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车间 脱贫大作为 ——积石山县推进实施扶贫车间建设见闻

今年开春,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前岭村的43岁妇女马秀珍,看到甘肃拓奇公司扶贫车间招工的公告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去应聘并成功录取,从以前饭馆的打杂工转行成为一名工厂工人,实现了她多年来想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耽误的愿望。

积石山县作为深度贫困县,自然条件差,缺乏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得脱贫任务难上加难。好在扶贫车间建设为这场脱贫攻坚大决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该县脱贫之路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支撑。

拓奇户外用品加工扶贫车间是厦门市海沧区协调引进的一项东西协作扶贫项目,由厦门银田集团与积石山县于2018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2.3亿元,一期投资5000万元。该项目计划引进20种工服、冲锋衣等生产线,像马秀珍这样的工人有60多人,只有部分厂房在运转,等其余厂房及设备装修安装完毕,还要再招工300多人。

“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算下来,每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比起之前在饭馆打工,工资虽然会少一点,但工作不算太累,还能实实在在学一门手艺。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不仅能在家门口挣钱,还可以按时给两个在县城读书的孩子做饭,每个月两天的公休可以多干点家务活。”马秀珍说道。

积石山县建成运营21个扶贫车间,产业涉及雨具加工、服装加工、中药材加工、农产品加工、手工布鞋、民族刺绣、箱包加工、纸箱生产、电商销售、太阳灶烤箱生产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帮助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农村妇女、老人、残障人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扶贫车间,不仅给困难群众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更增强了他们脱贫的信心。”该县商务局负责人说,“在打造扶贫车间的过程中,积石山县运用了三种方式,即招商引资、东西协作帮建、致富能人新建。对引进的企业在土地、厂房租赁、水暖等方面给予补贴;对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落实带薪培训、就业奖补、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对残疾工人多给予300元的补助;对建设扶贫车间的致富能人给予创业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使企业能够引进来、稳得住、有效益,贫困劳动力能就业、留得住、稳增收。如今,吸纳劳动力9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46人。”

特利强雨具扶贫车间,把伞制品加工工艺下放到3个村的扶贫车间,比起请工人来县城工厂做工,节省成本近20%,也让村里的妇女有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看到家门口的脱贫致富机会,今年32岁的刘集村小伙陕成才利用他在外出务工时学到的管理知识和积累的人脉,第一次自己当起了“老板”。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在家门口建设了刘集乡火焰山太阳灶扶贫车间。目前,他的车间有31名员工,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

来自河南的27岁小伙朱春翔和妻子徐玉洁是大学恋人。大学毕业后,朱春翔来到了妻子的家乡,看到政府对招商引资的重视和对扶贫车间的支持力度,朱春翔决定留下来,依托自家河南服装总厂的优势和资源,在大河家镇成立了叶之漫商贸(服饰)有限公司服装扶贫车间。2018年9月,通过厂房构建,技能培训,朱春翔的扶贫车间(一厂)正式投入运营,吸纳了当地群众389人,贫困户160人,月工资平均2000元—3000元不等,以“自产+自销+外单”为发展模式,主要生产交通、路政等30大类系列服饰,销往省内及青海、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同时,建设了4家叶之漫品牌服装旗舰店,为争创更大效益,朱春翔投资1200万元建设服装二厂,占地4800平方米,新增缝纫设备400余台,新增就业岗位600个。规模越来越大的扶贫车间,让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业,也为带动区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