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在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越来越大。2018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8万辆,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79.4万辆。其中,国产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为71万辆,同比增长92.9%。在业界普遍看好的情况下,2018年新能源汽车保守估计可以突破140万辆。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从品牌来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汽车销量为152413辆,占比约20%,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为北汽新能源,销量为96360辆,占比12%;第三为上汽,销量为86524辆,占比10.78%。第四、五、六顺位分别为:吉利55536辆、奇瑞49063辆、江淮43286辆。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从车型来看,1-10月北汽新能源EC系列销量为68025辆,获得了1-10月份销量冠军,其中十月份销量为20648台;第二名为秦PHEV,销量为38883台;奇瑞eQ系列获得第三名,销量为37883台。前十名中有3款车来自比亚迪,分别是e5、秦PHEV、元PHEV,两款车来自北汽,帝豪EV、荣威iE6、江淮E200也榜上有名。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得乘用车得天下,得新能源车得未来。从2018年1-10月各汽车公司新能源销量来看,在乘用车市场上,仅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奇瑞、吉利、江淮六家车企就占了62%的市场份额。我们分析下原因:

较早的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车型。比如比亚迪凭借自己的电池优势,从2010年就开始生产新能源汽车,积累大量的经验,2018年推出的比亚迪唐DM,11月份销量已超过了6000台。

完善的新能源供应链体系,保证了产能。产能问题是很多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产能问题和供应链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保证纯电动汽车的产能,很多主机厂和电池厂商建立了合资公司,比如上汽和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东风和宁德时代也成立了东风时代公司,为旗下的新能源车生产动力电池。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讲,紧凑型车市场火热。从畅销车型可以看出,主打实用、性价比高的紧凑型纯电动车是目前销量的主力军,我们把这类车称为“国民买菜车”,这类车适合居家生活,是短途代步的神器。

如今的PHEV技术趋于成熟,仅比亚迪和荣威就占了60%的市场份额。PHEV作为一过渡产品,销量上肯定比不过BEV。PHEV既能发挥传统车企的优势,又适合当下大环境,所以各大合资公司纷纷发力PHEV市场,比如卡罗拉PHEV、大众途观L PHEV、宝马X1PHEV等,这就导致国产PHEV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产品高端化、做新能源,是中国品牌转型的主要内容。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传统车企,还有蔚来、小鹏、威马以及特斯拉等新势力的崛起。2020年补贴将会全部退出,留给车企的窗口期已经不多了。所以很多车企都在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经济型市场的车企有北汽EC系列、江淮iEV、奇瑞eQ等。还有些企业在走差异化路线,比如蔚来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特斯拉定位于豪华车市场等。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如何?

1.车企抢占微型车市场。低速车被整顿,空出的市场谁来填补?随着补贴退坡,价格低、高续航的A00车优势就会凸显出来。共享市场的兴起,考虑到成本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采购A00 车作为共享汽车运营,微型车赶上新能源的春风,确实存在很多可能。

2.补贴继续“补高扶优”,续航里程小于350Km车已经没有优势。在补贴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由量到质,如今是一个拔高的阶段,很多车企都推出了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车型。与2011年相比,目前的电池单位能量密度已经提高一倍,同时制造成本降低了50%。提高续航里程,让新能源汽车具有自身竞争力,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明年的补贴会下降,但是高续航里程的车补贴不会下降。

3.增程式混合动力即将获得国家补贴。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多样化,在发改委最新的投资指导意见中,已经把增程电动与燃料电池、纯电动划为一类,都是纯电驱动,是鼓励的对象。此外,氢燃料电池车也是增程式结构,但是氢燃料电车目前技术不成熟,完全可以从普通增程式过渡。

4.充电和换电两条腿走路。充电和换电都是解决续航里程焦虑的有效手段,目前两者的基础设施配备都不是很完善。充电问题的难点在于充电效率,换电的难点也有很多,但是可以节省时间。

随着明年补贴下降,为降低购车成本,电池租用可能会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换电方式可能会是备选方案之一。

5. 地方补贴减少,因地方补贴不同而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减弱,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公平,这对于乘用车企是件好事。然而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国补和地补共同决定的,全国统一价很难。

总结: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目前新能源车的销量也仅占新车销售总体的2.69%,这其中的一大部分来自技术水平并不高的低价车型,无论是价格、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都离人们的期待还有差距。

发展新能源无论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石化资源以及环保层面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个行业竞争是很激烈,但是可靠的“三电”技术以及呈几何式扩大的产业规模,足以支撑起未来汽车的电动化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