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无力、疲乏虚汗,中医用这4个方法调理气虚

气虚无力、疲乏虚汗,中医用这4个方法调理气虚

你是否经常有疲乏无力,精神困倦的情况?严重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萎靡不振,甚至影响工作,感觉自己好像是病了,到医院就诊,做了许多检查,却又查不出明确疾病。其实这种状态,中医上称常为气虚。

气虚无力、疲乏虚汗,中医用这4个方法调理气虚

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在中医上也叫做虚证。由于先天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一类疾病。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除了脑力劳动过度紧张、工作时间过长外,同时七情过极,遭遇不良精神刺激,过重的心理压力,复杂的、不协调的人际关系等均是引起虚证频发的诱因。

如果常常自觉精力体力不足,疲乏无力,并伴有头晕头痛、低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虚汗盗汗、大便异常、食欲不佳等症状,即使睡眠充足,疲劳也无法消除,精力也难以恢复,运动劳累后疲劳感持续加重等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3个月到半年以上,就需要注重调养治疗了。

那么气虚体质如何调理呢?

气虚主要是由于脾脏、肺脏虚弱造成的,气虚也是需要及时护理身体的,所以调理气虚体质重在调理脾肺。对于气虚的患者来说,在饮食上有所忌,兼顾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下面我们从饮食调理、生活方式、心态精神、中药调补4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

气虚无力、疲乏虚汗,中医用这4个方法调理气虚

1、饮食调理气虚

气虚体质饮食调理的重心是缓缓而补,气虚就是因为脾肺虚弱,所以气虚者应补脾益肺,同时兼顾心经、肾经;

食宜平补,气虚者脏腑功能较弱,因此食补时应该采用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且一次量不宜过大;

气血双补,补气同时应该补血,这样才有利于益气生血、益气活血、益气摄血,不然气壮而血虚,依然无济于事;

忌食寒凉、油腻发物。寒凉食物对脾胃刺激大,而油腻厚味食物会增加脾胃负担,因此气虚者不宜食用。

气虚无力、疲乏虚汗,中医用这4个方法调理气虚

2、生活方式调养

气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睡眠,晚11时前应卧床休息,以藏养阴气。应该尽量避免会加重体虚的熬夜和剧烈运动,也要避免高温酷暑的工作环境。

3、心态精神

气虚者在精神调养上应注意保持平和心态,因为易怒则伤肝气,肝木克脾土,肝有问题,必然导致脾胃不佳,久而久之就会加重气虚体质。因此气虚体质群体要自我舒缓,多做运动、唱歌跳舞,让自己更有精神,陶冶情操。

易怒、胸闷、肝气郁结者要制怒,不至于着急上火;修身养性,凡事放远目光,多宽容,不应过度苛责他人;舒缓运动,调和身心、平心静气。

4、中药调补

气虚严重者可以通过食用补气的中药来进行调理:可以选择一些补气益血的中药药,但有些重要侧重于大补元气,只适宜救急,如虚脱、休克等症,平时不宜食用过多;因此可选用相对更温和,适宜气虚、阴虚体质者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等功效的中药。另外黄芪性温和,是补气良药,可以适量食用。

气虚无力、疲乏虚汗,中医用这4个方法调理气虚

其实气虚的人在体型、神态、行动上都会有表现,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要辩证认清自己的情况,切勿盲目进补。气虚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也可以进行中医对症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