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抄襲、“撞梗”還是借鑑?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紳探》過得並不平靜。

在經歷了一輪“網友群批風格高仿《神夏》-主創‘借鑑論’回應-劇迷拉片對比案件抄襲”的拉鋸戰後,《紳探》剛剛用《憤怒的海棠花》不錯的案件推理和美術風格扳回了一局。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紳探》之《憤怒的海棠花》截圖

然而,就在週五更新了《微笑的黑寡婦》之後,抄襲美劇《犯罪心理》核心案件——第四季第18集大Boss“老佛爺”(Foyet)出場案件的質疑聲又捲土重回。

輿情愈紛擾,內行愈要冷靜。

就像著名編劇、版權專家餘飛所說,“輿論反抄襲誰都會,因為不需要門檻。”因此,由《紳探》而起且異常集中的“抄襲”大討論,我們也要一分為二來看。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一方面,考慮到推理劇的特殊性,重邏輯、高黏度的“推理迷”可能是劇迷中記性最好,也最較真的一群。集數少、風格強的《神探夏洛克》(以下簡稱《神夏》)又擁躉眾多,由“擦邊球”引發的集中堵截並不意外。

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如今劇集市場上,民國探案劇的白熱競爭和《紳探》陣容本身帶來的粉絲關注度。任何輿情攪動,都離不開吃瓜群眾和心懷鬼胎者,反抄襲也不例外。

擺正心態後,我不妨就《紳探》爭議集中的幾個要點,進行細緻分析。也藉此說一說,在影視創作中究竟什麼是抄襲,什麼叫借鑑,什麼為致敬,什麼又是戲仿。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福利一:私信輸入,中獎,布懂君隨機抽取幸運兒送出500元紅包】

【福利二:私信輸入,看片,任何電影包括《權力的遊戲》未刪減版免費觀看】

《紳探》之於《神夏》:是“撞梗”還是細節抄?


《紳探》開篇,質疑最多的是對《神夏》的“照搬”。

“神夏迷”們火力全開,從配樂、置景、服裝、色調、運鏡等多個角度對比,認定《紳探》是《神夏》的高仿劇。

本文的分析主要從劇作角度展開,以上視聽語言的部分不宜多分筆墨。但不得不說,片頭曲與《神夏》主題曲“Game is on”的高度相似,以及羅非居所內與夏洛克彷彿出自同一家居門店的內飾,在感官上做了負面的鋪墊。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但是從劇情上看,是否存在抄襲呢?

我們不妨對劇迷們質疑最多的出場戲,用餘飛老師提出的“邏輯鏈”方法進行一下分析。

所謂的“邏輯鏈”方法是說,當我們判斷抄襲時,不能以幾個情節點的相似,就認定為抄襲——這只是撞梗。必須是一方近乎完整地借用了,另一方設計的獨創邏輯鏈條才行。

《紳探》從兩人見面到一起辦案的出場戲,情節鏈是怎樣的呢?筆者總結如下:

新晉警探秦曉曼初來上海,看出租公寓過程中發現鄰居房間有槍聲與異常;

心中存疑的秦曉曼第二天在巡捕房意外發現此人,一場槍擊誤會後秦曉曼得知此人是顧問羅非,昨晚是在做“幽靈子彈”實驗;

羅非為自證能力推理秦曉曼的身世背景,並發現新案件想要調查。羅非挑選新手秦曉曼作為搭檔開始辦案。

再提煉一下,可以簡化為:看房-超常規實驗引誤會-巡捕房誤會解除-攜手辦案。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神探夏洛克》的出場戲,情節鏈又是怎樣的呢?

有心理創傷的華生去看心理醫生,路上偶遇前同學為他介紹合租人選夏洛克;

夏洛克在法醫室做鞭屍實驗,華生跟隨同學到實驗室,寒暄之間夏洛克便說出華生背景和來意;

震驚之餘的華生同意合租一起看房,看完房後接到新案的夏洛克請華生一起出發辦案;

提煉一下,可簡化為:夏洛克找合租-超常推理說服華生-看房-攜手辦案。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對比來看,兩者有相似的情節點:看房、超常規實驗、推理二號人物的身世背景。

但從情節鏈上看並不算完整借用。前者是個誤會與誤會解除的過程,後者是個巧合與說服的過程;

這種不同,與兩劇的人設不同相關。

《紳探》的主角一個是特別顧問,一個是警探,合作是情理當中無需說服;後者一個是顧問偵探,一個是與刑偵界無關的軍醫,聯手需要理由。

但問題出現在細節上。

《神夏》用超常規實驗塑造主角性格,《紳探》照搬;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神夏》裡夏洛克用幫助房東破案換來廉價公寓,《紳探》也拿來就用;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神夏》標誌性的“私人推理”情節也許太深入人心,明明沒有必要說服秦曉曼的羅非也在《紳探》裡上演了一場身份推理大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私人推理”照搬也就罷了,還同樣在一次“出現場”後,在車中用“閃回”的方式解謎。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其實,從情節鏈的相似度來看,《紳探》只算得上借鑑《神夏》。

但在立意相仿、人物結構類似的情況下,本應該被迴避的相似橋段、細節大量出現,這也就難怪觀眾噓聲一片了。

《紳探》之於《神探蒙克》:模式借鑑還是照搬擴寫?


與其他類型相比,推理敘事更講究模式。

從愛倫·坡的密室作案模式、純邏輯推理模式、破譯密碼模式,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暴風雪山莊模式、合作謀殺模式、敘事詭計模式……這些元結構在歷代推理作品中不斷改頭換面,變化演進。

因此,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推理劇中並不少見。

不過,代際相傳的推理模式並不能成為抄襲的藉口。這點在《紳探》的第二個案件《消失的男朋友》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在這個推理案件中,能明顯看到對《神探蒙克》第一季第一集“情節鏈”擴寫的痕跡。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作為開篇集,《神探蒙克》的第一個案件並不複雜,偏向純邏輯推理。它的精彩之處,在於立住了蒙克這個性格軟弱、神經質加身的偵探形象。

《紳探》把人物塑造的部分剝離,取用了案件核心的情節鏈。只是,這次倒是沒有馬上就用,而是加入了其他模式元素。

《神探蒙克》的情節鏈大致如下:

一位女性被謀害死亡,蒙克在現場推理出殺手的身高。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隨後,市長競選現場發生刺殺案,保鏢中彈身亡。蒙克在狙擊現場推算出這個殺手與此前謀殺案兇手身高相同,認為兩案相關。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在走訪過程中,蒙克撞破了助理與市長夫人的醜聞,查出了財務負責人的疑點,警局卻搶先一步找到兇手——退伍老兵。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蒙克反覆觀看新聞,並在一個停車場受到回聲的啟發,判斷出有人殺人僱兇。

蒙克召集所有人到案發現場,指出在新聞中指出狙擊點的市長財務負責人,因為視線受阻、回聲不可能判斷出狙擊點。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最終推理犯罪動機:財務負責人僱兇殺害片頭的女實習生,因為她發現了自己私吞資金的事實;設計殺害保鏢,是因為保鏢本是他的僱兇首選,但因為拒絕了他被滅口。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消失的男朋友》幾乎將《神探蒙克》的“情節鏈”如數照搬。

同樣由一個女性謀殺案開場,同樣由這場謀殺牽扯出一場刺殺案。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刺殺案正主都沒事兒,誤傷的都是幾個重要下屬。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偵探同樣在犯罪現場判斷出了嫌疑人的身高,也同樣通過鞋面摺痕判斷出裝殘疾的高個兒大漢就是狙擊手。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之後也召集所有人到案發現場,通過視線受阻、回聲判斷出真正的僱兇人——會長秘書。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唯一做了較大改動的是犯罪動機:《神探蒙克》中是單純人為財死,而《消失的男朋友》中的財務問題則是一個大局——大Boss會長夫人為了自己的情人狙擊手設的一個大局,死去的女記者、財務負責人、秘書都是她掩蓋醜聞的犧牲品。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不過,為了增加情節密度,《消失的男朋友》在“擴寫”過程中,融入了不少推理模式。

比如,在開篇謀殺案中留下被撕去一半的照片,引導了前半程的詭計敘事;再比如,在刺殺案之前,會長不斷收到的威脅信,則營造了一個密室作案的空間。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不過,擴入再多模式也無法改寫《紳探》照搬《神探蒙克》的事實。推理懸疑劇中的核心四要素:犯罪現場、犯罪過程、推理過程、犯罪動機,前三個兩者都高度相似。

這樣的高仿呈現,就很難用推理模式借鑑開脫了。

《紳探》之於《犯罪心理》:已成驚弓之鳥的觀眾


前五個單元案件,有兩個被控抄襲。這讓《紳探》每週的更新已然成了“推理迷”的一場大型找茬遊戲。

第六個案件剛剛放出第一集,就有觀眾聞到了熟悉的味道。

老探長病危,一起陳年連環殺人案再起波瀾。相同手法的駭人慘案再次發生,一切謎題都聚焦到當年最後那位倖存者身上。這樣的設定與《犯罪心理》第四季第18集大Boss Foyet的主線案件,不謀而合。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不過,案件剛放出一集,是否情節鏈有所重合還無法定論。

平心而論,《紳探》放到當下國產推理劇的座標系中,並不是個差等生。

影像語言上,雖然民國風裡摻雜了些霓虹色,但起碼構圖講究、用色大膽、鏡語有風格。在沒有抄襲嫌疑的單元案件中,推理過程雖然有模式痕跡,但起碼做到了一板一眼不跑題。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不過,觀眾的神經已經緊繃,輿論反抄襲的熱情已被撩起。那麼把借鑑、致敬、戲仿統統丟到抄襲“大筐”的操作,就不難理解了。

其實,借鑑、致敬、戲仿和抄襲之間的區別,並非一本糊塗賬。

抄襲判斷的核心標準是“邏輯鏈”的相似度。借鑑可操作的範圍則從立意、核心事件到人物、人物關係均有。

這兩點餘飛老師都已經在《迷離的鴻溝:原創、借鑑與抄襲》《抄襲評估三原理》兩篇文章中述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詳讀。

致敬和戲仿就更好判斷。致敬是“點”的重複,量少,橋段、鏡頭、臺詞等均可。它的目的不是要回避相似,而是要喚醒記憶,能讓觀眾會心一笑是最好。

比如《七月與安生》最後馬思純雪地仰頭的側影,就是對《情書》的致敬,沒人懷疑是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戲仿是“戲謔性”的重複,它是對原作片段的曲解、化用與喜劇改寫。最近討論度很高的動畫電影《盜夢特工隊》中,對世界名畫的大量化用就是戲仿範疇。


明明是國產劇的一次突破,偏偏被質疑成抄襲?


經年的版權維權努力,讓“對抄襲零容忍”成為了行業內外的共識。

但當一頂帽子分量變得越重時,控制它起落的大手便要愈加小心。因此對於情感用事的“輿論反抄襲”,無論是業界、學界還是專業觀眾都不妨多個心眼,不同情任何一個投機者,也莫要把“抄襲”擴大化。

【福利一:私信輸入,中獎,布懂君隨機抽取幸運兒送出500元紅包】

【福利二:私信輸入,看片,任何電影包括《權力的遊戲》未刪減版免費觀看】

每月!每月!每月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