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妈妈“给栏杆织毛衣” 用编织来打败坏情绪


据新闻晨报:一根针,一团线,却可以让整个街区生动活泼起来。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一位名字叫毛晚的年轻妈妈为浦东锦绣坊穿上了一件美丽的“毛衣”——500米的用彩色“毛衣”包裹的栏杆上,缀满大大小小的萌宠玩偶,为这片街区带去了不一样的色彩。如今当初的装扮视频突然蹿红于网络,而这名年轻妈妈又是为何要去给街区穿“毛衣”呢?

2015年,毛晚正式升级成为母亲。和想象中初为人母的欣喜不同,顺转剖的双重痛苦、产后的身体虚亏、反复发作的乳腺炎、支离破碎的睡眠时间……“整晚整晚睡不着,有时候我半夜起来,就看到她在那里发呆。”毛晚的先生一度以为太太是累的。直到毛晚加入了一个新手妈妈群,在和群友们诉说自己的心理状态后,有人悄悄地私信她要小心,她的状态很像产后抑郁。

“如何才能让自己快乐一点呢?”毛晚不由地想到,自己工作时就很喜欢用钩针和绒线制作一些小物件,很受身边朋友的喜欢,如今天天在家带孩子,不如重新捡起当初的爱好。就这样,毛晚很快捡起了编织手艺,草图、采购、编织,只要可以画得出图的物品,她都有办法将它变成实物,并且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作品给别人。


“我的微博‘猫线团’就是那时用来和大家交流的,随着分享编织的视频越来越多,大家都管我叫猫猫老师。”渐渐的,毛晚发现,自己不再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了。与此同时,她也结交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全职妈妈”与编织爱好者。这些人中,有一些和毛晚一样,因为产后抑郁而爱上了编织,并且慢慢走出抑郁。在交流、切磋编织技艺的过程中,毛晚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帮助别人的念头,尤其是那些曾经和她一样被产后抑郁困扰的。

“可不可以向更多人展示大家的作品?比如街道、路边?”带着伙伴们的期待,毛晚开始在上海找寻目标,走了很多地方也没有发现合适的区域与空间。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毛晚来到了浦东锦延路一代的锦绣坊,见到了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郭女士。

郭女士还记得初看毛晚手工制品时的“惊艳”——“整个作品色彩缤纷、温暖而又亮眼,作为附近社区的亲子聚集地,萌萌的玩偶一定会令孩子们惊喜。”郭女士回忆说,因为毛晚的作品与他们物业所管理的街区气质非常搭调,所以整个合作计划一拍即合。500米栏杆、500个大大小小的萌宠玩偶、包括中国风等在内的多个不同主题……毛晚为整个街区精心设计了“手作计划”。


“物业为计划赞助了所有的绒线,五彩的绒线平铺在地上估计要有10多个平方米的面积。”毛晚告诉记者,伙伴们得知这个设想即将实现后,都纷纷认领任务。1米、2米……五彩的绒线编织网每段都只有几十厘米长,安装的时候需要用针线将其缝合,虽然长时间的连续作业令现场的每个人都感到疲累,但大家的心里都特别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