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老家许昌

文‖葛国桢


此人为鄢陵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嘉靖《鄢陵志》付出过心血和汗水。

嘉靖年间,鄢陵名士刘讱慨叹鄢陵不可“无志以传”,因“悯邑乘之坠缺,惜文献之失传。”遂起重修县志之念。

刘家与此人家为姻亲挚友,此事得到此人的父亲——病休在家的山东布政司左参议陈溥等人的鼎力相助,刘讱“考世家以论人物,即名实以核是非。访耆旧,订见闻,证经史,捃艺文,明疑嫌,査金石,辨鸿纤”。他搜集大量资料,立卷分类,认真取舍,反复核对,将旧志所载一一补漏证谬。历时七月,一部“事宗史,义法春秋”的《鄢陵志》编摩成帙。

而后,刘讱将书稿带至京城,请时任中书舍人的此人进行认真校勘,于嘉靖十六年“计资简工刻于京”,自此鄢陵县现存最早的明代县志——嘉靖《鄢陵志》问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鄢陵县志·人物志》中说此人“卒之日,无云而雷,人以为异”。如果这是真的,那轰隆隆的雷声也许是上苍为这位杰出人物离去而发出的惋惜之声吧!

此人,就是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西老庄村人陈棐。

陈棐长期任职在外,但对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却一直萦怀于心。

据清代河南省《嵩县县志》记载:“明都御史陈棐(鄢陵人)赏胜伏牛山,遂购别业于摘星楼,以寄登眺。”摘星楼即太和山,陈棐在此置业,“以寄登眺”,反映了他向往山水、寄情山水的情趣。

陈棐的足迹遍布各地,所吟诵的诗词题材也很广泛。近年来出版的不少诗词选集都收入了他的作品。如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少林诗词选注》一书就收入了陈棐的《望日游少林寺》诗及其赏析。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鄢陵旧有乡贤祠,尊奉有陈文范(陈寔)、薛文清(薛瑄)等文化明贤遗像与典籍,陈棐对这两位先贤也是敬重有加,他做官后,专门上书“题请建祠于鄢”,“并修解元坊于鄢学宫之右”,得到“礼部题复允行”。

他又“于邑中置基地一区,四面通衢,週以联屋,外向中建堂,匾曰‘尊文堂’,堂之后曰‘在兹轩’,用以藏二公遗像,碑,籍。前后各东西二厢外立石坊,曰‘陈氏尊文书院’。棐时勤瞻谒,且延邑英集族彦于斯,以为讲诵之所。”

尊文书院的建立,给当地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读书交流的场所,促进了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陈棐为家乡办的一件好事。

陈棐的祖父陈铨在鄢陵县城西文范祠附近辟建的文范花园(又名太邱园、德星园),经陈溥、陈棐等后人经营,面积达千余亩。

嘉靖年间,陈棐创建尊文书院,在书院后院拓展园圃,东接汨罗江,北依古洎水,西至温家潭,南至古洧大堤。园中筑台,台高二丈,长宽各四丈,砖砌台阶,取名德星台,寓含祖上陈寔与贤人荀淑相会的故事。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台上筑一方亭,取名聚贤亭。亭四面各有匾额,分别书写“光腾络水”、“湖台漾碧”、“漆井传香”、“秀挹文冈”。台前开一湖,湖中栽植莲荷菱芰,鱼游鸥凫,岸边杨柳依依,景色迷人。

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土、不忘先师,陈棐从“秀挹文冈”辞中取“文冈”二字作为自己的别号,不管到哪里写诗题词,署名都是“文冈”。

陈棐还非常关心鄢陵文化遗迹的保存和利用,他曾与刑部尚书刘讱、父亲陈溥等人写下《鄢陵八咏》诗(群岗耸秀、双洎拖蓝、漆井贤乡、凤陂治迹、甘祠古枣、岳庙灵湫、湖栏荷风、议台夜月),其优美的诗句先后被收入地方志书,得以流传至今。

陈棐与家乡鄢陵的众多文友多有交集,诗书唱合。嘉靖乙巳年(1545年),河北邢台赵玉泉来鄢陵任职,与陈棐成为至交好友。赵“政绩茂异,名为上最”,他看到历史文化深厚的鄢陵“繁名哲,而令于此者题名未备,实为坠典”,他翻阅故旧案牍,得到不少曾在鄢陵任职的县令名字,准备把他们的姓名、履历、图像勒石,以志存留,请陈棐为之题记。陈棐欣然命笔,为他写下了《县令题名记》,对他的这一举动给予高度评价。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那时,鄢陵文风兴盛,名士辈出,陈棐与他们交谊甚笃。他写的《送牛篁亭南还序》、《刻薛文清读书全录序》等多篇诗文先后被后人收入地方志留存。

陈棐一生,著述丰富,有《文冈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为赋,卷三至卷九为四言、五言、七言诗词,卷十至卷十三为奏议,卷十四至二十为序、记、辩、祭文、杂著等文稿。另有《八阵图说》二卷、《火车阵图考》一卷等。

名士陈登云(字从龙,顺德府唐山县人,明万历五年三甲进士。官至东台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劾妃父郑成宪,后出巡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钟化民賫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在《文冈集》序言中说:“先生以直谏外迁,而忠赤之肝、秾烨之笔直可以光日月而薄云霞。”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四库全书》称陈棐“诗文多率笔”。这都是对陈棐人品、文品的最好评价。

陈棐对生养自己的先祖敬拜有加。嘉靖丁酉年(1537年),陈棐从京城回乡省亲,亲自带领两个弟弟在祖茔四周筑起垣墙,“共二百丈,高六尺四寸,厚三尺六寸。顶覆以砖,垂翼泻溜。脚封土,坚筑护垣。前启三门,中匾曰‘世德佳城’,左曰‘涵灵’,右曰‘毓秀’”。此后,每逢岁时,陈棐都要备上俎品若干,来到祖茔祭拜先祖。

陈棐人在职场,仕途坎坷,难得回一趟故里,却总是叮嘱族人,好生看护祖茔,保先祖一片安宁。若干年后,等到陈棐驾鹤西去,灵柩也葬在了鄢陵“城西十里”的这片祖茔内。

史籍上没有注明陈棐去世的准确时间,从“以疾致政”、“卒于官”等简单记述上来看,他是由于政务繁忙、劳累过度而患上了严重病疾,在职位上不幸离世的,可谓天不留人,英年早逝。


鄢陵此人去世时,天现异象,他究竟有何功绩?

【作者简介】葛国桢,常用笔名柯峥、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乡村教师、基层通讯员、企业政工师等,现为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飞来》等个人文集,主编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丛书,曾获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首届“茅山杯”全国微型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奖、中国乡土文学奖等。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