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必須清楚的幾個概念

什麼是線差常量

線差常量是線差法選擇院校的方法之一,包括衝高常量與保底常量。它是根據平行志願下一衝二穩三保的志願梯度原則和相關條件要求,參考院校錄取最高線差、最低線差及平均分線差,分別測算出的低線差區間值和高線差區間值的兩個平均線差點。

由於平均分線差只能參考一個分數點,而線差常量將其擴大為三個分數點:即以衝高常量為院校投檔線差參考點,以平均分線差為穩妥院校參考點,以保底常量為確保按專業錄取參考點。這樣,使衝穩保的志願梯度形成一個分數區間,從而使考生選擇院校有了更大的寬泛度。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必須清楚的幾個概念

什麼是確定線差常量的三個條件

① 按照衝高條件要求,院校衝高常量=院校上年投檔線差(或錄取最低線差)+低線

差區間值1/2。考生線差≥院校上年投檔線差(或錄取最低線差)+低線差區間值1/2,即是滿足院校衝高條件的衝高常量。對沖高常量結合歷年院校錄取分數變化規律進行變量分析後,得出投檔線差接近值。

② 按照保底條件要求,院校保底常量=院校上年平均線差+高線差區間值1/2。考生線

差≥院校上年錄取平均線差+高線差區間值1/2,即是滿足院校按專業錄取的保底常量。對保底常量結合歷年院校錄取分數變化規律進行變量分析後,得出按考生所報前1-2個專業錄取的接近值。

③ 妥條件處於前兩個條件的分數區間範圍內,考生線差≥院校上年平均分線差,是考

生在本人考生線差下能夠達到院校新招生年度投檔錄取的穩妥條件。

什麼是衝高常量

衝高常量是根據平行志願下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度逐年收窄的總體趨勢,按照確定線差常量的三個條件,結合院校上年錄取分數線差測算出的新招生年度投檔線差參考值。對其參考值進行變量分析後,得出院校投檔線差的接近值。

什麼是保底常量

保底常量是根據平行志願下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度逐年收窄的總體趨勢,按照確定線差常量的三個條件,結合院校上年錄取分數線差測算出的新招生年度保專業錄取參考值。對其參考值進行變量分析後,得出確保考生既能按本人所報前1-2個專業錄取,也儘量做到不浪費分數的院校保底線差接近值。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必須清楚的幾個概念

什麼是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度

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度是指院校錄取分數的扁平化程度,又稱院校錄取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分差值或最高線差與最低線差的線差值, 它是反映院校錄取分數扁平化趨勢的重要參數。其絕對值越小,說明院校錄取分數的扁平化程度越高。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分差值和最高線差與最低線差的線差絕對值相同,區別在於:前者是院校錄取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原始差值,後者是院校最高線差與最低線差的差值。

什麼是院校錄取分數線差區間

院校錄取分數線差區間是以院校錄取平均線差為界點,分為高線差區間和低線差區間:①高線差區間指院校錄取平均線差至最高線差區間值;②低線差區間指院校錄取最低線差至平均線差區間值。

什麼是SJ≥DD值

其中“SJ”是“上年均差”的拼音縮寫,“DD”是“當年低差”的拼音縮寫。SJ≥DD值出現負數,說明考生上年參考平均分線差填報的志願院校,有可能因為當年投檔線差高於上年平均分線差而無法投檔的情況。

什麼是線差變量

一般來說,線差常量是一個測算值,可以根據院校上年錄取線差測算得到;線差變量則是一個經驗值,需要分析院校歷年錄取線差變化規律加以判斷。分析任何一所院校的變量時,都需要結合目標院校往年投檔錄取線差變化規律,從影響院校投檔線差諸多因素中找出關鍵因素。

常量與變量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缺一不可。變量分析的兩個主要作用:一是重點分析目標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差變化規律,看衝高常量是略低於原始值,接近最低錄取線差?還是略高於原始值,接近平均線差?以便確定新招生年度投檔線差接近值;二是看保底常量是略低於原始值,接近平均線差?還是略高於原始值,接近最高線差?以便確保考生既能按本人所報前1-2個專業錄取、又不浪費分數的接近值。

高考填報志願:使用線差常量必須清楚的幾個概念

響院校投檔線差的相關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㈠ 擬報院校歷年錄取分數線差變化規律:①近3年錄取最高線差、最低線差及平均線

差變化規律;②近3年錄取分數扁平度變化規律;③近3年高線差區間值與低線差區間值是不是呈現正態分佈現象?如果高線差區間值≥低線差區間值,說明院校層次高,報考人數多,競爭激烈;④上年錄取平均分線差是不是高於當年投檔線差或錄取線差低值(即SJ≥DD值)?如果SJ≥DD值出現負數,說明填報志願失誤,沒有達到擬報院校投檔線差要求;⑤近年來是否存在不明顯不規律的大小年現象;

㈡ 擬報院校新招生年度錄取人數增加或減少情況:一般超過上年錄取人數1/3左右,

投檔線差有可能下降;相反,減少上年錄取人數的1/3左右,投檔線差就有可能上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