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滬市公司九成盈利一成虧損,有兩家至今還沒披露年報

滬市公司2018年表現如何,一份報告見分曉。

5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年報分析小組發佈《滬市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整體分析報告》(下稱《報告》)。截至今年4月30日,滬市有1466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年報信息,滬市上市公司去年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億元,同比增長11%;共實現淨利潤2.80萬億元,同比增長4%。

總的來說,去年九成滬市公司實現盈利,一成公司虧損。另外,還有2家公司未披露年報。

去年沪市公司九成盈利一成亏损,有两家至今还没披露年报

九成盈利一成虧損,

*ST新億、*ST毅達未披露年報

《報告》顯示,2018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億元,同比增長11%,佔同期GDP比重約30%;共實現淨利潤2.80萬億元,同比增長4%。

與此前三年的滬市公司表現相比,2018年延續了上年較快的增長勢頭。2015年,滬市公司營收和利潤雙降。2016年開始扭轉局面,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4.46萬億元,同比上升4.55%;共實現淨利潤約2.18萬億元,同比上升1.29%。2017年進入營收和淨利潤均兩位數增長的態勢,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7.97萬億元,同比上升14.46%;共實現淨利潤約2.62萬億元,同比上升18.55%。與2017年相比,2018年滬市公司的總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所放緩。

據統計,滬市九成公司均實現盈利。2016-2018年連續三年扣非後淨利潤盈利的公司約1100家,佔滬市公司總數近八成。這些公司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30.41萬億元,同比增長12%,佔滬市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九成;共實現淨利潤2.86萬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實現30億以上淨利潤的公司110餘家。

與此同時,也有少數公司經營陷入困局。據統計,去年97家公司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50%;143家公司出現虧損,佔公司總數約10%。其中不少公司出現大幅商譽減值或其他類別資產減值,其前期資產高估值交易的風險因素逐步釋放。

按照規定,今年4月30日是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年報的截止日。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9年4月,滬市共有1468家上市公司。截止到4月30日,仍有2家滬市公司未披露2018年年報,分別為*ST新億(600145.SH)、*ST毅達(600610.SH)。前者公告稱將於4月30日發佈但最後“爽約”,後者則直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的公章證照、財會資料等下落不明”,無法按期披露年報。

*ST新億原定於4月27日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4月26日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因公司原因,數據重新錄入及校對需要時間,將年報披露時間調整並確保4月30日發佈,但後來並未如期披露。

*ST毅達於4月29日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前任管理層處於失聯狀態,公司的公章證照、財會資料等下落不明,公司無法在法定披露時限內完成上述文件資料的審查、核實和補充收集工作,進而無法按期披露年報。

按照相關規定,遲遲不披露年報的公司可能面臨暫停上市、終止上市等處罰。上交所已經於4月底對上述兩家公司發出了監管工作函,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啟動公開譴責程序。

按照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公司股票停牌屆滿2個月後如公司仍未能披露定期報告,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個月後,如仍未能披露定期報告,公司股票將停牌並被暫停上市;暫停上市後的2個月內,如仍未能披露定期報告,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ST上普、*ST海潤因連續虧損被暫停上市

部分公司因經營不善而面臨退市風險。統計顯示,2018年滬市有30家公司觸及退市情形,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1家公司將暫停上市;2家終止上市。

今年5月22日,上交所發佈公告稱,*ST吉恩、*ST昆機兩家公司終止上市,*ST上普、*ST海潤暫停上市。*ST吉恩、*ST昆機兩家公司均已連續多年虧損,於5月3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30個交易日後,退市整理期於7月11日屆滿,上交所於7月13日對兩家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暫停上市的兩家公司中,*ST海潤被暫停上市的原因是已經連續兩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ST上普的原因則是在連續兩年虧損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後,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即2017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繼續為負值。

另外,*ST上普已於2019年4月25日向上交所提出終止上市申請,主動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交易,並在取得上交所批准後轉而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轉讓。

根據wind數據,2018年滬深兩市共計6家公司退市,其中3家公司退市原因是連續三年虧損,2家原因是吸收合併,還有一家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被終止上市。2017年滬深兩市的退市公司數量為5家,2016年為2家,2018年的退市數量有所增加。

另外,目前滬深兩市共有5家公司處於暫停上市狀態。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則,在暫停上市後,若公司出現淨利潤、淨資產、營業收入或者審計意見類型觸及相關情形,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最近一年年度報告,未在相關期限內改正財務會計報告,股票收盤價連續低於股票面值等情形,將被終止上市。

根據深交所發佈的報告,2018年報數據顯示,深市連續兩年虧損的公司有4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8家;4家公司已連續3年虧損,29家公司的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3家公司無法按時披露年報。少數公司存在較大的退市風險。

《報告》提出建議,促進劣質企業出清和市場淨化。針對劣質公司,重點打擊財務造假、大股東違規佔用、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同時,進一步落實完善退市制度,疏通資本市場出口渠道,加快重大違法違規公司、殭屍企業、殼公司等劣質企業的出清,促進市場生態淨化。

金融類公司貢獻近六成淨利潤,

實體類公司增速超金融類

從結構來看,滬市金融類與非金融類公司仍存在不均衡的情況。2018年滬市金融類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97萬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淨利潤1.65萬億元,同比增長2%。滬市實體類公司(非金融類)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5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實現淨利潤1.15萬億元,同比增長7%。

雖然金融類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均低於實體類公司,但在營業收入規模僅為實體類公司的1/4的情況下,金融類公司的淨利潤規模仍高於實體類公司。從佔比來看,金融類公司營業收入在滬市公司整體中佔比僅20.81%,淨利潤佔比卻高達58.93%,也就是說,金融類公司以滬市整體兩成的營收,貢獻了近六成的淨利潤。

上交所2016年的報告就曾經指出,滬市金融業貢獻佔比過大的局面仍然延續。2016年金融類公司實現淨利潤1.46萬億元,淨利潤佔滬市整體比例高達2/3,滬市利潤貢獻還存在過於依賴金融業的情況。2018年金融類公司的淨利潤佔比有小幅下降,但仍高於實體類公司的淨利潤佔比。

從金融業細分行業來看,2018年滬市銀行業實現淨利潤1.44萬億元,同比增長6%,《報告》稱業績增長主要因淨息差回升,平均淨息差較上年增加0.06個百分點;但業績增速放緩,主要因2018年銀行夯實資產質量,加大撥備計提比例,平均撥備覆蓋率同比提升20餘個百分點。

2018年滬市證券業實現淨利潤446億元,同比下降約49%,主要因經紀業務收入下滑、權益類投資收益減少以及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增加。

2018年滬市保險業實現淨利潤1582億元,同比基本持平,主要因業績增速承壓,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對相關投資收益也產生一定影響。記者 顧志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