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也曾結婚生子?他到底是人還是神呢?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佛陀是誰?

他到底是神,還是人?

佛陀的一生,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

當我們開始學習佛學時,我想我們首先要回到佛學的源頭,也就是佛陀本人。那麼,佛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佛陀成佛之後,有人問佛陀:“您是神嗎?”回答:“不是。”又問:“那麼,您是人嗎?”回答:“也不是。”“那麼您到底是什麼呢?”佛陀回答,我是覺者。

這個“覺”,實際上就是佛的本意,就是“覺悟”、“覺醒”。佛陀把自己定位為一個覺悟的人、一個覺醒的人,這樣就是佛。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所以我們現在講拜佛,其實不是拜一個神仙,而是拜一個覺悟的狀態、拜一個覺悟的人。

那麼這個自我定位,使得佛陀和其他宗教領袖,比如基督,非常不一樣。佛陀從不讓弟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認為個人崇拜會阻礙你的覺悟。

佛陀總是把自己看做一個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唯一不一樣的呢,是他已經洞察了存在最深的秘密,或者說真理,也就是法。他認為,我們只有全然地去覺知這個法,才能喚醒我們的內在,走向覺悟和解脫。

雖然佛陀要求弟子們以法為師,也要求弟子們不要偶像崇拜,佛陀自己也從不把自己看作神,但作為一種宗教,在流傳的過程當中,信徒們還是會把創始人神話化,還是會有所崇拜。所以,在佛教的話語體系裡,佛陀的生平帶有一些神奇的傳說。

佛教裡把佛陀的一生,歸納為“八相”,大意是佛陀一生的八種形態,或者說,佛陀成長的八個階段。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第一個階段是降篼率。降生在篼率天。但既然是降生在天上,說明佛陀不是普通人那樣從母體出生,而是自己從天上來到人間。

第二個階段是托胎。雖然是自己從天上來到人間,但也不能從天上自己飛下來,還是要像普通人一樣,從母體出生。所以,就要托胎。佛陀所託的母體,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王后摩耶夫人。

摩耶夫人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六隻牙的白象,口裡含著蓮花,在美妙的樂聲裡從天而降,走向自己,把蓮花放進自己的體內,她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愉悅;隨後就懷孕了。

第三個階段是出生。當時的印度有一習俗,女子在生產之前要回到孃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時動身回家。當她走到藍毗尼園無憂樹下時,心中有異樣的感覺,同時覺得身體有點不穩,想去攀附樹枝,不想樹枝自己垂到了她的手邊。就靠在樹邊,王后生下來太子。也有的文獻說是,佛陀是從摩耶夫人的右腋下出生的。

小太子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是最後一生,不會再生。我將用偉大的法雨撲滅地獄之火,讓眾生獲得幸福。”這一天正好是逢中國農曆四月初八,即為佛誕日。

每年這一天,全世界的佛教徒和在家的信徒會集合在廟裡,供奉太子佛像,舉行法會,用香湯浴灌太子佛像。所以叫做“浴佛節”。關於佛陀出生的年代,有很多說法,流行的有兩種,一種是在南傳佛教裡,佛陀出生於公元前624年,而我們中國人一般把佛陀出生的年代定為公元前565年。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第四個階段是出家。佛陀出世後七天,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佛陀是他的姨媽撫養長大。在巴利語的《柔軟經》中,佛陀自己回憶早年在淨飯王宮裡的生活:“我很嬌貴,非常嬌貴,無比嬌貴。在我父親家中,為我建造了藍蓮花池、紅蓮花池和白蓮花池……在我的上方,日夜撐著白帳篷,以免我受冷、受熱,沾染塵土或雨露。”

“我有三座宮殿,一座冬宮,一座夏宮,一座雨宮。在雨季的四個月裡,女歌手們侍奉我,我從不下殿,別人家的奴僕吃碎米粥,而我家的奴僕吃米飯和肉。”

佛陀從小的生活受到了很豪奢的保護。原因可能在於,佛陀出生後,有預言家預言他會成為了不起的人,要麼成為偉大的君王,要麼,出家成為人類偉大的精神導師。

淨飯王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偉大的君王,不希望他出家成為人類的精神導師。為了不讓太子將來出家,所以,對於太子的生活採取了特別的保護措施,不讓太子接觸真實的世界人生。

在巴利文的一些文獻裡,提到淨飯王為了阻止太子出家,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讓他結婚,妻子名叫耶輸陀羅,還生了一個兒子,叫羅睺羅。但佛陀自小就特別敏感,對於日常生活裡的現象,有他自己的思考。

到29歲那一年,還是離開王宮,徹底放棄世俗生活,放下塵世的一切羈絆,出家去尋求終極的真理。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第五個種階段是降魔這個魔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魔鬼,而是內心的魔鬼,雜念,煩惱,慾望,等等,是我們內心的魔鬼。佛教裡把這些魔鬼叫做摩羅。

佛陀出家以後,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戰勝自己的各種心魔。在一些原始佛教文獻裡,佛陀降伏摩羅的過程非常戲劇化。比如,在《因緣記》裡,摩羅用各種武器向佛陀發起進攻,還派出自己的三個女兒:欲染、悅人、愛樂上陣,誘惑佛陀。但都以失敗告終。

在《經集》裡,佛陀自己講述如何在修禪的時候抵禦摩羅的襲擊,並說摩羅有十支軍隊,第一支軍隊叫愛慾,第二支軍隊叫憂惱,第三支叫飢渴,第四支叫貪慾,第五支叫昏沉,第六支叫怯懦,第七支叫疑惑,第八支叫虛偽,第九支追求名利,第十支叫自贊毀他。

在《不動利益經》裡,佛陀說:“現世欲和來世欲,現世欲想和來世欲想,這些都是摩羅的領域,摩羅的地盤,摩羅的莊稼。這些邪念導致貪心、惡意和毀滅,成為聖弟子修行的障礙。”

降伏了摩羅,就進入第六個階段:成道,或者說成佛。關於佛陀是如何成佛的,以後的課程裡會專門講解,這裡先放一放。

成道以後,就進入第七個階段,弘揚佛法,這在佛陀一生中比重很大。

最後一個階段是涅槃。涅槃這個概念,在佛教裡大概的意思是擺脫了煩惱的束縛,超越了生死的輪迴。如果我們把佛陀的出生定於公元前624年,那麼,他的涅槃就是在公元前544年。如果我們把佛陀出生的年代定為公元前565年,那麼,佛陀涅槃的時間是公元前486年。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佛教裡關於佛陀一生的“八相”,基本上勾勒出了佛陀一生的事蹟,以及回答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從人物傳記的角度,那麼,佛陀這個人基本可以描述為,大約公元前565年,他出生在古代印度的迦毗羅衛城,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他的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他的家族叫釋迦族,是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一個鄉村部落。

所以,佛陀也常常被被稱作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賢人。他本來可以做一個國王,但他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出家生活,成為佛學的創始人,在公元前486年去世。

如果從學術的角度,那麼,有兩個觀察點可以討論佛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一個觀察點,是把佛陀個人成長的經歷放在印度的歷史背景裡,那麼,他是作為一個叛逆者出現在印度舞臺上的。

佛陀生活的年代,在印度,正好是大轉變、大混亂、很暴力的年代,小國之間戰爭不斷,而種姓制度、婆羅門教,佔據社會主流,造成嚴格的社會等級,另一方面,新的沙門(息惡、修道)思想在興起。佛陀對於婆羅門教和種姓制度,都是持批判態度的。

當時印度社會按血統把人區分為四個階層婆羅門、僧侶貴族;剎帝利、軍事和行政貴族;吠舍、主要是商人;首陀羅、工匠傭人等賤民。佛陀的家族屬於剎帝利。佛陀認為人是不分貴賤的,是平等的。佛陀成佛後,強調人人都有佛性,不分種族、階層。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革命性思想。

第二個觀察點是把佛陀放在整個人類的歷史背景裡,那麼,他是作為人類思想基本範式的創造者之一出現的。

佛陀生活的大時代,就是大約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一些歷史學家把這個時代稱為人類軸心時代。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那個時代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國有老子、孔子,印度則有釋迦牟尼,這些偉大思想導師,塑造了人類的思想的基本範式,到今天仍然是我們的智慧源泉。

軸心時代的思想家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都對人類的困境特別關注,都具有懷疑一切的悲觀傾向。

比如蘇格拉底“未經審視的生活不是生活”;孔子對於現實的強烈批判;老子的逆向思維。

但在對於人類困境的理解上,以及解決方案上,這些思想家顯示了不同的思想路徑。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費勇的佛學修心課》進駐喜馬拉雅啦!!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這是由費勇老師獨家創立的一整套以“修心”為核心的佛學課程。從佛學知識譜系的傳授到100個日常修心的練習,再到修心方法的具體運用,你將體驗到的是一次不斷自我更新的覺醒之旅:

“300+” 至關重要的佛學知識和核心概念

“100種” 消除焦慮、找回內心寧靜的修心法門

“100條” 讓你一生困惑不已的問題的答案

全面打通佛學壁壘,清理個人知識誤區

找到自己的思維方法,提升思考感受能力

已經購買了音頻課的朋友

千萬不要錯過了我們的小活動哦

佛陀也曾结婚生子?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

配圖 / 選自堆糖

課 程 試 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