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中庄村 历史筑就得古建奇葩

Zhongzhuang Village

An Archirectural Treasure in History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机关密布的明代逃生通道

Evacuation Passages with Many Protective Devices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四百年前,中庄村堡楼就设有非常牢固的防盗门窗和巧妙的逃生通道。通道内机关重重,既可防火,也可防匪,还能让族人从堡楼的夹墙中顺利逃出村外。

中庄村位于润城镇东部,因位于上庄和下庄之间而名。村落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现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和许多历史文化古村落一样,中庄在明清时期也是富甲一方的大村,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官员,其中以曾任明代山东左布政使的李豸,清吏部考功司主事曹恒吉最为有名。

▼布政李府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中庄村所处之地古名“黑松沟”,当时满山遍野皆为黑松。隋唐时期,中庄先民为避战隐居沟中,辟林为田,始有人烟,唐中叶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大村。元中期至明中后期是中庄村采矿、冶铁、制铁业极盛时期。那时分炉、货炉遍及村内外,与周边上庄、下庄连成一片,夜间火光冲天,长达数百丈,因此有“火龙沟”之称。

▼粮仓院高达三层,设有防盗门窗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中庄村现存古建筑群形成于明清时期。村内现存古建面积约 2 万多平方米,包括官宅院、书房院、小姐院等 68 个院落和古寨,明代十字街、水井、藏兵洞及元代修建的汤帝庙等。

▼小姐院融中西风格于一体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中庄村的设计者在建村之初,就大量引进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它以庄河为中轴线,河南岸有三官庙、济渎龙王庙、张公庙和都察院右都御使李春茂故居等;河北岸有前七宅、后七宅、山东左布政使李豸故居棋盘八院等,整个建筑群布列有序。宅院以格局规整的棋盘院和一进数院的串院为主,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外观威严高大,内里富丽堂皇。

▼明代保存完好的墙壁地道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村内四大八小的院落中,木质楼梯与水平连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楼梯常为转折式且设置于耳房旁边,有的也位于中挂正房前面,通过直行单跑形式直接通到二层连廊。连廊多连通整院落二层平台,类似于室外出挑阳台,可以直接从室内走出,站在连廊上望风景或晒太阳。连廊设计得很巧妙。平日不用时,可用木板将原来楼梯位置遮盖,使二层变成了完整的平台,方便通行。为观察敌情,村内部分院落都设有三层到五层高的看家楼。

▼远眺看家楼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院落大门的入口处与院落内墙两侧多有照壁,守护着一户户古老的院落。作为入院的第一道景观,照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保护院落私密性的同时,也在风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照壁的图案讲究,以如意、柿子、万字组成“万事如意”,以鹿、鹤组成“六 ( 鹿 ) 合 ( 鹤 )同春”,以牡丹、凤凰组成“吉祥富贵”,以人上马下组成“马上封侯”,以梅、兰、竹、菊组成“四君子”,以寿字、蝙蝠组成“五福捧寿”等等。

汤帝庙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戏台、献殿、正殿,两侧有钟鼓楼、厢房。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黄绿琉璃脊饰,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献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正殿面宽五间 , 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踩双昂。

▼古朴精美,左右对称的照壁

来看看晋城这个地方的古暗道吧


铺满青石的老街深巷同高高翘起的青砖墙垛,做工精巧的雕花门楼,静静矗立的抱鼓石……就这样躺在历史深处静静看着古村。一道古街,一条深巷,一座老宅,忽然觉得,这就是历史。

来源 | 阳城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