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檢·轉發】未貼中文標籤,進口食品誰敢吃?

近日,家住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區人民北路附近的顧女士再次走進離家不遠的一個進口商品超市,驚喜地發現,商店貨架上原來沒有中文標識的商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中文標識明確的商品各歸其位。

今年1月,顧女士在一家進口商品超市買奶粉時發現,幾款知名品牌奶粉罐身全是英文,沒有任何中文標識或說明。這讓她感到擔憂:“孩子吃的奶粉可不是兒戲,萬一沒有經過檢測,或者是走私的呢?”

於是,顧女士將這一情況,通過公益損害隨手拍平臺反映到了檢察機關。

定海區檢察院接到該線索後,迅速展開調查。承辦檢察官通過多次調查取證發現,這家開在定海鬧市區的進口商品超市不僅有些奶粉沒有中文標識,在貨架上擺放、銷售的20餘款食品、保健品等均沒有中文標籤。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貨架上的進口食品未貼中文標籤

承辦檢察官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等相關產品應當有中文標籤,詳細載明食品的產地及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信息。而涉案進口商品超市出售的20餘款食品均無中文標籤,無法確定商品正規來源,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且具有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1月21日,定海區檢察院向該區市場監管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監管職責,並進一步加大對市場上同類進口食品的監督管理,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市場監管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後,立即向涉案商店發出整改通知書,責令商店有效整改,並對所有無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進行了下架處理。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未貼中文標籤的進口食品

至此,案件辦結,但是守衛民眾舌尖安全的行動並沒有畫上句號。“我們對全區多家類似的商店進行了實地查看,發現這種進口商品不貼中文標籤的現象,並不是個案。”定海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院與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溝通協調後,自今年2月開始,市場監管部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進口商品專項整治活動,對全區範圍內的超市、各類進口食品專營店、母嬰店等的進口食品、保健品進行全面檢查、整頓。截至目前,專項整治共查獲涉嫌銷售無中文標籤食品案近10件,針對檢查發現的合格證明材料不齊全、進銷貨臺賬不完整等問題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並根據調查結果進一步處罰,有效淨化了進口食品經營秩序。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審核|尼瑪旺姆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林检·转发】未贴中文标签,进口食品谁敢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