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興區 高明憑什麼?

旅游兴区 高明凭什么?

五一”期間,盈香玻璃橋上游人如織。/景區供圖

旅游兴区 高明凭什么?

遊客在盈香花海遊玩。/景區供圖

旅游兴区 高明凭什么?

“五一”假期,鷺湖探索王國吸引了大量遊客。/景區供圖

旅游兴区 高明凭什么?

“五一”期間,美的鷺湖旱雪小鎮排起長龍。/景區供圖

統籌/佛山日報記者陳莎 採寫/佛山日報記者路帥

5月1日上午9時剛過,當第一輛廣州牌照的小汽車出現在水鎮村口時,譚偉強鬆了一口氣。作為水鎮村村民小組副組長的他,在一兩年前還不敢想,自己的家鄉能夠吃上“旅遊飯”,每天接待遊客超千人。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無論是大景區盈香、鷺湖,還是小村莊水鎮、新安,高明全域都迎來了客流高峰。數據顯示,高明全區遊客人數同比增長6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串珠成鏈的鄉村遊成為廣深客流前往高明的新選擇。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推開、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穩步推進等重大戰略機遇,高明以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區域發展的突破口和先鋒隊,旗幟鮮明亮出“旅遊興區”發展理念,並提出將資源向旅遊項目傾斜,將旅遊業打造成為高明主導產業。

2016年提出,2017年啟動創建,今年高明將迎來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

這個“五一”假期的節點爆發,是一張成績單、一劑強心針。

綠水青山

高明提出“旅遊興區”

這個“五一”假期,位於明城鎮的水鎮村火了,數千遊客擁入這座距離佛山主城區50多公里的江邊小村,燒烤、野炊、抓魚、套鴨……在高明體驗了一把鄉村旅遊。

“以前從沒有想過家鄉會成為旅遊目的地,這是第一次試水,可以說很成功。”譚偉強難掩內心喜悅。

這之於水鎮村算是水到渠成。2016年,高明區提出創建一批美麗鄉村,該村積極響應,整合土地資源,砍掉漫山遍野的桉樹,還聘請設計公司對全村發展旅遊進行綜合規劃,讓村容村貌迅速躋身全區村居前列。

距離水鎮村13公里外,盈香生態園也迎來了歷年“五一”最高客流。“‘五一’ 當天客流量達3萬人次,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11%,而整個‘五一’”假期客流量達到8萬人次,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39%。”廣東盈香生態園常務副總經理羅就好表示,除百畝花海、5D玻璃橋等網紅打卡點外,景區還開放了九寨水城項目,讓遊客在凌雲山下戲水。

在高明,遊人如織的場景不止這兩個地方。近年來,除了外界耳熟能詳的盈香生態園、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泰康山旅遊度假區等成熟景區外,越來越多的珠三角客流選擇走進高明鄉村,體驗這片青山綠水間的恬靜和悠然。

改變要追溯到2016年。這一年召開的高明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高明必須擺脫以往跟隨式、追趕式、粗放式發展模式的束縛,走出一條引領式、差異化、效益型發展新路。也就是在這次黨代會報告中,高明提出要通過爭創廣東省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發展全域旅遊,是高明對自身資源稟賦的重新審視和定標佈局。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指出,旅遊對於高明而言不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而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區域價值提升和變現的重要途徑。為此,他明確提出了“旅遊興區”理念。

在高明,市域森林覆蓋率達58.9%,秀美的佛山第一峰皂幕山和號稱“中國最美林場”的雲勇林場坐落其中; 滄江河及其15條支流橫貫全境,匯入西江,大小湖泊河流60多處; 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接近90%;已經形成了盈香生態園、美的鷺湖、泰康山等知名景點。

高明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坐擁6000多萬目標消費人群。從高明出發,與廣東主要城市車行交通均在2.5小時內。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成後,高明將與國內、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圈”,與全球主要城市間實現12小時通達,極大拓展了高明的遊客範圍。

高明寄望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實現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助力鄉村振興,促進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發展,進而提升城市生活品質,促進高明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良性循環。

多點突破

形成全域旅遊格局

眾所周知,全域旅遊不等同於景區旅遊,它遍佈高明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不從機制創建和改革下手,很難保障全域旅遊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2017年正式啟動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後,高明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的高明區全域旅遊委員會,先後出臺了創建國家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方案、高明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方案與行動計劃,做好全域旅遊戰略落地。

在創建過程中,高明區以設機構、挖資源、調機制、創效益、配設施、優智能、強安全、興民生等八大任務為抓手,在重點旅遊項目建設、產業融合發展和旅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等領域加大力度,形成了“生態+融合+共享”的發展思路,構建起以景區景點為支撐、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為載體、生態資源為紐帶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有自己的品牌,要深耕本土,在供給體系上做好文章。”高明區全域旅遊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依託高明生態資源,高明已培育出“春賞花、夏親水、秋採摘、冬美食”四季旅遊產品,策劃推出了美麗鄉村之旅、紅色研學之旅、森林體驗之旅、工業科普之旅等精品旅遊線路,催生髮展房車營地、玻璃橋、新民宿等旅遊新業態。

尤其是以凌雲山片區為引領的“花香旅遊經濟”得到有效推廣,瀨粉節、油菜花節、登山節等旅遊節慶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在此過程中,高明全域旅遊發展獲得了多個“國字號”招牌,包括獲評“最美中國·生態旅遊目的地”、入選全國首批“中國森林體驗基地”等。

高明還充分發揮重點融合項目的帶動作用,逐步呈現出“農旅提升、文旅做大、工旅做強、體旅做旺”的產業融合局面,摸索出一套“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模式:農旅融合項目——盈香生態園加快打造國家5A級旅遊景區,去年接待遊客總數超150萬人次;文旅融合項目——美的鷺湖正推進對川問茶、綠野農場等項目建設;工旅融合項目——海天味業正向創建國家4A 級工業旅遊景區發起衝刺。目前,高明全區共有12個總投資約121億元的在建重點文旅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此外,高明還在佛山率先成立了旅遊巡回法庭、全域旅遊學院,使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得到進一步理順。更重要的是,高明統籌推進全城旅遊和鄉村振興工作,持續開展場域環境整治,提升優化城鄉環境面貌,初步形成城區景區化、鄉鎮景點化、村居景觀化、景區智慧化格局,促進高明鄉村“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

據統計,去年高明區接待旅遊者人數突破800萬人次,達810.23萬人次,比2015年的481.1萬人次增長了68.4%,年均增長率為22.8%;實現旅遊業總收入35.4億元,比2015年的20.7億元增長了71.0%,年均增長率為23.6%,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連續5年均為兩位數增長。

資源傾斜

將旅遊業打造成主導產業

“高明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對旅遊業優先發展。”在上月初高明區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推進會上,高明區區長梁耀斌明確提出,生態環境是高明最大優勢,全區各級各部門要把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作為“一把手”工程,將資源向旅遊項目傾斜,把旅遊業打造成為高明主導產業。

方向已定,但有些問題不得不正視。在區外,高明與周邊區縣旅遊資源相似,產品存在同質化,如廣州的增城區、惠州的龍門縣、清遠的陽山縣、肇慶的鼎湖區,都在打“環境牌”,高明需要塑造自己的獨有品牌,形成核心競爭力。

在區內,高明雖擁有全域資源,但缺乏全域產品,空間發展存在不均衡現象;景區對於旅遊產品的開發深度不足,傳統項目多,創新業態欠缺,仍以單一門票經濟為主,配套服務仍比較低端。

以過夜客為例,高明就面臨著兩三日遊旅遊產品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相關數據顯示,遊客的夜間消費是白天消費的3~5倍,但目前到高明的遊客多以觀光遊為主,停留時間通常是半天到一天。

這凸顯出高明旅遊產業鏈亟待延長的問題,讓遊客在高明有更豐富的旅遊體驗,讓旅遊業有更多的經濟貢獻。對此,高明已經在探索,楊和鎮皂幕山下的新安村正在打造高明首條“民宿村”,盈香生態園計劃上馬住宿新業態,美的鷺湖景區也正在設計“夜間遊”項目。為鼓勵和引導民宿經濟發展,高明區於2017年還出臺《佛山市高明區發展“嶺南新民宿”扶持辦法》,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高端民宿經營者或合作組織。

“今年高明將重點實施‘一三三’戰略,加強資源整合與部門聯動,實現旅遊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發展模式,將高明打造成為灣區生態旅遊度假目的地。”高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敏堅表示。

所謂“一三三”戰略,具體而言,即建立完善一套旅遊政策體系;推進三大特色行動(打造“百里花廊”的花香旅遊經濟、打造研學遊示範基地、打造美麗鄉村旅遊示範點); 實施三大重點工程(A級景區創建工程、全域旅遊環境提升工程、開展有高明特色的系列品牌活動和設計培育系列的旅遊商品)。

這些舉措將打通全域旅遊與鄉村振興、革命老區建設、城市治理之間的界線。業界普遍認為,全域旅遊並非唯旅遊論,其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可以推動一個地區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尤其對於生態底色好的區域,全域旅遊可以作為區域發展的突破口和先鋒隊。

這個觀點已經在浙江縣域發展中得到了印證。在浙江省安吉縣和桐廬縣,休閒旅遊業已成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並帶動周邊及相關產業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全縣最具優勢、最富潛力、最有特色的富民產業。

去年安吉全縣接待遊客250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24.7億元; 去年桐廬縣第三產業佔比升至44.1%,實現增加值172.90億元。今年初,兩縣雙雙入選25個首批浙江省全域旅遊示範縣名單。

如果以廣州為圓心,高明到廣州、深圳的距離,與以杭州為圓心,安吉、桐廬兩縣到杭州、上海的距離相若,而高明又趕上粵港澳大灣區構築休閒灣區、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讓高明融入全國綜合交通體系等利好,可以期待屬於高明的全域旅遊時代的來臨。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