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鐵腕改革,為何還是存在反抗鬥爭和盜匪猖獗的情況?

TseHowy


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些政策對於老百姓而言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呢?不能說沒有影響,尤其是攤丁入畝。要知道,封建王朝的統治始終是建立在地主階級利益之上的,就算是有利於老百姓的改革措施,也無非是暫時緩解階級矛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此,再深入的改革,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統治階級,那麼階級反抗就不會停止。

雍正時代也一樣,他脫離不了階級矛盾的怪圈。雍正時期,還搞保甲、宗法等制度,宣傳綱常,作為統治者,總是希望老百姓老老實實幹活兒,老老實實納稅,老老實實服役,這是他便於統治的需要。明代的朱元璋如此,清朝的康熙雍正也是如此,統治階層恨不得將老百姓從頭到腳都捆綁起來,為己所用。


雍正鐵腕改革,為何還是存在反抗鬥爭和盜匪猖獗的情況?

於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抗爭。

康熙六十年,臺灣有個叫朱一貴的人發動起義,但是當年就失敗了,他的部下在內陸進行活動。朱一貴封了個福建人溫上貴為元帥,讓他在福建組織鄉里的棚民造反。棚民,就是搭建草棚為住所的窮人。朱一貴死後,溫上貴聯繫了棚民,打算攻打縣城,但是到了雍正元年,被當地的知縣施昭庭偵緝,300多人戰死,溫上貴被俘後被殺。溫上貴的同伴裘永錫逃亡後被清政府緝拿。

雍正四年,佔據山谷六年之久的湖南造反人士謝録被鎮壓逃亡,雍正皇帝指責湖廣總督趙坤辦事不力,姑息養奸。後來,謝録被緝捕,遭到凌遲處死,妻子被髮為奴隸。溫上貴和謝録的事具有武裝暴動的性質,所以遭到雍正的殘酷鎮壓。

雍正元年冬天,山西萬全縣農民幾千人,衝擊城門,焚燒衙署,抗議知縣橫徵暴斂,知縣嚇得半死,攜帶家眷幕僚一同逃走。山西巡撫諾岷一面彈劾萬全縣知縣,一面組織平陽知府董紳前往鎮壓,誰知道董紳派去的官府兵丁被憤怒的農民全部殺死了。董紳只得親自前往,在與憤怒的農民談判後,董紳發誓,只要他們交出三個人抵罪就保障不在殺害他們,這件事也就如此了結了。

雍正四年,福建安溪的農民因為反對追加徵收屯地欠銀,舉行罷市活動,為首者被浙閩總督逮捕,嚴刑拷打致死。六年,安徽也發生罷市活動,甚至大鬧公堂,公開抗糧,矛頭指向清政府的賦稅政策。

在雍正時代的反抗鬥爭中,有的是農民佃農反對賦稅徭役的,有的是城市居民強搶糧食的,也有工匠匠人的抗爭,還有旗人,士兵等。雖然規模不夠大,但是涉及的行業很多。這說明,在雍正朝,最底層人民的日子並不好過,失業率很高,老百姓的飯碗沒有多大保障,逼迫他們站起來進行抗爭。


雍正鐵腕改革,為何還是存在反抗鬥爭和盜匪猖獗的情況?

也正是如此,社會上滋生盜匪猖獗,遍佈江南各省。有一個蘇州人叫沈德潛,寫了一首紀實詩:"南方多暴客,殺奪為耕耘。滑刀裹紅帕,行劫無晨昏。事主訴縣官,縣官不預聞。"說的是南方地區盜匪很多,經常為了土地起殺伐,手裡用紅帕子裹著利刀,不分早晚的打劫。被害人將這些事上訴官府,官府根本不管不顧。

雍正雖然重視盜匪案件,但是他主要採取的是鎮壓措施,他制定了一系列打擊盜匪的政策,比如發生盜匪不報處分例、教育官員重視盜匪治理、整頓京城的治安等等。這些措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盜匪案件的產生,因為盜匪案的起源還在於雍正的政策措施。

所以,每當談起雍正的攤丁入畝政策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這有利於百姓的措施,為什麼並沒有說的那麼好呢?農民或百姓到底從中獲得了好處沒有?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個人認為,一方面,出在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和賦稅政策上,而另外一方面,出在中下層官員的執行上。

眾所周知,封建社會的土地屬於私有制,土地絕大部分都是掌握在地主手中,即所謂的士紳階層。然而,這些人卻並不納稅,雖然雍正實行了攤丁入畝,但是國家丈量的土地數據最終報給皇帝的是哪些呢?只包括了那些無依無靠的農民兄弟,而那些大地主們則沒有計算在內。而丁稅最終攤入田畝,那攤入田畝中的稅收則就是農民兄弟承擔了,大地主們很少或根本就沒有承擔稅收。你說這樣的攤丁入畝會得人心嗎?因為這是士紳的特權,其實,國家的稅收最終是農民承擔了,這還包括火耗養廉銀,這可是稅收的好幾倍。


雍正鐵腕改革,為何還是存在反抗鬥爭和盜匪猖獗的情況?

有人說我這是說鬼話,攤丁入畝還是都攤入到了所有田畝當中去了的,不然不會遭到那些大地主們的反對,乾隆皇帝不是為了緩和地主階級矛盾,取消了攤丁入畝嗎?

沒錯,這就是上面政策好,下面對策好了,也就是第二方面,在下層官員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搗鬼的行為。按照政策,土地的確是稅負的基本依據。(康熙年間所謂"永不加賦"其實就是一句空話,國家哪裡都需要錢財,人口在快速增加,沒有稅負增加是不可能的。)但是土地的丈量是以康熙年間定下的為準,後來在實行"攤丁入畝"丈量土地的行為實際上是一個失敗的舉措,數據完全被操作成了農民的土地數據,甚至很多有關係的農民借靠在地主頭上以避稅。大多數農民成為清朝政府的冤大頭,對於土地少,人口多的農戶,當吃不飽飯的時候,就只有落草為寇了。

所以,雍正雖然進行了大力改革,為清朝向前推動作出了努力,但是由於封建社會的根本屬性沒有改變,他的改革只能是制度的修修補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問題,反抗鬥爭和盜匪猖獗時刻存在就是例證。


星鵼下的誓言


雍正一朝史治清明,無官不清,治安好,人民安居樂業,抗爭者是富人,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劫富濟貧,雍正是心中有百姓的傑出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