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英烈传——黄得功

—— 护主忠臣

黄得功,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明圣安皇帝弘光元年(西历1600—1645),号虎山,又称黄闯子,明辽东开原卫人。

黄得功行伍出身,早年于辽东和后金(清)作战,因作战英勇被辽东经略选为亲兵,后累功升至游记将军,副总兵。甲申国殇后,与马士英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是为弘光皇帝。因定策之功,黄得功官至太傅、左柱国,封靖国公。

弘光元年,清兵南下,黄得功为保护弘光皇帝力战,因叛徒倒戈,力不能扶,自刎殉国。

华夏英烈传——黄得功

1、 少有勇力

万历二十八年,黄得功生于辽东开原卫一个平民之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军户)。在黄得功五岁时,父亲因病过世,黄得功便和寡母徐氏生活在一起。

当时,在辽东总兵李成梁被罢免后,努尔哈赤兴兵作乱。辽东辽西和女真部落接壤,在这一情况下,开原卫这个边关堡垒面临着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威胁。

黄得功成年后,便进入开原卫边军,成为了一名军士。

黄得功青年时便大有豪情,一次偷喝了母亲酿的酒,被母亲痛骂。黄得功大喊,说:"我肯定会还了您酒钱。"

这件事后不久,驻地受到后金军队侵扰,黄得功勇猛作战,砍了两个金兵脑袋,换了二十两赏银。因此,黄得功由勇气著称,受到开原卫千户赏识。

之后,黄得功跟随千户多次迎金兵,并因勇猛被选为经略亲兵,受到经略提拔。

2、 镇压农民军

崇祯九年,黄得功因功升为副总兵,调入关内,负责管理京师卫戍部队。

崇祯十一年,黄得功跟随总兵熊文灿前往镇压农民军。并于固原击破农民军马光义部,受到崇祯皇帝赏识。

崇祯十三年,在黄得功攻击下,农民军革里眼部投降。

当时农民军最大两部一为闯王李自成部,一为八大王张献忠部。在崇祯十五年,黄得功汇合刘良佐,于中都凤阳重挫张献忠。

华夏英烈传——黄得功

3、 江北四镇

甲申国殇后,留都南京诸大臣为选择皇帝之事再三拖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犹豫不决。

当时,凤阳巡抚马士英联合刘良佐、刘泽清、高杰、黄得功四位总兵拥立福王朱由崧登极。因定策之功,马士英入阁,黄得功受封伯爵,高杰三人封为侯爵。

江北四镇由此产生,四镇拥兵自重,将领嚣张跋扈,为争夺地盘多次内部作战,彼此争功。

弘光元年,清兵多铎部南下,兵锋直指扬州。徐州之变后,扬州督镇史可法指挥失误,江淮犹如无防。

外患未息,内忧又起,左良玉兴兵南下。左良玉病死武昌后,其子左梦庚继续统兵南下。

黄得功受命阻拦左梦庚,在和左梦庚作战中,黄得功未料扬州失陷后南京不守即破,弘光皇帝狼狈逃至黄得功军营,

清兵逼至营前,黄得功与清兵大战。却不料心腹田横早已投降清军,黄得功未有提防,被叛徒田横暗箭射中面门。

无力抵抗,亦不愿被俘受屈,黄得功当场自刎殉国。

总论:

江北四镇为马遥草(马士英)所倚,而马遥草为弘光所倚。弘光之亡,责在马遥草。马遥草之败,责在四镇。

四镇之兵,唯黄得功可用。尽忠报国,手刃鞑虏,黄得功当为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