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小型化和高画质哪个才是未来的趋势?

卷太郎摄影坊


“摄影器材小型化”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死路了!

未来相机的发展肯定是朝专业化、视频化的方向走。

大概在2008年奥林巴斯发布EP1之后,在相机圈一度掀起了一股“摄影器材小型化”的狂潮,一时间,各个品牌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微型相机。

例如松下的GF3——最小巧的M43相机。

例如pentax脑残的Q系统,它的CMOS传感器跟现在的手机摄像头传感器一样大,却是可换镜头的相机设计。

还有“爆炸星”的NX mini,可换镜头的1英寸DC

当然,还有尼康大名鼎鼎的“1系列微单”。


以上的这些相机产品,都“非常非常”的小巧,小到令人发指!为什么这么讲,例如我曾经用过朋友的尼康J1,这鸟机器小到拿都不好拿,造型又小又滑,只能靠三个手指夹着。用起来非常不舒服!

而以上的相机系列,无一例外,全部死翘翘!

原因很简单,因为智能手机的冲击——这些产品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作为一款相机,无论你做得多小巧,它始终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讲便携性,相机永远不是手机的对手!而当手机的传感器做到1/2英寸、1/1.7英寸的情况下,这些微型相机的画质优势又显得无足轻重。

因此,在手机摄影的冲击下,以后的相机产品只会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专业。

小于1英寸传感器的DC在未来将很难有市场存活,而可更换镜头的相机,感觉M43系统也危险了!


从耗子胖成猪


这两个问题不矛盾,小型化高画质都是未来器材发展的方向,好的画质不意味着必须个头大,个头大小与高画质没有直接关系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未来小型化摄影器材是必然发展之路,由于电子元件小型化技术不断进步,以前很难想像的科技如今都已经实现了,而且科技的进步就是要便于携带便于拍摄,而且还具备很高的画质


最有代表意义的其实就是索尼微单系列,早几年大家基本都看不起索尼自己搞的这套微单系统,机器性能不行,画质仅仅接近单反效果,镜头群也不行,但随着索尼A7系列的发布,让所有人看到了小型化高画质是绝对可以实现的,而且也是未来的发展的方向

在看看传统单反相机厂商,佳能,尼康,也紧随其后发布了自家的微单系统,而且性能丝毫不输单反相机,佳能豪言壮志的告诉大家 EOSR 就是专业微单,而且大力发展RF镜头群,尼康也毫不示弱,发布了Z7/Z6、全部是最新科技最新技术,并且具备小型化高画质的特点


所以不用纠结未来摄影器材是不是小型化,这是趋势,高画质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越来越棒,单反相机还会有自己的市场,两个系统都会有人使用,那个适合自己就选择那个,好比汽油车电动车情况,一个现在,一个是未来,怎么选就看自己看重那个方面

回答完毕,原创不易,每一次点赞评论都是给我最大的鼓励,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帮助,哪里说的不对多多指教,谢谢。


色影君


“小于1英寸传感器的DC在未来将很难有市场存活”,从另一个角度封死了手机相机赶超单反的“路”。——只要手机上搭载不上大于一英寸的传感器,超卡片机就是一个梦,超单反、微单都是梦。——除非未来出现一个类似5G这样的大突破。不过这在现在连“梦”都不好算。


ZBLiu


必然是小型化。当小体积相机画质达到要求之后,专业摄影就需要设备去处理了。手机搞死卡片机就是相机小型化的典型案例。1寸可换镜头相机和M43入门级消亡不是因为它小,恰恰因为它太大了(相对手机来说)。他们拥有大得多的体积,却不能带来数倍的画质,所以消亡了下一步就会是APS-C甚至是全画幅的相机。因为指甲盖传感器搭配强大算法,让画质和全幅的差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肯定会在传感器天花板之前到来。


眼镜胡子叔


都是未来的趋势,缺一不可。


手机用户50040561378


共存。非专业人士用轻巧相机,专业人士首先考虑画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