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八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為什麼小公司反而覺得你能力不行呢?

奮鬥的PM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管理模式不太一樣,因此也就導致了大公司和小公司整體的要求水準不太一樣,從長遠意義上來說,大公司可能就是因為各種體系龐大,因此各個程序流程也很龐大,導致了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注重效率。

而相反的小公司可能就是因為人少,也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到最後就是每個人可能每天都在緊張的幹工作。

以前常常聽別人說,大公司的環境氛圍有多麼多麼好,還有就是在裡面每天都很輕鬆,所以說不同的管理模式導致了最後不一樣的結果

所以說到小公司可能就不太能適應小公司的這種模式以及工作,會被認為式能力了上有待提高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頭條號


鼎興諮詢


我在國外500強工作過,回國後一開始也是在五百強,現在在我原先五百強我負責的一個客戶那裡,算是個中小型企業。

總的來說,500強的私人小公司的差別就是正規軍和游擊隊。

一個是極其講究規章流程,一切按照SOP走。越過雷池就有可能受到來自其他部門或者上級的指責: 流程不是這樣的,請按照SOP。。。。。。

另一個是積極靈活的,講究的就是效率。很多事情別說流程,基本上就是一個電話的事情,連書面郵件都沒有。

不難理解,因為500強講究的是管理,效率反而不是第一位要追求的東西。畢竟體量在那裡,核心業務已經非常穩固且成熟,光這些核心業務就能帶來足夠的營業收入甚至利潤。

小公司則不同。大部分小公司成立年限不會很久,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所謂的核心業務,所有的銷售整天就是在外面推銷自己公司的各種產品,如果沒法在第一時間以快於同行的速度成交,生存都是問題。

講了那麼久,就是想說,一個是習慣了流程照章辦事,但是大公司里人才匯聚,各部門各領域都有精英和專家。而小公司沒有那麼多精英和專家,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有靈活辦事的思路和方法,而非拘泥一格。所以,角色的互換,對於有些人來說,並不能很快適應,純屬正常。


超賽神超賽


這就是大超市和小賣部的區別。這兩種公司的規模不同,使得職場人的工作接觸範圍、工作內容以及提升的專業能力有非常大的區別。

1.大公司業務廣泛,流程複雜,即使工作八年,你也只會是一個螺絲釘。

大公司既然大,那麼業務範圍必然比較廣,工作的標準化程度會很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司的業務運作環節不出錯。所以很多大公司會把一個業務流程分解成各個部門。研發部、設計部、宣傳部、財務部、人事部等,甚至超大公司還會有自己的監管部門,避免公司內部貪汙腐敗的發生。

這樣的標準化能避免很多風險。但也導致公司業務流程非常繁瑣。但是人的精力非常有限,那麼大的公司裡,你光應付各個部門的對接問題都會焦頭爛額,所以大公司的職場人就只相當於一個車間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擰這個車間裡其中一條流水線上的螺絲。

但是你知道整個車間的流水線是怎麼運作的嗎?你不可能知道,只要你還沒到達一定的高度,公司的業務整體流程細節你根本連接觸的機會都是沒有的,瞭解就更加無從談起。

所以即使工作了八年,你能夠涉及的範圍充其量也就是這個大車間的3條流水線。那麼縱觀全局的話,你所瞭解的業務運作模式就極其有限了。

2.小公司雖小,五臟六腑俱全,即使只工作3年,也許你就能摸透業務運作的所有內容。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規模差別巨大,業務流程也會能省則省。也許從業務談判、方案制定、產品製作和產品推廣都只有一個部門。

所以在小公司裡工作久了的人,對業務的整體流程就會非常熟悉,因為他都接觸過,所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一眼就能看出來。

所以你從大公司跳到小公司,無異於從車間跳到了小作坊。原來你只負責銷售,對產品的開發、推廣和設計一無所知。

但是到了小公司,你們老闆會要求你對這些全部都有個大致瞭解,因為有可能這些業務你全部都要接觸,並且在最短時間內給他滿意的答覆。

這是大公司的人才根本做不到的。大公司的人才這麼多年瞭解最多的一定是這個大公司的業務僵化的流程,知道怎麼和設計部打交道,知道怎麼和研發部勾心鬥角。

但是真正專業的能力範圍,可能就只是侷限在自己工作的銷售部門裡。

所以為什麼小公司的老闆會不覺得你是人才?因為你在大公司學到的,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3.大公司學做人,小公司學做事。

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嗎?在大公司先要學會做人,然後再學會做事。而在小公司則相反。

因為大公司大了,人必然就多。人越多的地方,江湖氣息越重。那麼你在業務之外,首先要學會做人才能在大公司立足。

而小公司因為小,但五臟六腑俱全。你要學會十八般武藝,瞭解整個公司的所有業務,才能保證這個公司的運轉。人少了,不用天天勾心鬥角,但業務類型複雜。

所以小公司的人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業務,他們也沒那個條件天天勾心鬥角的。

但大公司有它的好處,大公司待遇普遍比較高而且穩定。大公司口碑好,所以業務量也會很多,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員工福利。

但小公司因為規模小,設備人手等不夠充足,對合作單位來說風險要比大公司大得多。所以業務量必然會比較小,要操心的事情多,而且員工福利往往會因為老闆想自己賺的更多所以沒有什麼保障。有的連五險一金都不給買的。

所以在大公司學習做人,但是比較適合不想操心的人。小公司學習做事,適合想拼出一番天地的人,但風險也很高。

如果你一直在大公司工作,習慣了的話就還是回大公司吧!你那八年也不至於白學,因為大公司雖然都不同,但業務流程相差不大。

去小公司你相當於是個新手,說不定還沒有那些工作一年的人知道的多。


夏小採


你還是那個你,只是從大公司換到了小公司,為什麼兩個公司對你的評價會截然不同呢?我們先看看大公司和小公司有哪些重要的區別。

老闆不同

小公司之所以是小公司,一定是有原因的。除了有些公司處於正常的發展階段以外,很多小公司存在了五年、十年,還一直髮展不起來,最大的原因就是“老闆不行”。有些企業家之所以偉大,比如傑克韋爾奇、曹德旺、馬雲等,無非是因為他們身上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的優點:有格局,有胸懷,戰略眼光,知人善任等等。而那些一直髮展不起來的小公司的老闆呢,很多都是剛愎自用,缺少戰略眼光,既希望下屬能承擔起責任來,又不捨得放權、分錢。在這樣的人底下做事,即使你有能力也發揮不出來。

資源不同

舉個例子,作為一個營銷總監,你的年度業績目標是一個億。在大公司,可能給你的營銷費用預算是1000萬,小公司可能就給你200萬。做同樣一件事,你能調動的資源不一樣,自然結果也會有很大差別。

平臺影響力不同

大公司和小公司無論在品牌影響力、企業商譽上的影響力是有云泥之別的。同樣是手機,蘋果、華為等公司在出新機器時,可能需要你加錢才能買得到,而那些雜牌子的手機做促銷,你都不見得搭理人家。這裡面除了產品的差別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名牌和雜牌子的品牌影響力不一樣。在經典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有一段是,喬致庸的“左膀右臂”孫茂才因德行不佳被趕出喬家後,想去投奔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掌櫃說了一句經典的臺詞:”不是你成就了喬家,是喬家成就了你。”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很容易高估自己,卻忽略環境的影響力。

管理規範性不同

有句話大概意思是,在大公司你只需要做好一顆螺絲釘,在小公司你需要做全面手。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分工明確;小公司的的管理更靈活,有時需要你身兼數職。同樣拿營銷舉例子,如果你是一個銷售,在大公司你只需要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技術、售後等自然有其他人負責;而小公司銷售既需要你懂業務,還要你懂技術,還可能要面對客戶的投訴等等。

上面我們分析了大公司和小公司主要的不同之處,那他們的相同之處是什麼呢?一句話,都是“以成敗論英雄”。也就是說,無論你在哪裡,你要你有結果,沒有人會評價你不行的。

最後總結:出現提問中的這種情況,有可能你真的能力不行,也有可能你有“能力”,但平臺的特性限制了你能力。


劍心成長筆記


這個是太普遍的問題了,大公司一般來講,各種資源配套齊全,專人專崗;


如果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話,大公司的員工,都是在某一個方面很專業,各種培訓體系也比較健全,只要是自己崗位上的專業問題,基本上都能解決;


如果大廠裡面出來的,各種事情都懂的,有兩種可能,第一是自己好學;第二是換個好些部門,這種人要不 就是不怎麼受人待見,要不就是往領導的方向培養的,中間可能遇到問題,跳出來;


而小公司裡面,一般來講,崗位分工不是太明確,業務來了,需要幹什麼,就學什麼,做什麼,反正只要有業務,都可以;往往需要的是多面手,各種問題都需要知道一些,不僅能獨當一面,而且在各方面都能懂;


其實你看到某些大廠人員離職了,到小公司去,不一定能勝任~,因為他們太專業了,有深度,不一定有廣度,而小公司,深度不需要那麼多,但是需要廣度;


如果是做專業,想要有深度,還是在大公司裡面,比較有保障;但是到小公司裡面去鍛鍊下, 自己以後如果創業,絕對是有幫助的;


Excel小技巧


你本來是一枚優秀的螺絲釘,突然讓你去當一部發動機,你說你拉的動嗎?對待這樣的事情,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益處,如果經過兩個方面的鍛鍊,也是一件有利於成長的好事啊。

第一,先說職場普遍規律吧,就是處理好“專”與“面”的關係。

大公司管理規範,崗位分工精細,你去大公司就是一枚螺絲釘。對於超大型公司來說,有的崗位一輩子就做一件事,好處是精細化,又鑽又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缺點是,太專了,就限制了面上的廣度,遇到複雜局面不知道怎麼處理。

小公司沒有辦法像大公司分工明細,他根本養不起這麼多人。在小公司工作,你可能就是一個八爪魚,什麼都幹,什麼都懂一點,但什麼也不專精尖,俗稱“萬精油”。萬精油也有萬精油的好處,比如,他去創業,他去帶一個小團隊,就能順心順手,因為他什麼都懂一點,就能彈好“鋼琴”。相反,太專的人,只按一個音符,能彈出美妙的音樂嗎?

第二,如何把“專”和“面”優勢嫁接呢?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最好經歷一下“專”和“面”的鍛鍊。比如,你入職之後,從事一項具體工作,你就要研究透,成為這個方面的專家。你可以申請去綜合部門鍛鍊一兩年,什麼雜事也幹幹,有利於你拓展你的思維。你就容易成為,既懂專業,又懂人情世故、協調溝通、妥協合作了,有利於你成長為團隊長。

你入職後進入綜合部門,比如,行政部門,什麼雜活你都幹,訂票派車買咖啡,你也不用害怕,也不要抱怨。在綜合部門鍛鍊,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你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你同時要與上級和下級和平級打交道,能充分鍛鍊你換位思考的能力。往往有綜合口出來,再去專業口乾幾年,你會用多元思維思考專業工作,非常有利於你把事情辦成。

第三,成熟的職場人,要善於揚長補短。

有人喜歡專業,我就一輩子做這個技術,成為專家,越老越吃香。這個理念不錯,但也要分人。如果你是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也不想管理一個團隊,只想自己幹好自己的專業,這個思想很好。大企業會設置專業人才成長通道,你可以沿著這條專業路發展。缺點呢,就是思考問題,習慣從專業角度,思維寬度不夠,也不善於妥協綜合,照顧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感受。不容易成長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

有人喜歡綜合工作,性格外向,善於與人打交道,精力都放在周旋和琢磨人事上了,就沒有精力沉下心來鑽研技術和業務。這類人,如果不幹幾年業務,不做幾年技術,往往管理團隊比較吃力,尤其是當基層管理人員的時候,你技術不過硬,管理起來,別人不服氣,也會限制你發展到高層。

最後建議,職場新人要交叉鍛鍊,無論先做技術,還是先做綜合,幹到三五年,最好能交叉一下。最好還是先做技術和業務,用五年時間成為行家裡手。然後再轉管理,再經過三五年鍛鍊,你就是複合型人才,將來就是培養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好苗子。不建議先從綜合管理做起,因為你錯過了五年時間,再去鑽研技術和業務,已經沉不下去心了。


職場火鍋


人的知識能力結構是T字型。

專業部分是你的立柱,是深度,專業之外的其他能力,比如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等,是橫樑,是廣度。

對於大公司而言,流程體系比較完整,需要每個人在專業做好,做好銜接即可。所以,著重體現人的專業能力。只要做好立柱,能頂住壓力就好。動詞是“頂”。

而對於小公司,流程體系不穩定,所以不僅需要人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很多溝通協調,規劃以及執行等全方面能力。所以,要能扛得住事。既要做頂樑柱,還要做大梁。動詞是“扛”。

而一般從大公司出來,可能並不是能力欠缺,而是形成了流程意識,所以和小公司的管理之間存在磨合和適應。於是就會產生在小公司反而能力不足的感覺以及評價。

所以建議:如果選擇了小公司,那就是選擇了創業路,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小公司和體系化的大公司肯定不一樣。其次,在發揮專業優勢的基礎上,還要努力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從能“頂”事,到能“扛”事。


新知墨匠


大公司與小公司的崗位設定是不一樣的:大公司講究的是專人專崗專事,每個崗位把自己工作做深做精做專;小公司由於體量小、營收少、利潤少,勢必要嚴格壓縮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於是出現部門與部門合併、崗位與崗位合作,一人多職成為了普遍現象!

例如:

你原來是在大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擔任經理,公司還會給配主管,主管底下配招聘組專員、培訓組專員、績效組專員、薪資組專員、福利組專員、規劃組專員、員工關係組專員!大公司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人所負責的就是專項專事!

你來小公司面試人力資源部門經理,你在和麵試官溝通的時候,他問你在原單位你主要負責哪事具體事情?你一五一十的告訴Ta了,然後又問你原單位人員編制是怎麼樣的?你又一五一十的告訴Ta你是經理,你下面有x個主管,每個主管下面有y個職能組,每個職能組又有z個專員,合計十幾二十個人!面試官聽了都皺眉了😠,Ta會根據你的描述初步判定你不太適合這個崗位!

接下來,Ta又問你之前做過行政嗎?還問你對財務數據敏感嗎?你聽了一頭霧水,為什麼應聘人力資源部經理還要了解行政,財務?你顯然是沒幹過行政,沒幹過財務數據分析!面試官都不想再告訴你人力資源部經理兼行政經理,每月月尾至下月初還要協助財務經理提煉財務數據!面試官心中已經有答案:這一輪面試下來,你已經被淘汰了!

例如

你原來是在大公司擔任營銷策劃總監,你之前操盤的案例都是"大開高走",最小的月度策劃案例投入都至少要大幾十萬的!

你來到小公司面試,依然按你的格局及一貫作風和麵試官或者老闆談。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被你驚到了,哪怕你擺出之前的成功案例也很難打動他們!因為彼此眼光不同、格局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他們就想小小投入,大大產出,他們沒有耐心,他們必須要搞"短平快"的套路;所以他們不認可你,甚至都覺得你胡說八道!

綜上所述,這就是你被大公司認可,卻被小公司認為你能力不行的其中兩個主要原因!你現在明白了嗎?

(我是諸葛教練,分享口才、銷售、營銷、管理、商業系統等方面實戰經驗;關注我,有問題在留言區留言,我會盡快回復🤝)



諸葛明職場教練


說到底,大公司和小公司對能力的要求和定義不同,所以,雖然都叫能力,但沒有可比性!

所以才會出現工作8年,工作能力能得到大公司的認可,卻得不到小公司認同的情況。

大公司一般都是上了一定的規模,對一般員工來說,能力的要求重在深度,需要的是專業能力。

因為大公司分工細緻,很多工作都模塊化了,需要你在某一方面做好就行,不需要面面俱到。通俗一點來說,在大公司一個普通崗位上,更像一顆螺絲釘,只不過這顆螺絲釘在很多位置上,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和專業性的。

小公司不一樣,更需要的是綜合能力,即所謂一專多能,類似於萬金油,可以百搭最好。

因為小公司規模小,出於節約成本和規模經濟的考慮,崗位分工不細緻。所以在用人方面,要求人的適應能力強,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來。這樣看上去能力很全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鍛鍊。實際上,在很多時候,這樣也容易把人用廢,因為這樣做,看上去忙忙碌碌,但沒有一樣做的專的,研究精深的,如果做不到管理的崗位,很快會遇到天花板。

對個人來說,能力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絕對的,在不同人的眼裡,有不同的看法和定義。而且能力的種類也很多,就看你用哪一種能力去衡量一個人,弄不好會很容易引起爭議!

對企業來說,大公司有很強的系統能力,小公司的優點在於它的靈活性,溝通協調方便,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這就決定了,大公司對個人的依賴度不高,小公司對個人的依賴程度較高,各有利弊。

不過相對來說,我覺得用靠譜度和才幹去看一個人,可能比用所謂的能力去衡量一個人要公平合理許多。因為靠譜度和才幹有一個大家相對認可的定義和標準,不會因為你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就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對於這種工作8年工作能力,被大公司認可,小公司卻不認可的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題主不必難過,也不必驕傲,只是不同的視角和看法造成的。

不管是在大公司還是在小公司,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定位,能夠獨立的去分析和思考,這一點特別重要。

你覺得呢?

喻派職言,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發展導師。智聯招聘HR公會、linkdin(領英)、《CHO首席人才官》(雜誌書)、三茅人力資源網、第一資源等多家媒體專欄作者,文章曾被300多家公眾號轉載,曾在傳統報刊媒體上發表文章數十篇,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書。

喻派職言


題主的問題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幾年前我個人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也想不通。後來,經過自己創業,有了些感悟,和題主做個分享。

首先,題主的工作能力能在大公司得到認可,足以說明題主在某個方面的表現足夠優秀,且有對應的工作業績。而到小公司反而不被認可,這時候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能力需要平臺和資源進行展現。這是很多在大公司工作較長時間的人都會碰到的問題,自我認知時,把個人能力評估過高,忽略了公司的平臺和品牌所帶來的價值影響。打個比方,希望達成一個同樣的公司合作,以字節跳動某部門負責人的身份去談,自然會比較容易談成,而以某小公司的老闆身份去談,卻很可能吃閉門羹。這就是公司自身平臺資源和品牌影響力帶來的附加值,而這個附加值經常在自我認知時被錯誤的歸納到個人能力上,一旦離開大公司,失去這些附加值,原先自以為積累下來的人脈關係,相當一部分其實已經失效了,所以原本小公司招聘時期望前大公司員工帶來的資源並沒有得到,自然會對員工能力產生質疑。

二、企業對能力需求的差異。大公司歷經若干年的發展,雖然有諸多大公司病,比如結構臃腫、人員冗餘,但不可否認在大公司內部已經有一套經過驗證的業務體系和對應的人力資源體系。相應的,大公司員工需要的就是按照崗位需求完成應盡的責任,不出錯就可以,能出彩就是能力優秀。而小公司大多是成立時間不長,沒有成熟的人力資源體系,對員工的需求是這一個人當多個角色使,這時專長於某個方面的大公司員工很難滿足小公司的需求,也就容易出現能力不被認可的情形。

三、員工個人心態問題。大公司員工已經習慣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溝通方式,到小公司後一段時間內很難改變,尤其如果出現立場轉換的情況,比如原先當慣了甲方的前大公司員工去了個乙方公司,卻還是習慣用以前甲方爸爸的心態和人溝通,自然會出問題。

四、小公司老闆對大公司員工能力期望盲目樂觀。很多初創型小公司的老闆,往往對大公司中層有盲目樂觀的期望,然而結合第一條原因,很容易出現心理落差。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總結和體會,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