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常德全媒讯(记者 戴艳红 张铭齐)作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地,常德桃源县田园秀美,近几年,当地抢抓“双休游”机遇,不仅打造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还大力实施“旅游+”战略,通过“味旅融合”,开发了种类繁多的乡村味道,用“乡味”打开村民们致富的门路,也唤醒游客们舌尖上的乡愁。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这是桃源县一年一度的乡村旅游节的现场。台上,用文艺的方式宣传乡村味道,已经成了旅游节的传统;台下,用展销的方式推介乡村味道,也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约定。乌云界森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展台前,就围满了闻着蜜香争相品尝购买的游客。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游客:好甜、好纯、好正。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乌云界森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蜂蜜,产自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山之上,采用原始木桶养殖,一年只在秋季割取一次蜂蜜,浓度高,蜜汁纯,颇受游客青睐,每年能卖出6000多斤。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乌云界森源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毅:我们是2015年11月份成立的,现在带动了60多个贫困户一起和我们养殖,像现在有些贫困户,他一年的话可以取到三万多块钱,最少的都能取到两三千块钱。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蜂蜜让山区人民致了富,而这道色香味俱全的乡味,则唤起了游客们舌尖上的乡愁。这是产自桃源县南路山区杨溪桥镇江里溪村的榨笋,一道春天赐予山里人的美食。江里溪村盛产楠竹,春天来时,村民将长不成楠竹的鲜笋采回,用木榨将水分榨干,切成丝,榨笋就制作成功了。

游客:好吃、相当好吃,又脆。

游客:好像是回到我们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好想去体验一下自己去亲手挖的感觉。

榨笋可小炒,可炖肉,游客们的认可,让榨笋的销量也变得十分可观。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桃花源伟利竹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刘元均:我们每年加工鲜笋20多万斤,年产榨笋两万多斤,每年的产值是50多万元,每年,每亩给竹农增加三到四百元的收入。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近年来,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桃源县立足境内独特的资源秉赋,打造出了沅江自然风光带、枫林花海、夷望溪、星德山、黄石湖等系列旅游名片。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为了用活、用好这些旅游资源,当地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结合扶贫实际,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开发了榨笋、蜂蜜、茶叶、米酒、富硒大米、富硒黄菊等47种乡味系列旅游产品,带动农户脱贫增收的同时,也让游客能够看得见乡景,品尝到乡味,回忆起乡愁,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桃源:“味旅”融合 用“乡味”唤醒“乡愁”

去年,桃源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90.57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37亿元,同比增长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