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作古後,康熙是如何對待鰲拜的妻子和孩子的?

小九九﹎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他八歲就登基,十四歲親政。但在他親政之前,朝廷事務都由鰲拜管理,鰲拜晚年時專權跋扈、結黨營私,這讓康熙有了除掉他的想法。

鰲拜是大清的三朝元老,早年時跟皇太極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皇太極死後,鰲拜擁護福臨繼位,阻止了多爾袞稱帝的想法,順治繼位後對鰲拜十分器重。

順治十八年,福臨去世,遺詔中指名玄燁繼位,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在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在順治靈柩前發誓將好好輔佐玄燁皇帝。

但隨著他們的權利越來越多,晚年時的鰲拜更是手握重權,康熙多次想親政,都被鰲拜拒絕,因此他們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康熙覺得鰲拜的存在已然威脅到皇權的威嚴,可當是鰲拜的黨羽遍及朝廷內外,為了拿下鰲拜,康熙以切磋武藝為由,召鰲拜入宮,康熙則挑選一批年輕力壯的親貴少年在宮裡等候鰲拜到來。

作為“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見到他們的行為後,認為康熙年少無知,並不放在心上。等他來到皇宮後,這些少年一擁而上,趁鰲拜沒防備,將其摔在地上擒住。

康熙命議政大臣審訊鰲拜,列舉了30多條罪狀,按大清律令,鰲拜當斬。但據史料記載,鰲拜當時要求面見康熙,一見面鰲拜就掀開自己的衣服,康熙見到鰲拜全身的傷痕後,動了惻隱之心。

思慮再三後,他只是將鰲拜關在牢裡並沒有處決他,雖然鰲拜沒有被處死,但最後他還是在牢裡鬱鬱而終,同時被禁錮的還有鰲拜的親信和家人。

在鰲拜死後,他兒子納穆福被釋放;他弟弟卓布泰被放了出來,後被授於官職。鰲拜的孫子達福得到雍正的重用,授予散秩大臣、前鋒統領;雍正時鰲拜被平反,恢復其一等功爵位,也由孫子達福繼承爵位。

從康熙處理鰲拜的手段來看,這其實只是帝王的一種政治手段和智慧,也為自己留下一個好的名聲,鰲拜殺不殺並不重要,畢竟他曾為大清立下過赫赫戰功。


大國布衣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智擒鰲拜,並給鰲拜定下了三十大罪狀。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順治皇帝福臨駕崩。臨終前,順治皇帝將大清皇位傳給了皇三子玄燁,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同時,順治皇帝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全力輔佐當時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

起初,這四人還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濟”,但是原本排名四人中最後一位的鰲拜,權勢不斷提升,逐步開始專權施政,並與年輕的康熙皇帝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最終,在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在索尼的兒子索額圖的全力協助之下,在武英殿通過十多個布庫少年智擒鰲拜,並且當眾宣佈了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決定處死鰲拜。

然而作為“滿洲第一勇士”,又是“第一巴圖魯”的鰲拜掙脫了控制他的布庫少年,脫下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滿身的傷痕,康熙皇帝不免為之動容,最終改為將鰲拜囚禁起來。

兩個月後的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鰲拜在獄中是鬱鬱而終,結束起跌宕起伏的一生。


鰲拜之罪,罪在其本身,康熙並沒有遷怒與其家人。

康熙去世後,其諡號為“仁”,在處理鰲拜一案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康熙的“仁心”和“仁政”。

首先,鰲拜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

鰲拜自皇太極時期就開始南征北戰,攻皮島、戰松錦、追剿李自成、征討張獻忠,鰲拜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他始終站在皇太極一邊,堅決支持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對於順治皇帝也是有恩的。

其次,鰲拜只是專權,但是並沒有謀逆。

鰲拜掌握大權是順治皇帝的旨意,只不過鰲拜把輔政變為了專政,進而威脅到了皇權,但是鰲拜自始至終都沒有謀逆之意,對於朝廷依然非常的忠誠。

再次,鰲拜只能算作是八旗內部的矛盾。

所謂鰲拜的罪狀,多半是八旗內部的矛盾,甚至只能說是兩黃旗和兩白旗之間的矛盾,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包括換地之爭、擅殺蘇克薩哈等,這些都是屬於多爾袞專政時期留下的後遺症。

也正是鑑於這種情況,康熙沒有殺掉鰲拜,也僅僅是將其進行了囚禁。至於鰲拜的家族的其他人,康熙也沒有進行過多的為難,特別是鰲拜家族的女眷,並沒有受到處罰。

而實際上,受到鰲拜牽連的也就只有鰲拜的兒子納穆福。納穆福由於在鰲拜專政期間飛揚跋扈、仗勢欺壓同僚,因而康熙將其與鰲拜一同囚禁,在鰲拜死後,康熙隨即釋放了納穆福。

至此,康熙對於鰲拜家族的處罰也宣告結束。


從康熙晚年開始,便開始了對鰲拜的平反工作。

年輕的康熙皇帝為自己能夠除掉鰲拜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興奮,並將其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件功績加以炫耀。然而,過了三十多年後,康熙皇帝終於明白了鰲拜的功績與付出,但是礙於情面,只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將鰲拜的家人洗脫了罪名,進行了重新的錄用,並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恢復了鰲拜的名譽。

而在康熙去世後,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更是為鰲拜做了徹底的平反昭雪,恢復其名譽和地位,並且恢復了鰲拜一等公的爵位,由其子達福襲承,並將其任以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到了乾隆朝時期,再一次重新平定了鰲拜的功過是非,最終中和了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對於鰲拜的評價及封賞,重新釐定鰲拜家族的一等男爵位。

鰲拜一案也就此蓋棺定論了。


雍親王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a80440d143be1cd889295412bfa4e23\

羽評郡主


鰲拜是於康熙八年(1669年)被擒,隨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判決革職、立斬;隨後康熙念及資深年久,屢立戰功,對其免死禁錮;同年鰲拜在禁所死去。

鰲拜從被擒,到判決處死,再到免死囚禁,最後在囚禁中死去,這期間也就半年時間左右。那麼,鰲拜死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家人的呢?要知道鰲拜曾經權傾一時,其家人兄弟也紅極一時,為朝臣爭相巴結的對象。


那麼,我們就共同來探究這裡的真相。

卓布泰,鰲拜之兄,累擢內大臣、鑲黃旗滿洲固山額真,進世職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因鰲拜被奪世職,直到康熙十六年再復世職,第二年去世,諡號“武襄”。

穆裡瑪,鰲拜之弟,歷授穆裡瑪靖西將軍、圖海定西將軍,進世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因鰲拜連坐被處死。

達福,鰲拜之子,康熙五十二年,追錄鰲拜戰功,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達福襲職,管佐領,累擢正藍旗滿洲副都統。雍正七年,在討伐噶爾丹策零時戰死。

那摩佛,鰲拜之子,受鰲拜牽連,共同被囚禁。


至於其他家人已不可考。總之,鰲拜的親信在這次事件中都收到牽連,被削職失爵。最後,有的在打擊中沒有熬的過去,或者被處死;那些堅持到最後的,因康熙追錄鰲拜戰功,再次被啟用或得到爵位。

其實說到底,鰲拜就是康熙親政的墊腳石而已,扳倒鰲拜就能起到為康熙親政樹立威望的作用,不處死鰲拜再次為康熙樹立仁君形象。那些在鰲拜專權時,耀武揚威、紅極一時的,能對皇權產生威脅的,當然毫無疑問就要剷除;那些無足輕重的,僥倖保住性命。

究其原因,這是一個反推的命題,要知道康熙如何對待鰲拜的妻子和孩子,就要知道康熙如何對待鰲拜的;要知道康熙如何對待鰲,就要知道鰲拜在康熙王朝中扮演的角色。


另外,康熙擒鰲拜還有一個大家認知之外的版本。

根據《南亭筆記》記載:這天,康熙在南書房召見鰲拜請教學習。鰲拜進來後,內侍用一個折腿椅子讓鰲拜坐,讓後後面由另一名內侍扶住椅背。然後,康熙賜鰲拜喝茶,事先用開水煮燙茶杯。就這樣,鰲拜剛端起茶碗,就燙的掉在地上。後面扶椅子的內侍乘其勢將鰲拜推到地上。康熙大喊:鰲拜大不敬。周圍事先佈置好的健童共同將鰲拜擒起來,然後交由論罪。


蘇紀龍讀史


(1)鰲拜的結局。

康熙擒拿鰲拜之後,並沒有將他誅殺,僅僅是革職抄家,後來鰲拜死於獄中。

至於鰲拜妻子,康熙連鰲拜都沒殺,他的兒子後來也釋放了,也不會把她怎麼樣。

(2)鰲拜之子的結局。

鰲拜的兒子納穆福先是被拘禁,鰲拜死後,納穆福被釋放。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清史稿·列傳三十六》)

(3)鰲拜後代的結局。

鰲拜1669年被康熙擒拿,1713年被康熙平反,追贈一等男,讓鰲拜弟弟巴哈的孫子蘇赫承襲一等男爵位。

蘇赫死後,又讓鰲拜的孫子達福承襲一等男爵位。

雍正時期,又將鰲拜恢復一等公的爵位,准予世襲。

乾隆時期,停襲鰲拜一等公爵位,仍然讓其後代襲一等男爵位。

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清史稿·列傳三十六》)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鰲拜作為清朝前期的權臣,他雖然過於飛揚跋扈,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奸臣、庸臣。康熙皇帝扳倒鰲拜的目的不是殺死他,而是為他親政搬開絆腳石。相比秦惠文王誅殺商鞅全族而言,康熙皇帝善待了鰲拜全家。最終鰲拜被囚禁而死,他的家人除了被軟禁外,並沒有遭到虐待,都得以善終。

鰲拜是滿洲第一勇士,弓馬嫻熟,精於騎射,勇力非凡,皇太極親自賜給他“巴圖魯”的稱號。在後金國的統一戰爭,征伐朝鮮戰爭,攻擊明朝戰爭中,鰲拜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深得皇太極與順治帝的信任。在抵制多爾滾的權力鬥爭中,鰲拜是順治帝的得力干將;多爾袞攝政期間,鰲拜受到的大迫害有三次,小迫害則不計其數,但他都挺了過來。

皮島之戰時,鰲拜不顧明軍火力兇猛,奮勇衝殺,率先衝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明軍展開近身肉搏,最終攻下了皮島。皇太極聽聞後大喜,賜鰲拜“巴圖魯”的稱號。

松錦會戰時鰲拜率領鑲黃旗護衛軍與明軍騎兵相戰,戰而勝之。鰲拜不待軍令,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再敗明軍。鰲拜衝鋒陷陣,五戰皆捷,大有項羽當年九進九入秦軍大陣的風範!此戰後鰲拜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升任護軍統領,成為八旗驍將之一。

皇太極去世後,鰲拜支持豪格為汗,跟多爾滾針鋒相對;後來豪格跟多爾滾妥協,共立福臨為順治帝,鰲拜就忠心於順治皇帝。攝政王多爾滾去世後順治帝親政,鰲拜成為順治帝的股肱大臣,為順治帝治國治軍操勞不已,可以說鰲拜在順治帝一朝是忠臣能將!

順治帝死前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讓他們共同立誓輔助康熙皇帝。隨著權力的上升,鰲拜野心膨脹,在索尼病死後,他誅殺了蘇克薩哈,獨掌大權,嚴重威脅到了康熙的皇權。鰲拜雖然權傾朝野,但是他並沒有篡逆之心,他只想身居高位,享受權利帶給他的快感。

康熙皇帝畢竟不是平庸之君,他不甘心鰲拜獨掌權柄,於是他秘密訓練了一幫少年武士,在鰲拜來朝拜他時一舉拿下。經過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鰲拜得到康熙的接見,他脫掉衣服露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康熙念在鰲拜對皇太極、順治兩朝的忠心,且沒有篡位的想法與行動,因此赦免了他的死罪。

被囚禁而失去權力的鰲拜不久就鬱鬱而終了,他的兩個弟弟和兩個兒子被革職軟禁,妻子女兒也被軟禁,但都得以善終,康熙並沒有誅殺鰲拜全家。


大秦鐵鷹劍士


鰲拜對大清朝是有功的,如果沒有鰲拜對多爾袞的牽制,順治帝就不會繼位;如果沒有順治帝的繼位,那麼也就不會有康熙大帝。從這一點來說,鰲拜還是康熙的大恩人呢。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大權獨攬,可他為何不稱帝呢?看過《孝莊秘史》的人,通常會被誤導,以為是孝莊用美人計拴住了小叔子的心。



實則不然,真正讓多爾袞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是因為鰲拜的制約。

鰲拜是皇太極的心腹,皇太極死後,以鰲拜為代表的鑲黃旗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而正黃旗和正白旗擁護多爾袞繼位。這兩股勢力旗鼓相當,誰也不服誰,甚至一度劍拔弩張,形勢十分嚴峻。



後來,多爾袞一方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既不立豪格,也不立多爾袞,而是立年僅6歲的福臨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

順治繼位後,極為倚重鰲拜,視鰲拜為心腹,軍國大事都交給鰲拜打理,鰲拜勢力日漸強盛。順治死後,年幼的康熙繼位,鰲拜專權跋扈慣了,自是沒把康熙這個小孩子放在眼裡。

鰲拜大肆培植勢力,清除異己,他給託孤重臣之一的蘇克薩哈編造罪名,強迫康熙下令處斬蘇克薩哈並滅其族。



鰲拜所作所為已突破人臣極限,嚴重威脅皇權,於是康熙下定決心剷除他。後面,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智擒鰲拜”的故事了。

康熙抓住鰲拜之後,大臣們羅列了鰲拜三十條罪狀,每條都足以要了鰲拜的命。但鰲拜見到康熙後,脫掉上衣,給康熙看了他身上的累累傷痕,這都是救祖父皇太極受得傷啊!



康熙十分感慨,鰲拜雖有錯,但畢竟立過大功,且並未有謀反之事,於是免予死刑,處以終身監禁。

康熙是如何對待鰲拜子女和妻子的呢?或許我們會認為,康熙會把男的充軍發配,女的打發到辛者庫為奴。

但康熙沒有這麼做,鰲拜的子女和妻子還是保留原來的身份和爵位,並未受到太大牽連。

康熙,不愧是千古明君啊,該有的氣度還是有的!


一半秋色


鰲拜後期雖然專斷跋扈,但其為滿清入關和擁立順治帝登基所立下的汗馬功勞,導致了他的結局不是太差: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將門,騎射精熟。每次戰鬥,鰲拜都衝鋒在前,殺敵斬將。因鰲拜功勳卓著,皇太極親自授予鰲拜“巴圖魯(勇士)”的稱號。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一黨勢力達到頂峰,蟄伏多年的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爭奪帝位,遭到了鰲拜等保皇勢力的強烈反對。雙方僵持不下,隨時可能兵戎相見,多爾袞被迫採取折中辦法,雙方共同擁戴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由多爾袞攝政。

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權勢滔天,在其攝政期間,鰲拜多次遭到打壓。多爾袞死後,順治帝親政,對鰲拜等忠貞大臣非常敬重,鰲拜因此成為順治帝的心腹重臣,侍奉於皇帝左右。

英明神武的順治帝雖是有為之君,無奈英年早逝,清朝的江山社稷重擔落在了年僅六歲的皇三子玄燁肩上。臨終前,順治帝遺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索尼勞苦功高,居於首席。但索尼年老力衰,好多事無法再親力親為,所以精明強幹的鰲拜受到很多大臣的依附,勢力逐漸坐大。



索尼病逝後,鰲拜與遏必隆聯手,整得蘇克薩哈一家被滿門抄斬。逐漸長大的康熙帝對大權獨攬的鰲拜無計可施,只好暗中計劃除掉鰲拜:

康熙帝假意整日與一批少年武士廝混、練功,使鰲拜認為康熙帝只是個醉心玩樂的孩子,對康熙帝放鬆了警惕。一天,康熙帝命令鰲拜單獨進宮面聖,趁機命令少年武士們擒住了鰲拜,並列舉鰲拜三十條大罪,鰲拜罪不容誅。



但康熙帝念及鰲拜功勞,且鰲拜只是貪權,並無篡逆居心,決定赦免鰲拜死罪,將其軟禁起來,和鰲拜一起被軟禁的,還有鰲拜的兒子那摩佛。對於鰲拜的同黨和家中女眷,康熙帝則採取了寬大處理的策略!

鰲拜被軟禁不久,便抑鬱而終,康熙帝追念鰲拜功勳,將那摩佛釋放!傳至鰲拜之孫達福一代,終於東山再起——達福被雍正帝重用,重振祖上威名!



鰲拜身為臣子,不該過分貪戀權力。康熙帝整垮鰲拜,也只是為親政鋪平道路而已,並不是想將鰲拜一黨趕盡殺絕!


布書公子


康熙帝玄燁剷除鰲拜集團,是其統治早期非常精彩的一筆。

↑康熙帝處理鰲拜一事,並沒有做絕↑

雖然鰲拜跋扈,被康熙帝剷除,但康熙帝並沒有處死鰲拜。要知道,鰲拜被逮捕論罪,定下了足足三十條大罪,廷議當誅,可以說,鰲拜及其家族的生死存亡,就看康熙帝一句話了。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載,被捕後,鰲拜曾親自面見康熙帝,並脫下衣服,讓康熙帝親眼看看當年他為了救皇太極而留下的累累傷痕,最終打動了康熙帝。

考慮到鰲拜歷事三朝,功勳累累,又顧及到鰲拜為代表的老臣集團,康熙帝最終沒有下令誅殺鰲拜,僅命革職,籍沒拘禁,其黨羽或死或革,其婿敬謹親王蘭布降為鎮國公。

鰲拜的兒子納穆福也被囚禁了起來。

↑滿洲第一巴圖魯——鰲拜↑

不久,鰲拜死於禁所。看時間,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五月份,鰲拜倒臺,次年,鰲拜就死於寓所了,到底鰲拜是怎麼死的,史書不詳。

鰲拜死後,其子納穆福被釋放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鰲拜到底有沒有女兒,史料上並沒有記載。敬謹親王蘭布迎娶的應該是納穆福的女兒,也就是鰲拜的孫女。

鰲拜雖然被囚禁而死,失去了一切爵位俸祿,但康熙帝沒有牽連鰲拜九族,鰲拜的親族性命都得以保全,只是沒有了榮華富貴。

↑鰲拜的後人重新繼承了爵位,境遇頗佳↑

等到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康熙帝玄燁親自為鰲拜平反,雍正五年時,雍正帝追封鰲拜為超武一等公,鰲拜的孫子達福承襲此職位,授散秩大臣、前鋒統領(這可是二品大員)。後來達福因為軍功,升遷為正藍旗滿洲副都統。

達福的兒子岱屯襲一等公,也擔任過散秩大臣。達福的孫子德成、德勝都承襲騎都尉。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份清代檔案中,發現了鰲拜家族爵位承襲表,證明了鰲拜後人又開始承襲爵位,享有榮華富貴。

至於鰲拜的妻子,歷史並沒有記載,只能推測出他的妻子並沒有遭遇被株連殺害的命運,可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我們先來看看康熙是怎麼處置鰲拜的,康熙為了除掉鰲拜,就組織了一些貴族子弟練習布庫,也就是摔跤,其中為首的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在《康熙王朝》裡面是魏東亭,在《鹿鼎記》裡面就是韋小寶了。

鰲拜一看到康熙這樣做,反而更加放心了,他覺得康熙喜歡玩,這樣更有利於他專權。康熙八年的五月,康熙召鰲拜入宮,而鰲拜之前也經常入宮,也不以為意,沒想到一進入殿中,這些少年們一擁而入,直接將鰲拜擒下。

鰲拜心中那個悔呀,就恨自己這麼不謹慎,竟然被年僅的十五歲的康熙給算計了,但是事已如此,還能怎麼樣,只能任人宰割了唄。

康熙讓議政王大臣們審訊鰲拜,大臣們當然知道康熙帝的意思,平時也很恨鰲拜的飛揚跋扈,大夥一合計,總結出了鰲拜的三十條大罪,那是條條是死罪呀,結論就是鰲拜罪大惡極,應該斬立決!

鰲拜當然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他就請求見康熙一面,康熙也答應了,想看看鰲拜怎麼說,鰲拜見到康熙之後,就將身上的傷疤給康熙看,說哪個傷疤是在哪一戰留下的,哪個傷疤是為康熙爺爺皇太極擋刀的,很像三國周泰為眾將展示那樣。

康熙看了之後,心中也頗受感動,鰲拜確實是有功於大清王朝呀,鰲拜是有罪,罪在專權,罪在藐視皇帝,但是他畢竟沒有造反呀,另外也為了展示自己的仁慈之心,對其寬大處理,免其死罪,而是將其前圈禁,而鰲拜的同夥們,比如班布爾善,那個同樣是愛新覺羅子弟的,就將其處死,另外還有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工部尚書,都殺死了。

不過,鰲拜在自己的圈禁地,沒幾個月就死了,至於是如何死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同時被圈禁的,還有他的兒子納穆福,不過,在鰲拜死後,也將納穆福給釋放了。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想起鰲拜的功勞,就追賜鰲拜一等男爵,讓他的侄孫蘇赫襲爵,蘇赫死後,讓鰲拜的孫子達福襲爵。雍正繼位之後,鰲拜重新入葬,恢復其一等公爵,可世襲。乾隆四十五年,停世襲一等公,再恢復一等男爵。

鰲拜的弟弟卓布泰,在皇太極的時候被封為佐領,康熙八年的時候,因為是鰲拜的弟弟,被削職,在康熙十六年的時候,又恢復了。

鰲拜的孫子達福,官至散軼大臣、前鋒統領(正二品)、正藍旗副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