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鄧禹能成為劉秀“雲臺二十八將”的第一將?

李勇材


劉秀當上皇帝時才三十歲,鄧禹還比他小七、八歲,由此可見二十出頭的鄧禹就為自己掙來了一世的功名。雲臺二十八將,為什麼鄧禹居首,因為二十八將其他人裡,沒幾個人想和鄧禹來爭,更關鍵是劉秀、劉莊父子要刻意把鄧禹抬高起來。

一、鄧禹這輩子雖然打了一場連底褲都輸掉的戰爭,但是也立下過舉世少有的大功

二十出頭的鄧禹,拋棄了安逸的生活,渡過黃河去跟隨前途未卜的劉秀,見面就向劉秀提出佔河北而建立帝王大業的建議,這種見識,頗有點後來諸葛孔明隆中對的意思。劉秀初平河北,鄧禹舉薦大將,有跟隨劉秀出徵,立功不少。而後,劉秀分兵,讓鄧禹率軍入關。鄧禹不過憑藉最初兩萬人的兵力,就拿下了更始帝派人鎮守的山西、河東一帶,這份功勞,堪比後來唐朝開國先定山西。鄧禹從河東渡過黃河,進軍關中,一路勢如破竹,威震天下,此時二十歲出頭的鄧禹,幾乎類似於戰神。然而,因為手下將領內訌,以及龐大赤眉軍的強行入關,鄧禹的勢力逐漸衰落,乃至於被赤眉軍徹底打敗,輸得精光,只剩下二十多騎逃回宜陽。不管怎麼說,鄧禹開始的功勞是巨大的,更是關鍵的,敗給赤眉一戰雖是完敗,但世上名將又有幾個從不打敗仗的。鄧禹最不幸的在於,後來劉秀就不讓他單獨領軍了,鄧禹從此再沒有證明自己的機會,落下個不會打仗,功過參半的名聲。

二、二十八將中,吳漢、賈復、寇恂等人排在鄧禹之後,列前幾位,結果這些人能被劉秀重用,都出自鄧禹的舉薦,你說這些人還好和鄧禹爭嗎?

劉秀手下要論戰功,肯定以吳漢、耿弇、岑彭、馮異等四人居前,然而二十八將的排名顯然不是存粹以攻城略地的戰功而定的。不知道為什麼,二十多歲的鄧禹居然有很強的識人能耐,他向劉秀推薦了大量將領,後來都證明能力出眾,能獨當一面,這裡面就包括排第二的吳漢、第三的賈復等人,其實肯定還不止這些,你說這些人好和鄧禹爭排位嗎?

三、劉秀、劉莊抬鄧禹,顯然有抬南陽親信,壓低河北和河西功臣的意思

光武帝劉秀是南陽人,他兒子明帝劉莊的母親也是南陽人,顯然更喜歡南陽功臣的代表鄧禹,而對河北、河西功臣要疏遠些。事實上,我們看到,為劉秀初到河北站穩腳跟而立下關鍵功勞的任光、耿純等人都被排到了二十八功臣較低的位置,而南陽功臣或者與鄧禹等人關係較好的功臣,都被排到了較高的位置。鄧禹是南陽功臣的代表,當然更會被做為典型而抬在第一位。

四、而且,劉秀在天下平定後,剝奪了大部分功臣的實權,只是與南陽派的鄧禹、賈復、李通三人討論朝政,從後來的實權來看,鄧禹也該排在第一,畢竟這排位是最終劉秀的兒子劉莊定的

不論打天下有多大戰功,天下平定後,劉秀雖不殺功臣,但卻收走了功臣們的大權。在朝中,功臣裡只有李通、賈復和鄧禹還可以參與朝政。到後來,我們發現,功臣及其後裔在朝中大多消失了,東漢的政治成為了儒生、外戚、宦官等勢力交織的政治。鄧禹的後代做為外戚,成為一股強大力量。論天下統一後的勢力,鄧禹依舊是功臣中最大的之一。


星火辰


雲臺二十八將,是指漢光武帝劉秀在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過程中,手下功勞最大的二十八員戰將。因這二十八位戰將的畫像被供奉在洛陽南宮雲臺閣,所以叫雲臺二十八將。

《後漢書 》稱這二十八將"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其中軍功最大的當屬馮異、岑彭,但排名第一的卻是鄧禹。

鄧禹(2年-58年),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鄧禹年輕時曾是劉秀在長安太學的同學,與劉秀關係密切。劉秀起兵後,於更始元年(23年)開始追隨劉秀。鄧禹提出的"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戰略方針,為劉秀成就帝王大業指明瞭方向。劉秀非常器重鄧禹,視之如蕭何。

鄧禹本人沉深大度,治軍嚴明,還能顧全大局,又善於識人,不僅軍功卓著,在劉秀集團內部和百姓中的威望也極高。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劉秀封鄧禹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縣。

東漢建國後,身居高位的鄧禹一直保持忠厚淳樸謹慎的作風,事母至孝,教子有方,從不居功自傲,也不修私產不謀私利,贏得了漢明帝劉莊的特別敬重,拜為太傅,尊寵甚於他人。所以,當漢明帝劉莊在雲臺閣供奉二十八將的畫像時,就把軍功並非最大的鄧禹排在了第一位。


臥雲軒之歲月如歌


鄧禹和光武帝劉秀是親戚,從小兩人就是死黨在南陽一帶都是天才少年。在劉秀最低迷時光,作為本地富家子弟的鄧禹一直無私支持他,劉秀稱帝后,鄧禹就主動交出權力退隱權力中心,並嚴令子女低調做人做事。在朝堂之上做出了忠臣的表率。


手機用戶82274828481


昆陽之戰以弱勝強,鄧禹的實力不次於馬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