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农民工变身大国工匠,他让砖雕艺术走向世界38年培养50个传承人


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已有2000多年历史。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时期的甘肃临夏砖雕是一项传统技艺,也是中国砖雕艺术的七大流派之一。2006年,临夏砖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过半百的沈占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砖雕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的传承人。

沈占伟,52岁,出生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南龙镇一个贫困农民之家。自幼痴迷于探究年画、木雕、砖雕上的图案,14岁辍学,跟随远房祖父沈尕安学习砖雕,深得师傅真传,加上天赋和刻苦钻研,不到2年就出徒,是个小匠人,也是个农民工。

沈占伟的雕刻作品雕工细腻、风格洒脱、笔触传神,多件雕品被国家和省级博物馆收藏。在当地一家公司的展厅里,存放着他和徒弟们部分获奖作品、证书和一些精美雕件,让人惊叹于民间艺人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

沈占伟是临夏砖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首届全国砖雕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荣誉砖雕大国工匠,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这些荣誉都是来自他38多年对砖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几十年的砖雕生涯,沈占伟担忧的是砖雕技艺的失传问题。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砖雕作品被工业化,大量的水泥制品代替了手工雕刻,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从事这一职业,使得这个手艺后继乏人。

沈占伟见人话不多,但说到砖雕,他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他最大的心愿有三: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法律保护;希望非遗走进学校课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传承非遗;希望在中国的建筑设计上有更多中国元素,更希望砖雕艺术走向世界。

“临夏砖雕是一门手艺,作为传承人的我有义务将这门手艺传给更多的人,让临夏砖雕名扬天下。”这是沈占伟的心声,也是他的愿望。多年来,沈占伟将雕刻手艺传给了50多名徒弟,徒弟的砖雕作品也相继在全国获奖。

沈占伟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喜爱学习、研究。他一方面从爷爷那里学习雕刻技巧和传统工艺技法,另一方面他从造型到刻雕,从纹理到神态,精心揣摩。他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出名堂。他认为砖雕艺术,是一种集绘画、书法、诗文、印章为一体的综合性平面造型艺术。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民俗、宗教等诸多领域。


沈占伟一直坚信:“唯有坚守纯手工雕刻,临夏砖雕才能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随着市场多样化的发展,精良的砖雕制作越来越受青睐,“纯手工雕刻”成为高品质的象征,这使砖雕看到了春天。沈占伟对工作精益求精, 他徒弟严中有爱,毫无保留的把精湛砖雕技艺传授给徒弟,涌现出来了很多技艺、独当一面的高徒。

沈占伟对砖雕艺术情有独钟,他整天想的是怎么能进一步的提高砖雕技艺,跟上时代步伐多一些创新和发展,把砖雕艺术传承下去。沈占伟凭借着自身顽强的毅力和对砖雕技艺的刻苦探索,成为了当代临夏砖雕行业中的佼佼者。临夏砖雕申报成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沈占伟一直对临夏的砖雕充满憧憬和希望,他说他一定要做好传承人的挖掘和培养,绝不能让砖雕在子孙后代手里失传。任图世行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