  • 如敌人在身左后偷袭,你可矮身避过拳击,顺势旋身撩击其裆、腹部。也可左摆步左旋身,左掌臂内旋拦截其拳同时,左足蹬劲上右足,继续左旋身出右掌穿击其面部。又如,对手化解你进攻之招,你乘势左掌托起其臂,右足蹬劲同时,左足进步其裆,左掌往高处托其臂,旋即右掌穿击其面部。
  • 注:进攻像炮弹出膛疾速,不给对手喘息之机。防守像风吹杨柳柔和自然,叫对手无所察觉。特别是“半步跟”,是助劲、补劲、追劲。应练好会用。
  • 回身御敌三步连,旋身又拧技法藏
  • 狮子张嘴勇猛狠,欺身近敌显柔刚
  • 八卦掌技击歌诀“连步法”曰:“连步必三费功夫,使手要简自然无。搭手转身是空手,机会恰巧是江湖”。
  • 浅释:此诀仍叙步法之变化,着重阐述步法变化要短而速。短了才能速,速了又能短。步法变化有连环步、进退步、倒步、跨步、歇步等,都有各自之妙处。但八卦掌讲究简单而妙用的步法之技,对敌时则因人而宜,因地制宜,不拘泥于成法。功夫有成者将“成法”打花打散,从中变化出好多新技法,谓之活学活用。否则,反被“成法”所牵制,用不活周折多效果反而不理想。“使手要简自然无”,没有法便是真法。身法、掌法变化须自然、简单,像开门进屋,端杯喝水那样自然而然。较技中运用什么招术,不可能有硬性规定,用刚用柔的可能性都存在,务求简而捷。在随其势顺其劲同时而制其人,方为上乘之技法。“搭手转身是空手”,乃虚虚实实之理之法。八卦掌与人对阵,注重技法之妙用,搭手就推、搭手就穿、搭手就撞,搭手就转身,走而变之,变而击之,击则中之。搭手诱敌,迫使其出招迎拒,或旋身或拧身击之。这个搭手可谓“空手”,但必须像迎头痛击般与敌搭手,使其因突然出招而失去重心,身形不稳之际出招击之。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恰巧是江湖”之说。
  • 举例说明:《八卦八形游身连环掌》第一掌第二式“狮子张嘴”,练法:(1)、面北屈膝而站,左足蹬劲,右足向西南轻移,身躯向右旋同时右掌朝右捋带,高于肩平,虎口朝左,掌心朝外,眼看右掌。(2)、上动不停,右足由踩劲变蹬劲,左足扣步于右足前,身躯随之右旋,借旋身之际,左掌托、穿于身前,高于眉齐,掌心朝上,掌指朝前,眼看左掌。上动稍停,左足由踩劲变蹬劲,右足向左足后倒一大步,身躯由右旋变右拧,双臂、双掌随右拧身之劲向身右、身后圆形转行,高于肩平,右掌掌心朝外,掌指朝上,左掌掌心向上,掌指朝前。身体始终保持蹲踞状态,此为“虎坐”之势。形成身体向东方,而双掌却向着西方。双臂、双掌与右足后倒步要齐起齐落,不可产生缓、滞。头顶劲,眼视双掌。(3)、上动稍停,左足蹬劲,右足向身前迈进一步,同时身躯左旋,右掌借左旋之劲向上、向前穿击,左掌随着向身左推,拇指朝下。侧身空胸,溜臀收肛,双目前视。劲意:此式为进步、倒步、又进步,亦是摆步、倒步、又摆步。三步也好,两步也罢,临敌时随机应变为上策。步法变化时须下柔顺而上刚健;身法变化时须旋中有拧;拧中有旋;掌法变化时要内旋与外拧相结合。如此,周身方能生出活劲。着重旋身拧身中肩胯相合、双臂相合、双掌相合,故日“狮子张嘴”。因取其身活腿健脚灵,而旋身、拧身出击。以其尚柔韧之劲,故转行轻灵敏捷,没有呆滞之形。功到纯熟时,拧身回旋,左右皆翻。似云中之龙,悠游腾挪,其游身之飘忽,精神之机警,姿态之潇洒,美妙绝伦。
  • 用法:临敌之际,有撩敌裆、腹之意,而后进步防中有打,打中有防,可使双掌里旋、外拧饱含劲力。如对手众多,则迂回趋避,指前击后,指左击右,可明而用之,可暗而用之,乘虚击敌,尤为能事。拧身击敌,旋身击敌,皆以摆扣步法不断而换劲接劲。游身蹲踞,连环纵横,如影形随,气势震敌。
  • 对手从右侧进攻,你矮身避过同时,左足蹬劲,右足移出,身躯右旋,右掌撩击其裆、腹部,眼看右掌。如敌侧身避过,又以左拳击打你前胸,你撩击之掌变外拧截其腕部,旋即右足蹬劲,进左足右旋身同时,左掌穿击其面部,或双掌撞击其胸。假若身左侧之敌突然击打你后脑,你右足蹬劲,左旋身,左掌拦截其臂,继续左旋身进摆步,疾出右掌穿击其面部,或推击其胸部。“狮子张嘴”之式为双掌相距尺余,一刚一柔,一上一下,一截一击。步法不断;身法不断;掌法不断,方显现出“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之势。摆扣步法似龙行,双掌刚柔变不停高低进退随机换,推托带领我怀中
  • 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之“迈法”曰:“功夫本从弯步来,双手变化随步开。高挑低搂横掩蔽,推托带领不离怀”。
  • 浅释:“功夫本从弯步来”,八卦掌功夫是由拧旋走转中“走”出来的。那种滔滔不绝又连绵不断圆形转走,就是走弯步。地球围绕太阳转,永无止息。八卦掌的拧旋走转完全符合这一原理,环而无端的弯步转行,练的是气与劲相合,是“一阴一阳谓之道”。对敌时战略战术变化上,不是一走了之,而是以摆扣步法,也就是弯步和身法、掌法生克变化应敌制敌。双掌刚柔转换是紧随步法、身法的变化而变劲。所以叫“双掌变化随步开”,又叫“掌随步开”。“高挑低搂”时要做到意动形随,心动劲到,如此,方能练出“横掩蔽”之功。“推托带领不离怀”,八卦掌于技击中,将推、托、带、领作为随时即用之技法,动步就推,近身就托,拧身就带,旋身就领。抽招换式,随机应变中暗含推托带领,谓之“不离怀”。
  • 总之,八卦掌功夫之炼是从弯步而开始。然,八卦掌的技击技法是靠弯步而取胜。
  • 举例说明:《八卦八形游身连环掌》第一掌“干卦转身狮形掌”第三式,“狮子探爪”。练法如下:(1)、面南而站,屈膝弯步,右足蹬劲,左足向身后、向左后弯步迈出一步同时,身躯左旋,左掌向后推、带,身躯朝东北方,掌心朝外,掌指朝上,眼看左掌。(2)、上动不停,左足踩劲变蹬劲,身躯左旋,右足向身前迈进一步,足尖微扣,右掌随势由身前向身左(西北方)画圆穿出,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左掌向外截、推,双掌相距尺余。(3)、上动稍停,右足踩劲变蹬劲,同时右掌臂内旋向左肩处落下,掌心朝下,掌指朝左。身躯右旋,左掌拧转着向右腋下穿击,掌心朝上,掌指朝右,(4)、上动稍停,右足蹬劲,左足向身后方摆步迈出一步,同时身躯左旋,左掌由上动之穿掌,穿至右臂外侧极处,旋即掌心朝上如托物托起至面前,臂外拧成竖掌,随着身躯左旋向身左画圆,至身左侧顺肩落下,掌指向前,掌心朝下,右掌顺势护于左肋,眼看左掌,身体朝东方。
  • 劲意:“狮子探爪”,气贯十指,犹如钢针,旋身、拧身、转身、翻身而穿而刺。大摆大扣,摆步而撩击,扣步而穿击。大旋大拧,旋身而柔防,拧身而刚击。抖身而后拧身,拧身同时发劲,势如破竹。重点为步之迈法,八卦掌之步法,不是直着运转,而是弯着迈去,?着前行,探着前踩,而且双脚平起平落。
  • 八卦掌步之迈法,总的说来摆扣步法的变化尤为突出,摆了又扣,扣了又摆:摆中有扣,扣中有摆。双足劲力变化为踩劲变蹬劲,蹬劲变踩劲,踩了就蹬,蹬了就踩。谓之“虎踩、虎蹬”。足下之劲力转化到双掌上,踩劲化为柔劲,蹬劲变为刚劲。前脚变后脚,后脚变前脚,就是踩劲与蹬劲的转换。前掌变后掌,后掌变前掌,就是刚柔劲力的变化。踩劲、蹬劲发出,达于脊、肩、肘、腕、指。特别是摆扣步法变化,必须是弯步而迈,弯步而变,正所谓迈步如猫行。也正是“功夫本从弯步来”的道理。
  • “功夫本从弯步来”,此诀是经典语录,习者应仔细参悟。只有弯步才能“走”出踩劲和蹬劲;只有弯步才能产生劲从根发之功夫;只有弯步才能连环纵横;只有弯步才能使腿弯处大筋炼出弹簧之劲。
  • 用法:敌用双拳击来,可矮身让过,反撩击其面部。功夫有成时可足下蹬劲而拧身击之。右足蹬劲,左足前移,左掌拦截其攻来之拳脚,右掌顺势穿击其面。或右掌画圆压其手臂,左掌从自己右腋下穿击其胸,谓之“狮子探爪”。如:左掌挑起对手击来右直拳同时,右足蹬劲,左足向其裆内摆步插进,身躯左旋之际,右掌穿击其面。
  • “狮子张嘴”之式,在足下踩、蹬劲力不断转换时;在身躯或旋或拧不断变换时;双掌刚柔劲力不断运用时;双掌始终保持着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张嘴”似的圆形运转。
  • “功夫本从弯步来”,是八卦掌腿法之需;是劲力之来源;是功夫之大成;是拧劲加旋劲;走劲加转劲;全身拧成一个劲的重要之基。
  • (本文作者为吉林省武术协会八卦掌分会副会长、副秘书长)
八卦掌技击四十八法实用(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