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前幾期的文章我主要從小米創立初期的“三駕馬車”——“由小米手機核心競爭力逐漸變成小米手機附贈品的”MIUI、“先發,卻輸人”的米聊、“從一代王者虎落平陽到猥瑣發育穩中變強”的小米手機著手。回顧了小米這些年的路程,小米的成功絕非偶然。

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野心勃勃的雷軍:一個籬笆三個樁

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大做好,單靠一己之力是難以實現的,更何況,雷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更懂得“幫手”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騰訊有“五虎”;百度有“七劍客”;阿里巴巴則是有他們的“十八羅漢”。創辦小米,雷軍把他們幾個聯合創始人稱之為8個老男人(5個海龜+3個土鱉,平均年齡43歲)然而這種自黑式稱呼並不能掩蓋他們加入小米前那彪悍的人生。

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觸底反彈是因為小米手機部門的大換血。周光平調任首席科學家,原小米手機副總裁郭俊離開小米。隨後,紫米CEO張峰迴小米擔任小米手機副總裁,管理供應鏈。2017年年初,原小米手機研發總監顏克勝則被升為第二個小米手機副總裁,管理研發。

張峰和雷軍的交情很特殊,2010年,張峰任高管的英華達是少數願意為小米手機代工的代工廠,換言之,在雷軍最需要的時候,張峰伸出過援手。而在2012年,張峰想離職創業時,雷軍又是第一個投資的。2010年,張峰一手托起了小米的代工,2016年,張峰解決了小米的供應鏈問題,可以說,沒有張峰,小米的路要更加艱難一些。

2011年9月,周受資安排DST創始人米爾納等人拜訪小米,最終談成了5億美元投資小米7%的股份。按小米IPO上市市值500多億美金來算,如今米爾納手上的小米股份已經價值幾十億美金。在隨後的幾年裡米爾納每年都要跟雷軍見面十幾次,周受資在其中的串聯作用恐怕也無人能及。米爾納後來“吹牛”說自己是第一個認為雷軍能做出千億市值公司的人,在我看來,周受資才是背後那個獨具慧眼的人。今天,年紀輕輕的周受資僅加入小米三年就躋身小米高層,也確實證明他的作用不小。

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最後,我要說的是王翔。在加入小米之前,王翔其實就已經做到了高通全球高級副總裁和大中華區總裁。不僅有著很好的拓展和深化市場的能力,還有大把的人脈資源,而小米在全球市場的迅速擴張也剛好印證了這一點。在小米國內乏力的情況下,國外市場已然成為了戰略轉移的重地,而這一戰略的實施,王翔功不可沒。

生態鏈帝國:曾經,以小米手機為切口接入生態鏈;未來,可能生態鏈為支柱,撐起小米。

小米生態鏈,一個雷軍從很早就開始佈局的商業模式,一直由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徳負責。主要用來通過投資第三方企業,涉足各個行業,打造獨角獸公司。至今,投資近百家各行各業的公司,並且已經培養出了幾個市值過十億的“獨角獸”公司。這,就是小米生態鏈。

小米生態鏈投資的第一個圈層是手機周邊,這是劉徳和他的團隊最熟悉的,也是相對比較容易做的。投資的第一家企業是紫米,當時劉徳看到移動電源市場的潛力,找到張峰來做這個項目,而紫米現在的成就也是萬眾矚目的。我記得有句話叫“全球的充電寶只有兩個牌子,小米和其他。”

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想建立生態帝國只培養紫米又怎麼行?於是,做耳機的1MORE、做智能穿戴的華米、做淨水器的雲米、做平衡車的納恩博,以熟人關係往為基礎的初創團隊陸陸續續加入進來,小米生態鏈又將手伸到了智能硬件、生活耗材領域。

2016年3月29日,小米在北京發佈全新生態鏈品牌——mijia,中文名為“米家”。這個品牌用於專門承載小米供應鏈產品,而之前的小米品牌則只限於小米自有產品。然而不知什麼原因,米家並沒有被做成一個響亮的品牌。從後來的小米生態鏈商城“米家有品”更名“有品”並再度更名“小米有品”這件事可以就看出端倪。而APP的兩次更名,也透露了另一個信息——產品重心轉移。

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當初命名“米家有品”的那段時期,小米生態鏈還處於發展初期,米家產品比重較大,接入米家的也以“x米”為名的品牌為主,而更名“有品”時,則說明了經過發展後,商城的產品結構發生變化——第三方居多,米家較少。這種結構變化對小米來說無疑好事一樁,而小米彷彿是為了讓有品商城更容易進入大眾用戶視野,又將“有品”二次更名為“小米有品”。

2016年,小米宣佈,小米生態鏈全年銷售額達150億元;2017年,小米宣佈,小米生態鏈全年銷售額200多億元。在小米CFO周受資發的2018年中期業績中,小米loT收入更是達到了單季度破100億的成績,如果按照此數據推算,小米生態鏈全年收入可達400億。現在,小米已經做成了全球最大的loT平臺,未來可期。曾經,小米以手機為切入口接入生態鏈,未來,可能是生態鏈為支柱,撐起小米。

小米這些年:面對日趨飽和的國內手機市場,雷軍到底該如何破局?

後話

我記得有個微博ID叫“該死的小米怎麼還不倒閉”的用戶。我們不知道小米什麼時候會倒閉,不過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小米倒閉了會怎麼樣?雷軍曾說,如果有一天小米不行了,米粉會讓它活下去。往事,都是茶餘飯後的閒談,未來才是需要思考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