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聖誕節來了,大街上、商店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平安果。因為“蘋”和“平”諧音,平安果成為人們送禮的首選。

學生們會在老師的辦公桌上擺滿平安果,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勤勞栽培;女生會送給喜歡的男生,祝他們平平安安······平安果在中國被賦予許多美好的寓意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但許多人當心蘋果是西方國家所說的“禁果”,因此猶豫不決。那麼蘋果是不是禁果呢?

《聖經》中的“禁果”不是蘋果

“平安果”出現在平安夜,平安夜是聖誕節的前夕,而聖誕節是基督教的傳統節日。提起基督教,就不得不說上帝、亞當和夏娃的故事:

《聖經》記載,上帝造出他的子民亞當之後,就把他安置在伊甸園中。但是亞當感覺孤獨,於是上帝趁亞當睡覺之際(另一說法是上帝施法催眠了亞當),取其肋骨造了夏娃。但是亞當和夏娃沒有經得住蛇(據說為撒旦的化身)的誘惑,偷吃了智慧樹上的禁果,從而被上帝趕出伊甸園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從上面故事可以看出,《聖經》中沒有說明智慧樹上的“禁果”到底是什麼果子。後來據人們考證《聖經》成書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發現古時中東地區的人根本不知道蘋果為何物,而且中東地區也不適合長蘋果。

而無花果在中東很常見,《聖經》中也有一句說“亞達和夏娃扯下無花果的葉子遮羞”,所以《聖經》中的禁果應該是“無花果”而非“蘋果”。禁果是蘋果的形象,很可能是後人加的

蘋果是怎樣一步一步成為“禁果”的

《聖經》中的“禁果”是無花果,那麼“蘋果”是怎樣代替無花果成為禁果的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追溯到公元四世紀,基督教信仰的源頭——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原本只是個小眾教派,還到處被羅馬帝國追殺迫害(因為基督教的一神論在早期羅馬帝國統治者眼裡簡直就是歪理邪說)。

但後來的君士坦丁大帝為了他在政治上統一全國的目標,狡猾地決定要把政治和宗教有機結合起來,於是頒佈了“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徒同其他異教徒一樣具有同等的信仰自由由權,歸還給他們被沒收的教堂和教會財產,免除了基督教僧侶個人對國家的徭役義務,規定主教有權審判教會案件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於是,基督教開始處於合法地位。當時羅馬帝國的統治範圍橫跨歐亞,下轄眾多民族,他們各自的信仰自然天差地別,為了讓所有羅馬帝國的子民不再信其他牛鬼蛇神,一場文化上的絞殺就此展開。

和君士坦丁大帝一起制定“米蘭敕令”的羅馬教皇達馬蘇斯,命令他的首席經文學家傑羅姆

將希伯來語聖經翻譯成拉丁文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達馬蘇斯

在拉丁語中,蘋果(malus)和罪惡(malum)讀音相似,只差了一個單詞

為了摧毀歐洲蠻族原本的信仰,羅馬教廷當然不止是抹黑了蘋果而已,很多原本異教信仰裡聖物,都被百般詆譭。當然,悲慘的蘋果確實黑鍋背得比較重,即使在耶穌被綁在十字架上,即使那個年代中東人從未見過蘋果,羅馬教廷也要說,絞死耶穌的十字架是用蘋果樹的木頭製成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史詩《失樂園》的作者約翰·彌爾頓,明白這只是傑羅姆的雙關語翻譯,但他仍想選擇一種外表看上去很無辜、實際上卻有害的水果來代表禁果。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在彌爾頓的時代,蘋果酒在英國非常流行,酗酒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這可能就是他選擇蘋果作為禁果的理由。作為廣泛閱讀的典型作品,《失樂園》鞏固了蘋果在人類墮落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看來,蘋果被黑化為“禁果”,完全是為了政治目的

平安夜到了中國之後

在國外,是沒有送平安果的傳統的,只是在中國獨創的一種形式。那麼,平安夜送蘋果是怎麼在中國流行的呢?有三種說法:

  1. 80年代的大學生,開始接觸西方文化,過聖誕節的習俗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並且加入了中國的傳統元素——平安夜吃蘋果;
  2. 是從港澳臺留學生中傳過來的。其中部分學生有過聖誕的傳統,但因為沒有錢準備聖誕大餐,於是就吃蘋果慶祝,寓意平平安安;
  3. 一些蘋果小販的主意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其實許多神話故事都賦予蘋果美好的寓意:

西歐很多民族神話,就把蘋果作為神聖之物來看待(蘋果畢竟是歐洲最常見的水果品種之一)。凱爾特人把蘋果叫做aval,詞意裡有生命力的意思;

北歐人的神話裡,眾神是因為吃了蘋果才能永葆青春;

甚至在更靠近羅馬的希臘,神話裡天后赫拉、愛神阿芙洛狄忒、智慧女神雅典娜還要為了一個“金蘋果”的歸屬權爭執不休(最後愛神得到了金蘋果,因為在希臘蘋果也是青春美貌的象徵)。

所以蘋果不是“禁果”,大家就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安安心心地吃蘋果吧

蘋果是不是“禁果”?平安夜送蘋果會不犯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