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城里人开车来农村买土鸡,为什么现在的“土鸡”卖不动了?

农夫也疯狂


几年前城里人开车来农村买土鸡,为什么现在的“土鸡”卖不动了?
钟情三农以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来自市场方面的原因,可供购买的优质土特产变多了,土鸡不再是唯一或者最佳选择。
其次就是来自消费者的原因,对于土味食品的热度不如以前了,很多进口优质农产品蜂拥而至。
最后一个就是土鸡本身的原因,很多土鸡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损害了市场的口碑。

市场需求变化,土鸡热逐渐褪去
笔者知道,多年以前,很多地区兴起了“土鸡热”,市场对于优质土鸡的需求激增,市场价格也是暴涨,导致很多人不惜放弃安稳工作跑到乡下养鸡,可是这几年,很多人还是灰溜溜的跑了回来,因为市场不好做了,土鸡不好卖了。
最近这些年,城里人对于所谓的“土鸡味道”追求热情冷淡下去,更多人还是愿意购买普通白羽鸡食用,毕竟便宜。
而且如今的优质食品供给如此的充沛,全球的优质产品供给越来越多,而且价格优势还比较明显,所以挤压了国产“土鸡”的市场空间。
一些不法分子的“不老实”让农村土鸡的名声搞得不好,很多人用“洗澡蟹”一样的方式来售卖“土鸡”,让很多人对于土鸡市场不再抱有希望,转而选择购买其他优质的农产品。

“土鸡”市场还需继续完善
钟情三农也是农村的孩子,也算是吃着土鸡蛋,吃着土鸡蛋长大的孩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一顿美美的土鸡大餐,大口吃肉,大嘴喝汤。所以,我也可以负责任的说,现在所谓的很多“土鸡”不过是打着幌子忽悠城里人罢了。
据我个人观察,现在市场上所销售的很多所谓的“土鸡”就如每年中秋节前后的“洗澡”阳澄湖大闸蟹一样,不过是一些人打着幌子在骗钱罢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鸡,不管是养殖方式和生长周期还是最终的口感,都远远不能和几十年前的真正农家土鸡相媲美。

土鸡养殖市场必须更加的规范
在笔者的印象中,农家土鸡至少要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第一,绝对的自然孵化,也就是俗称的“老母鸡抱窝”;说到这里,我还记得儿时多次被奶奶家护仔的老母鸡啄上好几次。
第二,养殖期间不能使用饲料和抗生素药物;按照这个方法,估计很多所谓的土鸡根本就无法存活,更无法上市销售。
第三,生长周期必须要达到2年甚至以上。在我印象中,小时候家中饲养的土鸡不管是公鸡还是母鸡,最终被杀的时候都已经是老家伙了。
可是,再看看如今的这些所谓“土鸡”,不过是孵化工厂流水线里出来的产物罢了,而且从小就要以精细化的饲料喂食,并且精心以各种药物和疫苗来呵护,如若不然,肯定无法正常的生长。
而至于说养殖周期,更是远不如以前,很多养殖周期6个月的放养鸡就敢自称“土鸡”,真的是贻笑大方。
所以,在笔者看来,要想让土鸡市场更加的壮大和健全,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打铁还需自身硬,制定并且执行高标准,才是土鸡行业的长久之计。


钟情三农


真正的农家散养土鸡渐渐成为遥远的记忆了,商品化生产、快速育成的土鸡徒有其名而已。记得几年前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湖南老家(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天外甥女请我吃饭,杀了一只自家散养的小母鸡。那只鸡小小的但已经养了两年了,一身黄色油亮的毛,脚杆细细的还没有筷子粗,收拾干净以后不到2斤重。做法很简单,直接加水清炖,外加几片生姜、当归(湖南人很喜欢用当归当佐料炖肉),煮出来满屋飘香,端到桌子上鸡皮油津黄亮,鸡肉入口有嚼劲,吃完齿颊留香。饭后到户外散步,见到她家的老母鸡带着一窝刚刚孵化的小鸡,还有几只大点的鸡,正在田埂的杂草间逡巡寻食(可能是找小虫子吃吧)。发现生人走过来母鸡发出咯咯的呼唤声,十几只小鸡一窝蜂钻到母鸡身下藏起来了。一只大公鸡雄赳赳地站在高处注视着自己的独立王国。多年来我第一次看到农家真正散养的母鸡孵小鸡,一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油然而生。这种散养土鸡真的难以复制,城里人花多少钱也没有这种口福。


小九九605


我爸妈是上海金山的(郊区郊野公园内的宅基地房子),首先,老人养的鸡鸭鹅数总量不能超过百,否则会被盯上有破坏公园环境的嫌疑,被叫去村委谈话总归不是啥好事情 对吧。

其次,散养在自家地里和树林里,要搭上很多心思清理和消毒的,夏天别热死,冬天不能冻死,跟养娃也差不多里的上心养着。因为是家里宝宝要吃鸡蛋呀,鸭肝鹅肝的,所以饲料不能用,老头子过一阵子就开着车去浙江的一家的农机站买玉米和小麦等主食。一群市里跑来郊野公园里旅游的,在农家乐餐馆里买100一只的土鸡,本人只能表示额呵呵呵。。。没常识的谁也救不了。一般金山本地的家庭,都是家里老人退休了,又不想在城里住,回家给孩子养养,吃个健康,顺便亲朋好友送一送。谁会拿出去卖呢?很多旅游的老太太巴不得以饲料鸡的价格买森林土鸡,便宜哪有这么好占哟。


琪妹妹7720


只能说真正的土鸡少之又少。

一个品种问题,一个饲养问题。

真正的土鸡,基本都在40块一斤左右。而且土鸡一只也就两斤到三斤。

各地方不一样吧。我们这就是小脚鸡。再长也就3斤到顶。母鸡公鸡那是战斗鸡,有的六七斤。

我岳母大人家的土鸡,直奔8斤。一只鸡吃几餐。而且油。我崽最爱翅膀鸡腿的,她外婆给鸡腿她就烦躁。太肥油了。。。。。。


没钱爷有田


几年前有城市人来农村买鸡,现在为什么少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看图下我家的鸡,养了6个,剩三个了

  1. 第一,农村里面现在盖的房子就好比城市里边的别墅,养鸡的人少了,前两三年的话,村里边还没有规划,有牛棚,羊圈猪圈,鸡都是散养,现在的话,村里边不让养殖动物,但是有的人还养养殖鸡的人少了,城里人在农村里面都很难找到散养的鸡!!!!
  2. 18年的时候,大街上边还有人喊,收鸡,收兔,收鸭,收鹅,这人收的都是农村的鸡,然后在城市里卖,打的招牌就是农村土鸡,土鸭,土鹅
  3. 图下就是我家的鸡,我爷爷奶奶还准备卖给大街喊的人,我家的鸡很小,长不肥,吃的都是菜叶,还有玉米,大豆,小麦,鸡的生活好得很好
  4. 我邻家的鸡全部都在院子里,他家是古代的土房子,鸡每天都在树上睡觉,下的鸡蛋满院都是

怀庆府原贺


一、孩时的鸡肉味

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鸡,亲朋好友生病住院首选就是土鸡和土鸡蛋,或有亲戚做客宰鸡吃鸡肉喝鸡汤,那是一种礼节习俗。

在徽州一般的习俗,客人来做客,就是水煮荷包蛋、或煎鸡蛋,还有茶叶蛋,先给客人垫垫肚子。办宴席时必有的四道菜“鸡鱼肉圆”。可见鸡肉与我们生活多么亲密。



二、斗米养斤鸡

老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斗米养斤鸡”,意思是一斗的米才能让鸡长一斤。一斗米12斤,一般一只土鸡3斤,如按最便宜的米2元算,那么就食料成本12*3*2=72元。

农村家里养的土鸡要六个月才能产蛋,到了冬天的时候又因为季节停止产蛋,而且冬天村子里没有草籽虫子,这段时间全靠喂粮食。看了不少的资料,原来鸡的胃口特别的大,一只鸡每天能吃上二三两的东西,养的少了看不出来什么,但养多了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农村里养鸡也都是自给自足,除了在农村里,想吃到正宗的土鸡确实不容易,这样高的养殖成本也限制了规模。

三、鸡容易生病,鸡瘟和禽流感

农村养殖土鸡开放式,容易接触病毒感染。

1、鸡贩子随意出入

2、农户自己从市场买鸡

3、一家得病全村遭殃

四、以上理由,土鸡养殖成本太高,农民没几个愿意养鸡,好不容易养出的也是留着自己吃,过过嘴瘾!

五、土鸡卖不动原因

真的土鸡价格贵,买不起或是不经常食用;伪土鸡花了钱还没有好的品质,吃不出土鸡本来的味道。

六、卖土鸡还是靠口碑相传

品质保证口碑才好,农村土鸡也要形成品牌意识。

1、选好适合当地的土鸡品种

2、勿洋鸡或肉鸡土养

既增加养殖成本,土不土洋不洋的,影响品质和口感。


徽州山农小方


农村真正的土鸡是非常难的养的,就我村里面来说,没有几家是养到几十只以上的,一般1斤以上的有十只就不错了。我家里是在2017年初养的30只土鸡,因为我怀孕妈妈特意养的,每天用两个笼子装着担到山里去放养,等下午又去关回来,不管天气好坏从不间断。有人会有疑惑为什么不在家里养呢?

一、家里地方受限制,鸡散养着喜欢到处串,喜欢到别人家地里找吃食,破坏人家菜地。

二、在家里养的鸡长的慢,没有山里的野味(虫子、青草)吃,而且山里环境好,容易长。

三、在家里养鸡,容易吃到老鼠药,邻居多少会在家附近放老鼠药防制老鼠,我家养了3年的大公鸡就是前几天吃到了老鼠药死的。

所以养鸡真的很辛苦,如果只是自己家养几只的可以放家里养,一般都是用来生蛋的母鸡,吃土鸡蛋,不舍得杀来吃。哪里有的卖,我自己生活在农村还在村里买鸡来吃。再有鸡的存活率低,去年我家浮出12只小鸡,好不容易养到几两大,一次鸡瘟,全军覆没,只剩下两只老母鸡,一只大公鸡。农村现在条件都比较好,一般都是养来自己家吃,老人也不舍的卖了,留给城里的小辈们回来吃。所以说现在农村真正有土鸡的也不拿来卖了。大数量养殖的又不是真的土鸡。


小金农品


正宗土鸡的味道是非常不错的,可比那些喂饲料速生的饲料鸡好吃不知道多少倍,而城里人本身就有钱,已经不再是讲究吃饱了,而是讲究吃好了。所以以前都喜欢跑农村去买土鸡,就是想吃到最新鲜的美味。

以前城里人会开车来农村买土鸡,为何现在农村土鸡卖不动了?

以前很多城里人都会开车来农村买土鸡,只不过现在却很少见到了专门开车下来买土鸡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农村土鸡不受欢迎了,卖不动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的,城里人还是喜欢吃土鸡的,正宗的土鸡相信大家吃了都会想吃第二次的。只不过城里人不开车下来买土鸡了,只是因为找不到土鸡了。

现在正是知道城里人喜欢吃土鸡,所以很多的农村人都看到了商机,以前还是老实养纯正的土鸡,但是真正的土鸡都是需要用粮食喂养一年的,想养成的时间太久了,而且都是喂粮食养大的,就算是卖40块钱一斤,养个一年也就是卖个100块钱左右,而成本都已经是高达70块钱了。

那样一只也就是挣个30块钱,一般的农民一年也就是养一批100只,那收入也就是3000块钱而已,这样就实在太少了。一些农民为了赚钱就开始弄虚做假了,直接就是买一些饲料养大的鸡回来,然后再用粮食喂养两三个月,这就就可以冒充土鸡来卖了。

至于成本可能就低到50块钱一只了,而且还可以三个月就成一批,可以一整年都在卖土鸡,而不是一年只能够卖一次的。这背后的利润那就是几倍那么翻了,一年下来能够赚好几万的了。

只不过做假的土鸡一吃就知道真假了,城里人上当了几次就知道买不到真正的土鸡了,也是不愿意再开车下来买了。

所以说不是城里人不喜欢吃土鸡,不是土鸡卖不动,而是真正的土鸡太少了,一般人还买不到了。一旦人多去做了很多人就想到歪脑筋了,最后也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深山老农民


有一天没事儿。在农村集市旁观一现象;去得很早,鸡市还没人,一个鸡贩子把一车公鸡停在市场边上,然后用鸡笼拿下4一5只鸡,放在市场的好位置上,自己则守在车旁。一会儿,从车上下来一老太太,有70多岁,站在鸡笼边卖这些鸡(那4一5)只。一会儿来一人,问老太:多少钱?老太不答,又问,还是不答!又问,老太说:你说什儿?大的声!这时,车旁边说:她听不见,你买鸡,我那儿有,她的15O一只,我的120一只!买鸡人看了一下,给老太15O元,然后自己抓一只鸡走了。过一会,看没人,那个卖鸡人以老太手中拿走了刚才的钱!后来趁空跟老太拉了一会儿,跟本不聋,是装得!还是哪人雇的,赶一集,50元!就是让人觉得老太的鸡是自家养的,卖的贵!唉!真是应了那句话:买的不如卖的精!无商不奸啊!


地球人142572130


小编一直从事农牧工作,专注三农问题,独立、认真、有态度是一贯答题风格。

几年前城里人开车来农村买土鸡,为什么现在的“土鸡”卖不动了?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从城里人角度来看。以前城里人为什么要开车去农村买土鸡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城里人生活富裕了,有钱了,对生活的要求更高了,就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了,而土鸡,相比于其他山珍海味从价格方面来说还能接受;而且,到农村去,环境、空气质量相较于城里来说要清新一点,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另外,回到农村,看到农民,有的人或多或少有一种优越感,所以想到农村去游览,特别是热兴吃土货风潮期间,顺便买点土鸡回家。

二是从农村养鸡人来看。以前农民养土鸡,基本上都是真正的土鸡,而现在,很多地方成规模的养鸡,基本上就只能号称“土鸡”了,这是土鸡质量的问题;现在农村真正的土鸡,仅存在于农民散养在家里,仅供自己家人、儿女吃的,这是货源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导致了真正的土鸡较少了。而且,现在也专门有从事土鸡销售的人,他们把鸡运输进城去卖,所以,城里人如果想吃土鸡,在城里就能买到,已经用不着下乡去买了。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说,其实不是“土鸡”卖不动了,而是有渠道有销路的土鸡养殖人依然卖得红火,真正卖不动的是没渠道没销路的养鸡人。

关注三农,关注我,更多精彩,等你分享;下方留言,共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