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此人為鄢陵現存最早的地方誌書嘉靖《鄢陵志》付出過心血和汗水。

嘉靖年間,鄢陵名士劉訒慨嘆鄢陵不可“無志以傳”,因“憫邑乘之墜缺,惜文獻之失傳。”遂起重修縣誌之念。

劉家與此人家為姻親摯友,此事得到此人的父親——病休在家的山東布政司左參議陳溥等人的鼎力相助,劉訒“考世家以論人物,即名實以核是非。訪耆舊,訂見聞,證經史,捃藝文,明疑嫌,査金石,辨鴻纖”。他蒐集大量資料,立卷分類,認真取捨,反覆核對,將舊志所載一一補漏證謬。歷時七月,一部“事宗史,義法春秋”的《鄢陵志》編摩成帙。

而後,劉訒將書稿帶至京城,請時任中書舍人的此人進行認真校勘,於嘉靖十六年“計資簡工刻於京”,自此鄢陵縣現存最早的明代縣誌——嘉靖《鄢陵志》問世,給後人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民國二十五年出版的《鄢陵縣誌·人物誌》中說此人“卒之日,無雲而雷,人以為異”。如果這是真的,那轟隆隆的雷聲也許是上蒼為這位傑出人物離去而發出的惋惜之聲吧!

此人,就是河南省鄢陵縣柏梁鎮西老莊村人陳棐。

陳棐長期任職在外,但對家鄉文化、教育事業卻一直縈懷於心。

據清代河南省《嵩縣縣誌》記載:“明都御史陳棐(鄢陵人)賞勝伏牛山,遂購別業於摘星樓,以寄登眺。”摘星樓即太和山,陳棐在此置業,“以寄登眺”,反映了他嚮往山水、寄情山水的情趣。

陳棐的足跡遍佈各地,所吟誦的詩詞題材也很廣泛。近年來出版的不少詩詞選集都收入了他的作品。如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少林詩詞選注》一書就收入了陳棐的《望日遊少林寺》詩及其賞析。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鄢陵舊有鄉賢祠,尊奉有陳文範(陳寔)、薛文清(薛瑄)等文化明賢遺像與典籍,陳棐對這兩位先賢也是敬重有加,他做官後,專門上書“題請建祠於鄢”,“並修解元坊於鄢學宮之右”,得到“禮部題復允行”。

他又“於邑中置基地一區,四面通衢,週以聯屋,外向中建堂,匾曰‘尊文堂’,堂之後曰‘在茲軒’,用以藏二公遺像,碑,籍。前後各東西二廂外立石坊,曰‘陳氏尊文書院’。棐時勤瞻謁,且延邑英集族彥於斯,以為講誦之所。”

尊文書院的建立,給當地的讀書人提供了一個讀書交流的場所,促進了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是陳棐為家鄉辦的一件好事。

陳棐的祖父陳銓在鄢陵縣城西文範祠附近闢建的文範花園(又名太邱園、德星園),經陳溥、陳棐等後人經營,面積達千餘畝。

嘉靖年間,陳棐創建尊文書院,在書院後院拓展園圃,東接汨羅江,北依古洎水,西至溫家潭,南至古洧大堤。園中築臺,臺高二丈,長寬各四丈,磚砌臺階,取名德星臺,寓含祖上陳寔與賢人荀淑相會的故事。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臺上築一方亭,取名聚賢亭。亭四面各有匾額,分別書寫“光騰絡水”、“湖臺漾碧”、“漆井傳香”、“秀挹文岡”。臺前開一湖,湖中栽植蓮荷菱芰,魚遊鷗鳧,岸邊楊柳依依,景色迷人。

為表示自己不忘故土、不忘先師,陳棐從“秀挹文岡”辭中取“文岡”二字作為自己的別號,不管到哪裡寫詩題詞,署名都是“文岡”。

陳棐還非常關心鄢陵文化遺蹟的保存和利用,他曾與刑部尚書劉訒、父親陳溥等人寫下《鄢陵八詠》詩(群崗聳秀、雙洎拖藍、漆井賢鄉、鳳陂治跡、甘祠古棗、岳廟靈湫、湖欄荷風、議臺夜月),其優美的詩句先後被收入地方誌書,得以流傳至今。

陳棐與家鄉鄢陵的眾多文友多有交集,詩書唱合。嘉靖乙巳年(1545年),河北邢臺趙玉泉來鄢陵任職,與陳棐成為至交好友。趙“政績茂異,名為上最”,他看到歷史文化深厚的鄢陵“繁名哲,而令於此者題名未備,實為墜典”,他翻閱故舊案牘,得到不少曾在鄢陵任職的縣令名字,準備把他們的姓名、履歷、圖像勒石,以志存留,請陳棐為之題記。陳棐欣然命筆,為他寫下了《縣令題名記》,對他的這一舉動給予高度評價。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那時,鄢陵文風興盛,名士輩出,陳棐與他們交誼甚篤。他寫的《送牛篁亭南還序》、《刻薛文清讀書全錄序》等多篇詩文先後被後人收入地方誌留存。

陳棐一生,著述豐富,有《文岡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為賦,卷三至卷九為四言、五言、七言詩詞,卷十至卷十三為奏議,卷十四至二十為序、記、辯、祭文、雜著等文稿。另有《八陣圖說》二卷、《火車陣圖考》一卷等。

名士陳登雲(字從龍,順德府唐山縣人,明萬曆五年三甲進士。官至東臺御史,出按遼東,疏陳安攘十策,又請速首功之賞,改巡山西。十六年六月,遂因災異,劾妃父鄭成憲,後出巡河南,歲大飢,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雲,登雲進之於朝,帝立遣寺丞鍾化民賫帑金振之。登雲巡方者三,風裁峻厲,以久次當擢京卿,累寢不下,遂移疾歸,尋卒)在《文岡集》序言中說:“先生以直諫外遷,而忠赤之肝、穠燁之筆直可以光日月而薄雲霞。”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四庫全書》稱陳棐“詩文多率筆”。這都是對陳棐人品、文品的最好評價。

陳棐對生養自己的先祖敬拜有加。嘉靖丁酉年(1537年),陳棐從京城回鄉省親,親自帶領兩個弟弟在祖塋四周築起垣牆,“共二百丈,高六尺四寸,厚三尺六寸。頂覆以磚,垂翼瀉溜。腳封土,堅築護垣。前啟三門,中匾曰‘世德佳城’,左曰‘涵靈’,右曰‘毓秀’”。此後,每逢歲時,陳棐都要備上俎品若干,來到祖塋祭拜先祖。

陳棐人在職場,仕途坎坷,難得回一趟故里,卻總是叮囑族人,好生看護祖塋,保先祖一片安寧。若干年後,等到陳棐駕鶴西去,靈柩也葬在了鄢陵“城西十里”的這片祖塋內。

史籍上沒有註明陳棐去世的準確時間,從“以疾致政”、“卒於官”等簡單記述上來看,他是由於政務繁忙、勞累過度而患上了嚴重病疾,在職位上不幸離世的,可謂天不留人,英年早逝。


鄢陵此人去世時,天現異象,他究竟有何功績?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