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位於渭南市臨渭區故市鎮東門外的原固市中學(今渭陽學校),創建於1922年,是臨渭區最古老的一所中學。初名“固市高等小學”,1924年改名為“渭陽中學”,臨渭區最早的中學教育就是從渭陽中學開始的(1923年)。1925年方仲如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到渭陽中學開展工作,於1926年夏季建立了中共渭陽黨、團支部,黨組織後來領導師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參與了中共陝西省委、陝東特委領導的影響全國的渭華起義,該校被稱為“渭北革命的搖籃”(徐振化語)和“紅色學校”,聞名遐邇。但是,關於固市中學的紅色歷史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錯誤表述。究之有各種原因,其中百度百科的一條關於“渭陽樓”詞條的不準確表述被廣泛引用、傳播、誤解是其原因之一。有些人缺乏歷史知識,也不多加考證,以為百度上的,就都是正確的(豈不知百度也有錯誤,也有自相矛盾之處);以為是書上的,就絕對沒有問題(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於是就引用,就隨意發揮,就振振有詞,撰文引用,發在網上,結果以訛傳訛,使錯誤的東西流佈更遠、更廣,誤導和迷惑了讀者。固市中學——一個具有近百年光榮歷史的學校,被一些文章錯誤表述,被塗抹得令人不能忍讀。

在這裡,僅舉幾例,以引起讀者注意。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一、關於渭陽樓的修建時間說法的錯誤。

有人說渭陽樓是1921年修建,有人說是1922年學校正式成立時修建,還有人說1924年改為渭陽中學時建修,更荒謬的是有人根據唐代詩人鄭谷《渭陽樓閒望》一詩,說固中渭陽樓建於唐代。這種說法與百度的誤導有很大關係。諸位讀者可打開百度“渭陽樓”詞條,它只說了渭陽樓在渭南市固市中學院內,沒有明確說它的修建時間,卻附錄了鄭谷的《渭陽樓閒望》一詩,在作者介紹之後,明確了“年代:唐”,這樣卻容易給讀者造成一個錯誤印象:固中今之渭陽樓修建於唐代,唐代詩人鄭谷登臨過固市的這個渭陽樓。這就造成誤導。根據孟德潤(故市鎮人,固中早期學生,已故)上世紀80年代寫的《革命高潮中的渭陽中學》一文記述,1924渭陽中學成立後,至1928年3月24學校被當局封閉前,“已有初中6個班,校基擴展到十畝之大,相應地增添了教室和宿舍,並修建了一座具有民族傳統風格的渭陽樓”。孟是故市鎮人,當時在學校上學,是親歷者,他的說法當具有權威性。也就是說渭陽樓的建成早不過1924年,遲不過1928年,就在1924—1928年之間。故市當地人都知道,當初1921年秋破土動工修建學校時,這裡有一個九郎廟,所以一般表述,是“在故市東門外九郎廟底修建了渭陽樓”,熟悉故市歷史的人都知道此樓非彼樓,人世滄桑早已把唐代的渭陽樓湮滅在了歷史的煙塵裡。

目前渭陽樓的二層北門上面架有一塊梁板,上面有“中華民國十年十月初九日辰時成立”字樣,這個梁板是2007年固市中學創建省標化建科技樓時從渭陽樓正北那一排老教室拆下的。為了保護文物做歷史見證,後來學校領導叫人把這塊老教室梁板放到了渭陽樓上。時間一長,外地人不瞭解學校實情,也不考察歷史的真相,極有可能把這塊老教室梁板的文字內容誤當成渭陽樓的修建時間,或者學校正式成立的時間,以訛傳訛。

二、子虛烏有地說“渭陽樓是渭華起義的發起地和指揮部”。

這種說法源出於百度。百度“渭陽樓”詞條是這麼說的:“渭陽樓是著名的渭華起義的發起地和指揮部,在渭南市固市中學校內。”這裡關於渭陽樓與渭華起義關係的表述,從邏輯上講是不妥的,甚或是完全錯誤的。對渭華起義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渭華地區進行暴動是1928年1月12日中共陝西省委二十六號通告做出的決定,直接領導這場鬥爭的是中共陝東特委,中共五一縣(固市)委、中共渭南縣委和中共華縣縣委都歸屬於當時的中共陝西省委和陝東特委領導。1928年2月29發生的“宣化事件”是渭華起義的導火索,5月鬥爭達到高潮。渭華起義的高層領導人有劉志丹、潘自力、劉繼曾等。說渭華起義的“發起地”概念本身就不嚴密,因為從1928年1月12日中共陝西省委作出渭華暴動的通告後,渭華各地大小鬥爭不斷,直到發生“宣化事件”,固市發生學潮,才引起國民黨陝西省政府的惶恐,省主席宋哲遠下令“嚴辦共黨分子”,總司令馮玉祥3月23日下令“渭河南北各學校一律停辦,實行改組”,此後的敵我鬥爭更加複雜、激烈。因此,很難說那兒就是“發起地”,就官方目前確定公佈的與渭華起義相關的革命舊址就有渭南的塔山、渭陽樓、宣化觀、縣立中學(今渭南軍分區內)、崇寧區蘇維埃政府(老爺廟)等多處。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渭華起義的中心地區在華縣的高塘和渭南的塔山,即渭華原區,如果要說“發起地”應該是這裡而不是固市(五一縣),為什麼這樣說?中共渭南市黨史辦《渭華起義在渭南》一書明確記載“1928年5月12日,唐澍劉志丹率許旅一部由潼關撤退,13日到華縣瓜坡鎮宣佈起義,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14日部隊進駐高塘。5月中旬,在華縣高塘鎮舉行了軍民聯歡大會。”當時渭華起義的主要武裝力量是劉志丹和唐澍領導的由許旅改編的西北工農革命軍以及渭華地區黨領導的陝東自衛隊。如果要說起義的“指揮部”,那麼應該是領導這場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起義的核心機構和核心人物運籌帷幄之處,那就只能當時華縣高塘當年的高塘小學裡——今之“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也就是今天的渭華起義紀念館所在地。理由有三:其一,這裡是當時西北工農革命軍軍委指揮部所在——五間廳,位於紀念館內最北端。此舊址建築是工農革命軍軍委、司令部的會議室,劉志丹、廉益民分別住在東西兩廂房,軍委、司令部、陝東特委負責人在這裡聚會運籌帷幄,指揮這場革命鬥爭。其二,這裡是中共華縣縣委辦公樓舊址,一九二八年三月,黨的六大代表潘自力、張金印、王松年由上海回陝,在此召開縣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關於批准省委在渭華起義地區武裝起義的計劃。其三,這裡是西北工農革命軍軍委擴大會議遺址,劉志丹等多次在古槐樹下召開軍委擴大會議,分析局勢和敵我力量,確定戰略部署和作戰計劃。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那麼,渭陽中學當時與渭華起義的關係是怎樣呢?故市當時叫五一縣,中共渭陽特支已經改組為中共五一縣委,王勉之、徐振華和蘇士傑都先後擔任五一縣委書記,五一縣被中共陝西省委確定為渭華起義暴動區域,所以中共五一縣委領導渭陽師生積極行動參與了這場起義,我們只能說渭陽樓是一個象徵,說它“渭華起義舊址之一”比較合適。有人只看其一,不管其二,不進行比較分析,也不查官方公佈的權威資料和歷史文獻,單憑想像生髮出“渭華起義指揮部就設在渭陽樓”,“固市中學黨組織策劃了渭華起義”等不負責任的說法。就本人看到的渭南市黨史辦關於渭華起義有關的資料和歷史文獻,以及固中參加渭華起義的楊曉初(西北工農革命軍軍委會成員)、徐振化(中共五一縣委書記)、王勉之(中共五一縣委書記、五一縣暴動委員會主任)、權明道(渭陽中學特別武裝隊員)等師生的10多篇回憶文章,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沒有一個人說“渭華起義指揮部就設在渭陽樓”,甚至沒有人提說到渭陽樓,可見當時他們並不把渭陽樓看得多麼重要,只是後來的人們賦予了渭陽樓一種象徵意義,它代表渭陽中學(固中),代表紅色。常識和歷史真相告訴我們,當時敵我力量懸殊很大,1928年3月,因渭陽中學師生的革命行動引起當局惶恐,宋哲元派軍警來查封了學校,抓走了七八名師生(一些黨團聞訊轉移),中共五一縣委很快就轉移到了信義、隆興一帶,固中師生的革命活動基本處於秘密狀態,那麼,何來渭陽樓作起義的指揮部?試想,如果指揮部設在渭陽樓,目標豈不更容易暴露?據親歷者高文哲回憶,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潘自力是在1928年4月下旬來到固市的,他在固市寨子召開了暴動動員大會,傳達省委在渭華區域進行暴動的決定,號召渭陽革命師生積極行動起來,組織群眾,向土豪劣紳發動猛烈進攻,建立蘇維埃政府。這次動員會,是在一個漆黑的晚上秘密進行的,具體地點在固寨村附近的柏樹林墳地,“黑壓壓一大片,約有五六十人”。由此可見,“渭陽樓是渭華起義的指揮部”的說法,純熟現代人的臆想。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三、關於固市中學建立的時間的錯誤說法。

有人說固中建於1921年,有人說是1922年,有人說是1924年。其實,準確的說法應該是:1921年秋動土修建,1922年春正式建成“固市高等小學”,開始招生,1923年設立初中班,1924年擴建成“渭陽中學”。我這樣說的根據是,1921年(民國十年)十月修建的老教室梁板學校至今還保存著。再一個固市高等小學、渭陽中學、中學被封閉後學校名稱的演變,上世紀三十年的1936年2月,當時簡師(固中)校長李崇德寫有《渭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沿革》一文,記述得清清楚楚。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四、關於學校校名敘述的錯誤。

有一介紹固中“渭陽樓”的文章,竟然說固市中學“在抗日戰爭時期易名為渭陽中學”,其實際情況是,抗日戰爭時期固市中學先後有兩個名字:從1935年至1940年,叫“渭南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1941年到1945年,叫“渭南縣立固市初級中學”,簡稱“固市中學”(這個名稱直到解放後的1952年改為“渭南縣第一初級中學”,簡稱“渭南一中”),這兩個校名其實就記在《渭南縣立固市初級中學成立一週年紀念碑文》裡,紀念碑至今還豎立在渭陽樓的東邊,儘管時間過去將八十年了,碑文漫滅不清,但那校名的文字還清晰可見,還有什麼論據比這碑文更有說服力?熟悉固中歷史的人都知道, 固中改名“渭陽中學”是兩個時期,一是1924年至1928年渭華暴動發生,一是195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生。從上世紀30年代到如今,有些固中的老校友還健在,他們是固中歷史變遷的見證人。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五、關於于右任為學校題寫校名和蔣朗亭(世傑)為固中捐資說法的混亂。

于右任為渭陽中學(固中)題寫校名,有一種錯誤說法說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按照孟德潤的說法,於為渭陽中學題寫校名是大革命時期渭陽中學成立之後。這個說法十分可信,一是當時于右任是陝西靖國軍總司令,陝西省政府主席,1927年春親批過固市成立五一縣的呈文,對渭陽中學熟悉;二是孟本人就是歷史見證人。

關於靖國軍首領蔣朗亭(名世傑,蒲城人)為固市中學捐資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固中初建“固市高等小學”時慷慨解囊,一種說法是1924年學校擴展為“渭陽中學”時捐資支持當地教育。這第二種說法正確。因為一是蔣朗亭駐軍期間支持教育,支持“固市高照小”擴建為“渭陽中學”,於是慷慨解囊,這個事實記載在李崇德(瘦枝)校長《渭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沿革》一文裡,而文裡敘述固市四區群眾集資建高等小學時,對蔣朗亭隻字未提,說明此事與蔣無關。民國十年(1921)十月,修建固市高等小學破土動工時,蔣朗亭初到固市不久,對固市情況不熟,可能還顧不上過問學校的事。

筆者無意抬高或貶低固市中學,也無意與他人作無意義的爭辯,列出以上幾條逐一說明,目的在於糾正謬誤和還原歷史真相,同時提醒讀者注意分辨事情真偽。如有疏漏和不妥,懇望方家指點並作進一步商榷。

2019.5.

【本文主要參考書目】

1《渭華起義在渭南》(1988年中共渭南市委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編)

2.《渭華起義中的區村蘇維埃政權》(1988年中共渭南地委黨史辦公室編)

3.《固市中學歷史資料》(2002年固市中學編)

4.(渭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沿革》(民國二十五年三月李崇德撰)

5.《渭南縣立固市初級中學成立一週年紀念碑文》(民國三十年二月)

劉世龍作品:固市中學紅色歷史訛傳例說

劉世龍,臨渭區人,中學教師,在報刊發表作品百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