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朝有高速路嗎?那個時候的快遞是什麼水平?

到碧峰


中國在唐朝時期,經過貞觀之治,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人文均已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大唐帝國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大帝國。憑藉當時的政治制度,國力,民力,技術水平,以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各地經濟快速發展和文化交流,修建一批類似於秦直道(或者叫高速公路)的大項目,大工程,對大唐帝國而言不是什麼難事。當然,當時修建的所謂高速公路與現在的高速公路不可同日而語。受當時認知水平,技術水平,交通工具的侷限只能修築大量供快速傳遞官文,書信,少量貨物,且可以夜間行走,受天氣影響不太大的道路,稱之為官道或驛道,此為當時的高速公路。比如,馬匹,在當時算是最便捷,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所修官道只要晝夜可供馬匹快速行進,途中有換乘之所,糧草添加之地,行人休息之居,便可稱之為高速公路。

當時,大唐帝國為了與西城各國發展經貿往來,修築長達萬里的驛道,直通西域各國,甚至可到達當時的大食帝國。修築了直通朝鮮的驛道,直通嶺南(即現在的廣東廣西一帶)的驛道,直通揚州的驛道,直通榆林的驛道,直通太原,大同雁門關,居庸關,山海關,天牢關,函谷關,劍門關等戰略要地的官道。

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時期,經過幾代人的修築完善,官方驛道已初具規模,條件已越來越好,行進越來越方便快捷,已初步具備了堪稱高速的公路了。例如,當時的楊貴妃喜吃荔枝,快馬加鞭從嶺南快速抵京城長安而不腐,足可見官道速度之快,驛道之順暢,配套之完善,絕對堪稱現代快速業的鼻祖。即便是現代除去空運,其它任何快遞方式要想從嶺南運送荔枝到北方的西安也至少需要三天才可收到。何況千年以前的唐代!


張京榮史觀


唐朝是中國的盛世,唐朝的疆域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國土面積最大時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控制了南至羅伏州(今屬越南)、北括玄闕州(今屬俄羅斯)、西及安息州(今屬烏茲別克斯坦)、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如果沒有便利高速的交通設施和通信機制,根本無法管理如此龐大的帝國。


唐朝的高速公路稱為驛路,是整個郵驛系統的基礎設施,另外,驛路上建有驛站,配置管理人員,安排驛站田產和經費,以及所需要的各種交通工具馬、車、船、駱駝、驢等。並有軍隊保障安全。通過《唐會要》、《大唐大典》等國家法令,建立了相當完善的郵驛制度,從而保證大唐帝國人員、信息、物質等的高效傳送,保護帝國的安全,並推動了全國經濟的發展,支撐了與世界各國的密切往來,大唐長安在當時世界真正是一座國際化的都市。

唐朝的驛路四通八達,以長安為中心連接全國各地,包括大運河、海上絲綢之路和陸路。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在《館驛使壁記》中記載,有七條重要的放射狀的陸上驛路,通往全國主要地區。

第一條是從長安到西域的西北驛路。自長安經涇州、會州、蘭州、鄯州、涼州、瓜州、沙州,直達安西都護府。

這條驛路也是玄奘西行所必經之路,是連接西域各國的主要通道,需要經過多個重兵把守的關口。

第二條是從長安到西南的驛路,自長安經興元、利州、劍州、成都、彭州、邛州,直達今川藏地區。

第三條是從長安至嶺南的驛路,由長安經襄州、鄂州、洪州、吉州、虔州直達廣州。

第四條是從長安至江浙福建的驛路,由長安經洛陽汴州、泗州、揚州、蘇州、杭州、越州、衢州直達福建泉州。

第五條是從長安到北方草原地區的驛路,自長安到同州,再經河中府、晉州、代州、朔州,直達北方單于都護府。

第六條和第七條則連接山東和東北地區。

唐朝的驛路修建的非常寬闊,“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當時的郵驛或快遞的效率也非常高,中央的政令從發出後,兩個月內就可以推行到全國各地。

而且,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的快遞速度,官方都有嚴格和細緻的規定。

例如,水路方面,逆水行舟和順水行舟有不同規定。逆水時,河行30裡每日,江行40裡每日。空船行駛,則河行40裡每日,江行50裡每日。在順水中,則無論輕重,一律規定河行一日100-150裡。而速度最快的馬遞,最快的要求為每日500裡。這種速度,即便放到今日,沒有現代化設備的情況下,也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


關於唐朝的快遞,歷史上最有名的當然是楊貴妃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據說送到長安時,荔枝上還掛著露珠,描寫雖然有些誇張,不過這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朝完善的郵驛設施和高效的快遞能力。


沅汰


這個思維慢了800多年。從大秦統一六國開始就有了高速路,而且加急快遞速度一天能達到800裡,傳遞消息的水平一點也不比現在差。最重要的一點是,節假日從來不堵車。

第一條高速路是秦朝修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大將蒙恬徵了30萬民工,一鏟一鎬開山闢路,修了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南起咸陽,北至九原郡,共穿越14個縣,總長度大約800多公里。秦直道整個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的寬度亦有20米。按現在的公路標準,雙向6車道,每條車道約3.5米,6車道也就21米左右,那麼秦直道平均寬度應該超過8車道,而且很少有彎道。

唐朝高速路稱驛道

唐朝時,全國了成熟的交通網絡,高速路稱之為驛道,又叫官道,每30裡修建一個驛站,用來提供馬匹和補充快遞人員飲食。

唐朝已經把郵驛形成法律條文,對快遞業務有嚴格的速度規定。

根據《全唐文》《唐六典》《廄牧令》等文獻記錄,按唐代郵驛法律規定,陸驛快馬“日行六驛”即180裡;再快要日行十驛,即300裡;急件要求“日行二十驛”,即所謂“六百里加急”;最快是“八百里加急”,要求“日行二十五驛以上”,也就是說,至少750裡。

誤了事後果很嚴重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八百里加急”送到時,信使都累的跌下馬來趴下動不了,這可能真是當年的情形,因為重要的秘密信件規定換馬不換人,一個人連續騎馬24小時以上,肯定受不了。

為什麼信使這麼拚,除了賞金外,更可怕的是嚴苛的法律督促他不能停步。

《唐令》《唐會要》《衛禁律》等典籍裡都有規定,普通文書在途中耽誤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兩天加倍,最重可處徒刑兩年。若耽誤“六百里加急”,則罪加三等,如“八百里加急”沒按時送到,並導致軍事上嚴重後果者,驛站所有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具不分良賤,皆連坐處絞”。

一封信遲到的要害死多少人啊!


聾王侃史


快遞這兩個字用的不對,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秦直道,雖然被司馬遷評為勞民傷財,但這也不影響他的軍事作用,到了唐朝,道路的發展雖然比不上秦朝,到也到了四通八達的地步,並且許多的地名中都帶道字,這也說明了唐朝公路是比較完善的了。


萬卷古今情


現在有些地方說的官道就是當時的高速公路,楊貴妃想吃荔枝就是飛馬送來的,從南方到西安…


史海孤舢


這話問的,請把朝代提到秦朝。“直道”知道嗎?在當時就是高速路。


大健041029


現代高速公路是跟古人學的,秦朝叫馳道,唐朝時就叫驛道驛路了。驛路上有驛站,跟現代的服務區相似。所以說古人的智商不比我們低,甚至還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