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升初面談方式新變化公佈,將新增學位10.08萬個

原標題:最新消息!西安小升初面談方式新變化公佈!

西安小升初面談方式新變化公佈,將新增學位10.08萬個

今天(5月5日)下午,西安市教育局召開“2019年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發佈了相關內容,重點有:

1.今年將面談方式由“統一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改為“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有條件的,也可根據實際探索小組活動方式”。小組活動方式也要按照五個監督和五個隨機要求,由學校提出方案,報區縣教育局審定後執行。

2.

5月10日公佈招生計劃;

5月20日—5月31日資格審查及網上報名;

6月3日電腦隨機派位;

6月15日—6月19日面談;

6月24日至27日補錄;

7月2日民辦學校辦理學生入學手續,民辦小升初工作全部結束。

3.已被民辦學校初中錄取的學生,如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放棄民辦學校學位。

4.2019年秋季開學全市將有175所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投入使用,其中新建86所(幼兒園54所、小學22所、初中9所、高中1所)、擴建89所(幼兒園21所、小學46所、初中20所、高中3所),將新增學位10.08萬個。

具體內容如下:

2019年西安市招生入學政策的基本思路

一是認真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工作要求。嚴格對照、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招生入學工作通知精神,西安市教育局制定了《西安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9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及《西安市2019年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入學工作方案》這2項文件,確保西安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與中省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穩”體現在繼續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在入學年齡、入學方式、民辦“小升初”繼續堅持和完善“電腦隨機派位+面談”的招生方式,隨機派位和麵談的比例保持4:6等方面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主要體現在進一步完善入學規則,進一步嚴肅招生紀律,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

義務教育入學的8項變化

1.小學入學年齡。2019年秋季小學入學學生原則上應為2013年8月31日(含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

2.延緩入學和休學的辦理程序。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或者休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提出書面申請,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3.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入學登記方式。新城區、蓮湖區、碑林區、雁塔區、未央區、灞橋區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使用西安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管理平臺登記,適齡兒童少年家長要按照戶籍所在區縣的招生入學工作細則要求,進行網上登記。

4.各區縣學區劃分方案和招生入學實施方案公佈時間。由去年的5月22日,提前到5月10日,其他相關工作也相應提前,整個義務段招生入學工作7月2日全面結束。

5.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高新區託管的原雁塔區、長安區戶籍的交叉務工人員,不享受隨遷子女政策。

6.解決好下列情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一是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要分別提出教育安置意見,落實“一人一案”,並全部納入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二是妥善安排好轄區內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入學,在學區劃分時將現役綜合性消防隊伍人員工作單位和居住地列入學區選擇範圍;三是新落戶人口子女入學,參照《西安市2018年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就學實施辦法》執行。

7.民辦小學招生。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統一時間登記,在區縣教育局指導下做好招生工作。民辦小學招生範圍為西安市戶籍適齡兒童和符合西安市義務教育准入條件的適齡兒童。

8.義務教育學校不得組織特長生招生,不得以“國際部”“國際課程班”“境外班”等名義招生。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不得招收中國籍學生。各區縣(開發區)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義務教育階段的青少年體育學校、藝術學校等學校招生要納入所在縣(區)統一管理。

民辦初中招生入學政策的4項變化

1.落實中省文件中“引導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要求,堅持和優化西安市“電腦隨機派位(40%)+面談(60%)”的民辦學校招生方式。今年將面談方式由“統一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改為“採用談話方式進行,有條件的,也可根據實際探索小組活動方式”。小組活動方式也要按照五個監督和五個隨機要求,由學校提出方案,報區縣教育局審定後執行。

2.招生入學工作時間節點。民辦學校招生要堅持與公辦學校同步原則,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不得跨市域招生,堅決防止對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衝擊。嚴格按照時間安排,有序做好招生工作。5月10日公佈招生計劃;5月20日—5月31日資格審查及網上報名;6月3日電腦隨機派位; 6月15日—6月19日面談;6月24日至27日補錄;7月2日民辦學校辦理學生入學手續,民辦小升初工作全部結束。

3.嚴格按計劃招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計劃由審批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部頒班額標準(初中每班不超過50人)編制,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准後,下達學校執行,並向社會公佈。

4.參加民辦學校初中招生未被錄取的學生,於6月30日前,由各區縣教育局按照《西安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9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市教發〔2019〕50號)安排入學。已被民辦學校初中錄取的學生,如無特殊原因,不得隨意放棄民辦學校學位。

根據《西安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19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西安市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屬地化管理,市教育局負責制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政策,各區縣教育部門承擔轄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管理責任,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入學政策。

5月6日,根據《西安市2019年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入學工作方案》,各區縣將公佈民辦學校招生具體實施方案。5月10日,各區縣義務教育學區劃分方案和招生入學實施方案將向社會公佈。

2018、2019年中小學及幼兒園

學位保障情況

一、2018年中小學及幼兒園學位保障情況

(一)人口遷入情況

2018年4月,根據市公安局提供從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遷入學生5.9萬人,平均每月遷入學生0.84萬人,據此預計全市到今年8月31日秋季開學時還會新入籍3-17歲學齡人口4.21萬人。2018年秋季入學人數將達到10.11萬人。新入籍學生集中分佈在蓮湖、未央、雁塔3個行政區以及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滻灞生態區、灃東新城。

(二)學位保障情況

2018年,全市計劃在秋季開學投入使用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152所,建成後可新增學位6.45萬個,同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挖潛等方式共計新增學位10.11萬個,滿足適齡青少年、兒童入學、入園需求。

據後期統計,2018年9月1日,全市實際投入使用中小學及幼兒園共181所(新建87所、擴建94所),較原計劃152所增加29所,新增學位7.83萬個。其中:幼兒園81所(新建67所、擴建14所),新增學位2.2萬個;中小學100所(新建24所、擴建76所),新增學位5.63萬個,同時,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挖潛等方式共計新增學位10.11萬個,各區縣、開發區的秋季入學工作均比較平穩、順利。

二、2019年中小學及幼兒園學位保障情況

(一)人口遷入情況

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3月底,西安市累計新遷入幼兒園、小學、初中學齡人口37852人。其中,2019年3月遷入3-17歲學齡人口5467人。3月單月遷入0-17歲學齡人口最多的為雁塔區(1079人),其次為蓮湖、未央、高新、經開、滻灞、西鹹新區,月遷入學齡人口均超過500人。

(二)學位保障情況

通過對接市公安局以及多次對各區縣、開發區2019年秋季學位供給狀況的摸底調研,西安市農村區域學位普遍富餘,不存在學位缺口。目前,人口遷入主要集中在城六區、長安區、西鹹西區及開發區。

通過測算,城六區、長安區、開發區及西鹹新區今年秋季學位總需求數為30.46萬個(其中,小學11.54萬個、初中8.54萬個、幼兒園10.38萬個),總供給數(含今年投入使用新建、擴建增加學位)為30.69萬個(其中,小學11.78萬個、初中8.8萬個、幼兒園10.11萬個),能夠保障適齡少年兒童的入學需求。

(三)秋季投入使用學校進展情況

2019年秋季開學全市將有175所新建、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投入使用,其中新建86所(幼兒園54所、小學22所、初中9所、高中1所)、擴建89所(幼兒園21所、小學46所、初中20所、高中3所),將新增學位10.08萬個。

“名校+”工程深入推進

“名校+”行動計劃是落實教育電視問政和國督辦督導意見整改工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9年“名校+”工作重點

(一)深化市校合作,擴大“名校+”辦學模式。

2018年12月,市政府與陝西師範大學簽署了《西安市人民政府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合作框架協議》。根據該協議,陝西師範大學將在深化西安教育改革、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科技研究創新及成果轉化等各個領域,與西安市政府開展深度合作。2019年市教育局將全面落實合作協議內容,深度挖掘利用陝師大的優質教育資源,助力“名校+”工程向縱深發展。目前,經各區縣開發區摸底統計,市區薄弱學校共計222所,市教育局將針對摸底情況,制定差異化幫扶方案,分類別、分批次幫扶改造提升。

(二)強化考核激勵,提升“名校+”工程工作實效

“名校+”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已列入我市全年的重點工作。為確保“名校+”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的深入推進,市教育局制定印發了《西安市“名校+”工程工作考核評價辦法》,以“+校”發展、提升效果、家長的滿意度提升為考核評價重點,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文化建設、生源建設及硬件設施提升”等方面設置綜合考核評價指標,對全市“名校+”工作進行全面考核。

(三)改革創新,著力破解制約“名校+”工程的體制機制障礙

當前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能完全適應“名校+”工程,且教師校長薪酬待遇與“名校+”改革不能完全匹配。2019年,市教育局將針對前述問題,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尋求突破,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名校”補充優秀的管理人員和教師,為人才合理流動創造條件;將部分公辦“名校”和“+校”列入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實施編制備案制,建立更靈活的用人機制。在教師薪酬方面建立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適當增加“名校”校長和雙校任職幹部的工資待遇,提高到“+校”工作名師的績效工資和補貼標準,調動“名校”優秀教師到“+校”任教的積極性。

西安小升初面談方式新變化公佈,將新增學位10.08萬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